卵巢癌减灭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
2018-03-13古萍
古萍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四川宜宾 644000
在临床治疗中,卵巢肿瘤较为常见,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并未明确发病原因[1]。卵巢癌治疗方法主要为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卵巢癌减灭术后护理关键为提高患者伤口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早期下床活动为新型治疗理念,要求术后尽早进行离床活动,促进患者机体恢复[2]。为研究分析卵巢癌减灭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患者康复的影响,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卵巢癌减灭术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卵巢癌减灭术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术后48 h下床活动,实验组为术后38~48 h下床活动,均充分知情同意,排除精神障碍及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37~55岁,平均年龄为(45.32±3.12)岁,体重范围为 48~69 kg,平均体重为(56.21±3.20)kg,病程范围为 5 个月~2 年,平均病程范围为(1.10±0.76)。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36~56岁,平均年龄为(45.42±3.20)岁,体重范围为 48~68 kg,平均体重为(56.98±3.12)千克,病程范围为 6 个月~2年,平均病程范围为(1.32±0.70)。两组患者一般年龄等资料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卵巢癌减灭术,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均进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阑尾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留置引流管,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连接生命监护仪,注射化疗药物,留置导尿管,并开通静脉通路,定时测定患者的脉搏及体温等生命指标,做好记录,禁水禁食,查看患者是否出现伤口渗血、尿管引流及阴道流血等情况,并给予相应治疗[3]。术后36 h,对患者相关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后,确保各种管路正常通畅,可告知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并耐心讲解相关的注意点,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卵巢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身心均受到较大创伤,对相关疾病知识并不了解,需密切关注心理状态变化,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倾听诉求,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提高治疗效果,展现耐心的护理态度,引导患者心理活动往正方向发展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排气时间及术后腹胀、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 Excel表中(office 2003),经SPSS 19统计学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该文中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检验方法t检验,该文中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为(65.52±11.93)分显著低于实验组躯体功能评分为(76.32±1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79.54±14.12)分与(70.24±1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7.42±15.12)分与(63.22±12.93)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0.30±9.20)分显著低于实验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6.88±1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21±2.1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2.32±3.4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分别为 (12.21±0.78)h 与(28.12±01.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为(4.32±1.0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8.43±2.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离床时间分别为(18.67±5.43)h 与(50.3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住院时间(d)离床时间(h) 切口愈合时间(h) 排气时间(h)对照组实验组P值12.32±3.43 7.21±2.11<0.05 50.35±9.44 18.67±5.43<0.05 8.43±2.12 4.32±1.08<0.05 28.12±01.32 12.21±0.78<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中,10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二次缝合,4例发生泌尿路感染,4例发生腹胀。实验组中,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发生泌尿路感染,2例发生腹胀。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卵巢肿瘤为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发现病情多进入中晚期,发病率逐年升高,仅次于子宫体癌与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为上皮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也较为常见,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尚未明确发病因素,可能与精神、遗传及化学因素有关,主要发生人群为围绝经期妇女[4],临床症状为疼痛、消瘦及月经不调等,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
目前,临床上治疗卵巢癌的主要方法为肿瘤除灭术,根据患者患者病情程度不同,需给予不同的治疗。早期卵巢肿瘤患者,单纯切除卵巢即可。若患者处于中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已经浸润到机体子宫及附件等部位,需均进行切除[5],扩大手术范围,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卵巢癌减灭术后护理关键为提高患者伤口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早期下床活动为新型治疗理念,要求术后尽早进行离床活动,促进患者机体恢复。相关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进行下床活动[6],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卵巢癌减灭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机体早排气,防止发生粘连与腹部胀气。术后36 h,对患者相关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后[7],确保各种管路正常通畅,可告知患者进行下床活动。进行早期下床活动过程中,需注意动作放慢,不要进行幅度过大的动作,避免发生伤口撕裂,进行二次缝合[8],增加患者痛苦,需根据实际恢复情况,调整下床时间。在该次研究中,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21±2.1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2.32±3.43)d,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分别为(12.21±0.78)h 与(28.12±01.32)h,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为(4.32±1.08)d显著短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8.43±2.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卵巢癌减灭术中应用早起下床活动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另外,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0.30±9.20)显著低于实验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6.88±10.90)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早期下床活动的应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一定程度提高治疗安全性,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为一种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卵巢癌减灭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