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法律信仰 推进全民守法

2018-03-13魏子箫

21世纪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正司法守法依法治国

文/魏子箫

魏子箫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

全民守法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全民守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只有所有组织和每一位公民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自觉学法、知法、尊法,主动用法、崇法、护法,建立全社会认同的、可持续的治理模式,才能有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2018 年新年伊始,有几则新闻引起舆论的关注。1 月2 日, 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通过视频抨击黑龙江亚布力的营商环境。经过黑龙江省有关部门调查,亚布力管委会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中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不正当干预,对企业采取行政处罚、责令整改、调查等方式,存在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经过调查,对相关责任人和相关事项提出了处理意见。

1 月5 日,G1747 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

1月11日,陕西宝鸡南站又发生一起“堵高铁车门”事件。从甘肃兰州开往上海的列车停靠宝鸡南站时,一女子为等赌气下车的丈夫上车而强行拦阻车门。最终在民警要求下,女子下车与丈夫处理矛盾,列车正常发出并未受影响。

虽然这些事件逐步淡出了公众视野,但其引出的问题仍然值得深思。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如何树立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如何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概括来讲,就是如何推进全民守法的问题。

全民守法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要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全民守法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提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也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只有所有组织和每一位公民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自觉学法、知法、尊法,主动用法、崇法、护法,建立全社会认同的、可持续的治理模式,才能有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二)全民守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新的利益诉求和矛盾随之出现。法是规范各类行为、调节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让所有主体的各种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有助于调节和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应通过普法活动、增强公民信法意识,形成自觉用法、守法的习惯,通过科学立法与普法教育培养全社会的法律信仰,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刻认识推进全民守法的紧迫性

经过全民普法教育,公众对法律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全民守法的现状离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一)自觉用法、守法的习惯有待形成。虽然绝大多数公众能够遵守法律,但是也存在被动或消极守法的问题。其实仔细观察就可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主动守法的现象还较常见。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就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只要是监督不到的地方,就有人侥幸违规违法。再比如,时有发生的商品质量问题以及诚信问题,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而且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这些事例说明,全民守法的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

(二)信法的意识需要加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的调整不可避免。虽然在主张权利和维护利益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寻求法律途径。但是仍有一些人遇到问题时,不是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而是通过人情关系或施加舆论压力等方式来解决。一些部门在决策时,注重上级的行政命令,没有将法律规范放在第一位。一些人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全然不顾法律法规。像安徽合肥强行扒阻高铁车门的当事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在事中不顾相关法律规定,而且在事后也没有积极主动认错。这说明,公众的法律信仰、规则意识仍有待提高。

(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尚需强化。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漠视人民法院的判决,不仅不主动履行,甚至公然对抗,形成了一种“老赖现象”。据透露,截至2017年5月18日,全国被纳入失信被执行名单的案件共有7000余件,地方政府机构占5000多件。2013年以来,失信政府机构中,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占多数,县级政府占少数,市级政府数量最少,但数量逐年上升。从这一组数字可以看出,不仅个别公众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一些政府部门也不主动履行法律的裁决。

推进全民守法重在培养全社会法律信仰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要切实推进全民守法,必须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培养全社会的法律信仰。

(一)普法教育是培养法律信仰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民众的法律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普法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存在相当不足。因此,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方式,引导公众树立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法治教育进社区、入校园,让公众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二)科学立法是培养法律信仰的根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层出不穷,要有效规范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立法必须及时跟上。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才能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在立法时,要体现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尊重宪法的最高权威,加强违宪审查,广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让公众在参与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法律的神圣。

(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对于培养法律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依法再审张文中案,顾雏军案,李美兰与陈家荣、许荣华案等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这些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进入再审程序,无疑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让人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坚定决心。

严格执法,就是要结合法治政府建设,打造责任政府、人民政府、有限政府、阳光政府和诚信政府。在执法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合理性、权责一致。

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要培养法律信仰,必须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公正司法,必须坚持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结合,坚决清除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行为,实现立法上的“良法”和司法上的“善治”。同时,要提供完备的法律服务,畅通民众权益保障法律渠道,保证民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通过法治途径解决好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领导干部是培养法律信仰的关键。培养全社会的法律信仰,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能不能得到遵守,法治能不能切实推进,法律信仰能不能树立,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十分关键。领导干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最重要的是树立法律信仰,用法律约束行政行为,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确保各项决策符合法律法规,通过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最高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出台,有力推进了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

(五)有效惩戒是培养法律信仰的手段。要培养法律信仰,推进全民守法,相应的惩戒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为整治“老赖”行为,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60多个国家机关和单位联合搭建起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网络。不法者受到处罚和惩戒,不仅维护了法律的权威,而且产生了一定的震慑和引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全民守法同样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培养法律信仰、推进全民守法,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猜你喜欢

公正司法守法依法治国
聚焦法院改革 促进公正司法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人在网络 也要守法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丰宁县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执法为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董必武的公正司法理念及其实现路径:以“媒体监督”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