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三针、艾灸结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对下肢生物力学相关参数变化的影响*
2018-03-13付爱玲
李 哲,白 玉,闫 冬,高 宇,付爱玲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膝骨关节炎又叫退行性关节疾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膝关节功能失常、关节周围的骨和滑膜组织受侵害,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肿、关节刺痛、关节弹响或僵硬,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参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1]。目前西医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或打封闭针,虽可有效缓解症状,但下肢生物力学的改变不明显,且预后恢复情况欠佳,临床局限性较大。而中医学则将该病归属为“骨痹”的范畴,对其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膝三针、艾灸均属于中医特色疗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的特点。另外本研究创新在于膝三针、艾灸联合西医激光治疗,标本兼治,改善痹症的中医症候和膝骨关节炎异常的肌力,研究侧重于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切入点新颖,且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和40例,平均年龄为(51.27±5.31)岁,平均体重为(64.21±11.25)kg,平均病程为(6.92±2.31)年。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和37例,平均年龄为(51.91±5.19)岁,平均体重为(65.01±10.96)kg,平均病程为(6.87±2.33)年。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修订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①经 X线检查膝关节间隙变小,正侧位片显示有骨刺形成;②浮髌试验结果呈阳性;③膝关节胶着现象表现频繁;④膝关节有持续性的钝痛感,运动后感觉更剧烈。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71岁;③治疗依从性好,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或有膝关节创伤史、强直性脊柱炎者;②合并身体重要器官疾病或全身情况较差者;③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及孕妇;④近1个月接受膝三针、艾灸治疗者;⑤患有精神病或意识障碍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医超激光照射治疗,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B型探头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腱、膝外侧副韧带起止点及膝内侧的鹅足滑囊等痛点进行照射,照射治疗时取正坐屈膝体位,照射强度控制为80%,固定照射与间隔照射,每处痛点每次照射5~10 min,每日1次,每周照射6次。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膝三针、艾灸治疗,主穴取犊鼻、梁丘和血海,配穴为足三里。操作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下垫枕头,患侧自然伸直。皮肤常规消毒,选用2寸一次性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快速刺入所选穴位,深度为1.5~3 cm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治疗,得气后留针30 min,并将已剪成1.5 cm长度的艾条(南阳汉医艾条厂生产)穿置于针柄上点燃施艾,在施艾下方垫一硬纸片,防止灸灰烫伤,留针30 min后除去艾灰,出针,压迫针孔以防出血,每日1次,连续治疗12日。叮嘱患者治疗期间避免负重、调节饮食、避风寒。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主要症状积分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膝痹病的主要症状进行积分计算以量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对关节疼痛、骨节肥大、胫膝酸软和屈伸不利严重程度进行计分,0分无症状,轻度表现1分,病情表现中度2分,病情表现重度3分。
1.3.2 临床疗效 于治疗后,按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规范》[3]中的评定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膝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能正常行走和劳动;好转: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膝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能短距离行走,参与一般活动;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膝关节活动功能未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
1.3.3 下肢生物力学相关参数测定 分别于治疗前后,患者取站立位,拍摄患膝关节支撑位X线片,由两名中级职称的放射科医师分别读片,根据要求在医院PACS系统上测量膝关节支撑期内屈伸角度峰值(包括触底瞬间最大屈角、支撑中期最大屈角和支撑末期最大屈角)和膝关节肌肉屈伸力矩峰值(包括触底时间段最大伸膝肌肉力矩、支撑中期最大屈膝肌肉力矩和支撑末期最大伸膝肌肉力矩)。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关节疼痛、骨节肥大、胫膝酸软、屈伸不利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骨节肥大、胫膝酸软、屈伸不利症状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膝关节支撑期内屈伸角度峰值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支撑期内屈伸角度峰值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触底瞬间最大屈角和支撑末期最大屈角显著小于治疗前,支撑中期最大屈角显著大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触底瞬间最大屈角和支撑末期最大屈角显著小于对照组,支撑中期最大屈角显著大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膝关节支撑期内屈伸角度峰值测定结果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膝关节肌肉屈伸力矩峰值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肌肉屈伸力矩峰值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支撑中期最大屈膝肌肉力矩和支撑末期最大伸膝肌肉力矩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触底时间段最大伸膝肌肉力矩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触底时间段最大伸膝肌肉力矩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膝关节肌肉屈伸力矩峰值测定结果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创伤、内分泌失调、年龄、肥胖、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和应力失衡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特征为关节软骨丢失或变性、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增生及骨质内部构造改变等,是一种发病率高、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骨科疾病[4]。目前西医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缓解临床症状,但由于人体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病理改变及生物力学改变较复杂,且涉及关节的多个部位,故单独依靠西医疗法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缠绵难愈。
中医根据膝骨关节炎的症状特点,将其归属为“痹症”“膝痹”和“风痹”等范畴,首见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认为其病位在膝,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机为卫气不固、筋骨失养、风寒湿痹,病理机制为肝肾亏损,气血闭阻不能畅行,难以充盈筋骨,致瘀血阻痹,使得风、寒、湿邪气伤筋,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5]。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肝肾亏虚、气机不畅;标为痰湿壅盛、风寒邪侵、筋脉失养。《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针灸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现代中医家靳瑞根据经络的表里循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集历代针灸名家临床经验之精华,创立了靳三针特色疗法,其主要学术思想为三穴为主,辨证配穴,重在局部取穴,充分加强了腧穴的近治作用[6]。本研究观察了膝三针、艾灸结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骨节肥大、胫膝酸软、屈伸不利症状积分均有显著降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膝三针、艾灸结合超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痹的中医症状,疗效确切。这是由于本研究的膝三针主穴为犊鼻、梁丘和血海,其中犊鼻位于患者屈膝时髌韧带两侧凹陷中,具有通经活络、疏散风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梁丘位于患者屈膝时髌骨外上方二寸处,可通经利节、和胃止痛。血海位于患者屈膝时髌骨内缘上方二寸处,可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为生血和活血化瘀的要穴。而配穴取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7]。诸穴共奏健脾补肾、养血和营、祛风通络、疏散风寒之功,达到气血流通、营卫复常和消肿止痛的目的。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中枢关节,其稳定性依赖于自身屈伸和下肢肌肉力量,对机体平衡和小腿活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膝骨关节炎患者膝部表现出紊乱的负荷,导致肢体关节载荷应力分布失衡,与正常人相比,该病患者因疼痛在触地瞬间和支撑体位时会下意识地使关节不完全伸展从而减小膝部压力,缓解不适感[8]。而膝关节屈伸角度和肌肉屈伸力矩能反应人体步态和平衡功能等信息,其峰值的大小对膝骨关节炎的发生、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膝关节屈伸角度和肌肉力矩相关参数水平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膝三针、艾灸结合超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屈伸角度和肌肉屈伸力矩参数,有利于促进下肢生物力学平衡功能的恢复。
[1] 申延清,刘风霞,曹红,等.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9):1643-1646.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28-30.
[3] 王秀义,王文强,王文军,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诊疗规范[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八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5-8.
[4] 梅江,杨子入,李辉,等.温针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52-54.
[5] 邴长建.石蜡贴敷配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36):95-97.
[6] 袁青,刘龙琳,沈秀进,等.论“靳三针”学术内涵[J].中国针灸,2014,34(7):701-704.
[7] 李卫东.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37-940.
[8] 李旗,田福玲,刘国荣,等.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下肢关节屈伸角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