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曲《阳关三叠》古筝弹唱探微

2018-03-12刘祖林

新一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阳关三叠弹唱古筝

刘祖林

摘 要:《阳关三叠》是中国十大琴曲之一,以唐代墨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词,表达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好友依依不舍之情。《阳关三叠》作为琴曲,人们常以古琴和之,与古琴所传达的沉静、古朴不同,古筝的音色相对明亮华丽。以古筝和之,势必赋予作品以不同的生命力。本文主要对作品《阳关三叠》中“三叠”的古筝弹唱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将悠扬的歌声与明朗幽雅的古筝完美结合。以此希望帮助弹唱者在演绎这首作品时能更好的渲染舞台气氛,表达歌曲情感,充分展现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古筝;弹唱;《阳关三叠》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早在战国后期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其音色悦耳、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 从古至今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陶冶艺术,进行艺术教育等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声乐精品遗产繁多,但由于时代变迁等诸多因素,如今可得的完整歌谱却是寥若星晨。《阳关三叠》便是其中精品之一。以往的多数文章仅仅是对《阳关三叠》进行单一的弹奏或者演唱分析,并未借鉴古筝弹唱的方式诠释该作品,所以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良好的古筝演奏基础对此进行相关研究,并对《阳关三叠》的弹唱分析梳理成文。力求更为生动传神的诠释《阳关三叠》。

一、《阳关三叠》作品简介

古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阳关三叠》这首古诗词聲乐作品,歌词的前四句为王维的原作,是典型的七言绝句。歌词后部分为后代文人在原诗的基础上添写的长短句词,通过这样的增益变化加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曲同段歌词用一个曲调咏唱三遍,故称“三叠”。全曲字里行间流露着与友人分别的无限不舍与惆怅。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是王维的诗句,可划分为第一个层次,描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第二层是五、六两句“遄行”描述友人长途跋涉的辛苦,最后两句则为第三个层次,一句“宜自珍”道尽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叮咛。深入的了解作品,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该作品的感情基调,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的真谛。

二、如何用古筝弹唱演绎《阳关三叠》

古筝弹唱是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它是古筝演奏与声乐艺术的完美结合,兼具两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特点。古筝弹唱,弹是为唱伴奏的,便舍去单纯的古筝弹奏中器乐化的思维,和过于炫技性的手法。

《阳关三叠》描绘的是诗人送别友人,再会不知何时的依依惜别的场景。在进入唱段前有两小节时值为8拍的前奏,可采用大撮进行。音响效果较为低沉,渲染离别深沉的气氛,在歌曲进行中,弹唱的重点便转移到唱上,“一叠”是音乐的基本框架,分主歌与副歌,主歌为诗人原作品,副歌为后代文人所添加。“一叠”中前两句,首先写景,铺垫意境,描写了清晨、细雨、渭城、柳折枝,看似轻描淡写,却传达了浓浓的离别神伤,这两句在演唱时,可采用倾诉的口吻描绘此景,音量适中。古筝的伴奏则在强拍、次强拍上采用左手的同音低八度伴奏,右手改用小撮伴奏,左右手同时稍稍降低音量,主要烘托唱的声部。三四句,一个“更”,一个“尽”字道尽了诗人与好友间的离别愁绪,在演唱与弹奏时可稍加力度突显这两个字的份量。“无故人”在演唱时可稍减音量,采用同音八度大撮弹奏,注意控制指尖力度,音响深沉,发人深省。在此主歌部分结束后,有一个4小节的间奏,弹奏的情绪处理同前奏有力而深沉,第三拍处改用6到1的上划音,体现古朴的韵味,副歌部分由两个不对称的乐句组成,与主歌部分不同变为长短句,歌词“遄行”旋律是个八度的大跳音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不安,担忧友人长途遭遇艰辛的复杂心情,演奏方面改用激昂有力的刮奏,烘托歌曲的情绪。在演唱方面,八度的大跳音程的演唱较为考验演唱者的演唱功底,“行”字应口大张,小腹用力,仿佛将字抛到远方一般,往前唱。七八句“历历苦辛”表示诗人的深切担忧,古筝弹奏时则改用和弦伴奏。歌曲旋律在激昂后向下级进,在“宜自珍”三个字上尤为突出,仿佛是诗人无奈发出的叹息,演唱时需传达无奈和不舍之情。

“二叠”与“一叠”歌词和曲调上多了一句“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此处采用弱唱的处理,同时右手单音弹奏主旋律,将这种离愁别绪刻画的淋漓尽致,在旋律发展上在“一叠”基础旋律上增加许多滑音,曲调上模进、加花,演唱这些加花的装饰音,过渡要轻巧。忌过重的唱每一个音,同时弹奏配合左手的上滑音,下滑音,灵巧的弹奏歌曲的装饰音。

“三叠”副歌部分扩充,将全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此部分是情绪堆积后的爆发,演唱时以情带声,将这种不满、愤懑完全释放。古筝的弹奏强而有力,节奏愈加紧凑。伴随琴声和歌韵的融合,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

尾声部分“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鸿雁来宾”,演唱时要注意把握作品的节奏,歌唱时弱起进入,渐强,并且节奏自由,为了衬托这里自由的节奏,此处不采用伴奏,从“鸿雁来宾”四字起才加入泛音的演奏,给人一种如梦似幻,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古筝弹唱有感

(一)需要扎实的演唱、弹奏的技巧。

古筝弹唱是古筝与歌唱的结合,是“一心二用”的表演,弹唱者既要歌唱,又要兼顾伴奏,这无形中对表演者的演唱、弹奏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演奏者需要掌握纯熟的演奏技巧,如勾、托、抹、大撮、小撮、摇指、揉弦、滑音等等。再者,为古筝量身定制的曲目较少,这就要求演奏者对乐曲伴奏音乐有改编的能力,出色的改编,可以增益音乐的色彩,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演唱部分则需要弹唱者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思想和意境等,悦耳的音色、歌唱时的真情实感、扎实的演唱功底缺一不可。

(二)弹和唱之间相辅相成

古筝弹唱是古筝演奏与声乐演唱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二者相辅相成,要注意处理两者之间关系,强弱得当。如歌曲情绪高涨处,强,则演唱与伴奏同时强;弱,则演唱与伴奏同时弱。大部分情况下,伴奏充当配角,为突显主角歌唱声部服务,不可喧宾夺主。在前奏,间奏,尾奏部分,此处古筝旋律可稍稍突出,起到过渡与衔接音乐的作用。只有这样弹奏与演唱之间合理的配合,才可使得作品更加传神,动人心弦。

古曲《阳关三叠》古筝弹唱在音乐表现和技能演奏上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动听的歌声和纯熟、深情的演奏融合,其艺术表现力和音乐的张力远远超过单一的演出形式,展现出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带领听众们到达如梦似幻的音乐情境中,引起听众们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范晓峰.音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天津音乐学院 2011作者:韩智灵篇名:《清代古谱《弦索备考》之《阳关三叠》中古筝音乐分析》

[4]厦门大学 2012作者:李金祥篇名:《试析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处理》

[5]《中国音乐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6]黎海英.《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上海文艺出版社,1957年一版.

[7]曲云.边弹边唱古筝流行曲[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12.

[8]曲云.传统筝曲弹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 12

[9]张景霞.古筝弹唱[M]

[10]雷焕.跟我学古筝弹唱[M],法律出版社,2003, 1

[11]湖南师范大学2016?作者:傅芸智篇名:《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之研究——以《长相知》、《阳关三叠》、《大江东去》为例》.

猜你喜欢

阳关三叠弹唱古筝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江南的弹唱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南山赋
“阳关三叠”怎么唱?
第一次弹古筝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古筝
《阳关三叠》曲谱版本研究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