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2018-03-12饶瑛

求知导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敏捷性深刻性学生思维

饶瑛

摘 要:语文教师针对学生思维惰性大、思维能力弱等问题积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在博览群文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巧设议题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集体建构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真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得到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群文阅读;学生思维;选文;议题;敏捷性;独创性;深刻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16

作者简介:饶 瑛(1979—),女,福建龙岩人,中学高级教师。

一、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的原因

1.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阅读兴趣被动,阅读习惯不好,阅读数量不足,阅读内容浮浅,阅读质量不高,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迫于升学的压力和课业沉重的负担,多数家长、学生认为花费时间补习才能提高分数,学生除了语文教材、教辅、作文书及规定的考试名著外,不敢也无暇喜欢更多有时空距离的经典著作,与考试“无关”的其他课外阅读几乎少得可怜,即使是考试名著很多学生也没看原著,常囫囵吞枣或仅看、背考试指导书;有一点闲暇时间却沉迷电脑、电视、手机。家长不支持,学生几乎不喜欢、不拓展、不深入,没有阅读量与质的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就没有保证。

2.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以课本为主,以单篇为主,以讲练为主。目前,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教材依然是《语文》课本,基本按照课本编排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所获体验、所学知识较为零散、琐碎、有限。通常是教师讲作者、背景,讲句意、段意,讲主题、写法,讲词法、句法、篇法,而且力求讲深、讲透,分析教学、肢解教学之后,为了考试,课内课外便进行大量的零碎训练。以课本、单篇、讲练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发展,獲得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如何让“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而是能够真正落地且掷地有声呢?我认为从语文学科角度应该重视阅读,提高阅读的量和质,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在博览群文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五成群,群文阅读,顾名思义要选择3篇(首)或3篇(首)以上的文章在特定时间里进行阅读,既有阅读数量,又讲求阅读速度。如果长期坚持群文阅读,阅读量、面、速便有了很好的保障。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才能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活跃思维,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巧选群文

精选群文可在“同”字上下功夫,同时、同地、同人、同事、同情、同理、同题、同体、同法等均可。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可以从“同时”角度精选课外写春天的名篇:张晓风的《春之怀古》、许地山的《春底林野》等。

2.精选经典

虽说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光有文章的量是不够的,还要有质的要求。我认为群文要以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典作品或著作为主。经典阅读是一种具有精神深度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文明的传递,是和大师进行穿越时空的一种精神对话,它让人心沉静、沉稳,让人沉淀到历史的深处、文明的深处、生活的深处、人性的深处,让人获得人生大智慧。

三、在巧设议题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议题是指每组选文中所包含的可以让师生充分展开讨论的话题,每组选文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议题。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挖掘出科学合理有价值的议题,并根据议题和选文设计高质量的核心问题。这个挖掘议题和设计问题的过程是思考、发现、创造的过程,特别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1.引导学生善于挖掘群文议题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阅读“侦探”,用自己的慧眼从“内容主题”“人文价值”“语言表达”“写作手法”等共性方面挖掘有趣、有价值的议题。如从古诗文内容主题方面,去挖掘“悠悠故乡情”“拳拳爱国心”“折柳送别诗”等议题;从写作手法方面,去挖掘“故事里的象征意义”“故事中的伏笔”“文章中的幽默与讽刺”等议题。

2.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高质量问题

议题挖掘出来了,我们还需要根据议题和选文设计高质量的核心问题供大家思考、讨论、探究。这时,语文教师要乐于将这份神圣的权利赋予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群文阅读高质量问题主要是具有比较性、冲突性、迁移性的问题,尤其是对选文异同点进行发问。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必将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富有独创性。

四、在集体建构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集体建构,是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师生一起共享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在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视野融合中达成共识。集体建构以参与者的不同意见为基础,以对他人意见的倾听、认同和接纳为核心,以达成共识为目标。这是学生通过认真比较,发现共性与差异,并进行概括、归纳、综合,得出一些规律性认知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逻辑思维、提升思维深刻性的过程。

1.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

比较法是群文阅读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具有“互文性”的选文,并围绕议题、问题进行纵横比较、异同比较、粗细比较、内容形式比较,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上“‘以小见大群文之读写结合”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认真比较选文《散步》《紫藤萝瀑布》《保姆蒋姨》《爱如茉莉》《老王》,先得出“以小见大”的概念:运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包括小事件、小物件、小细节、小人物、小生物等,大主题包括大情感、大道德、大道理、大时代、大问题等。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出现位置、表达方式两方面发现“大主题”体现的一些规律及“小题材”在写作上的一些共性及注意事项。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以小见大”的手法应该有了较深的认识,也基本能够运用了。

2.鼓励学生善于思考表达

集体建构是学生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倾听等体验和实践的过程,是学生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的过程,是机会、是平台。语文教师一定要给足时间、空间,通过多种途径肯定和鼓励孩子发表,并将个人的感受、见解和评价大胆地与同学、教师交流,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

五、结语

群文阅读教学是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当然,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是相互融合的、并非独立存在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锻炼、培养、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猜你喜欢

敏捷性深刻性学生思维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让经典不再遥远
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思维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供应物流协同与供应链敏捷性研究
中小企业敏捷性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