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要树立的“三观”

2018-03-12梁晓宇

领导科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发展观权力观政绩观

【摘 要】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定反腐决心,老虎苍蝇一起打,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众多官员落马,这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一大快事。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好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发展观,才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领导干部。

【关键词】 领导干部;权力观;政绩观;发展观

【作者简介】 梁晓宇,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统战理论与执政党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8)02-0036-03

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之所以在领导干部身上会发生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权力已经衍化为上级赋予的特殊工具,“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为民做事,也有可能腐蚀权力的掌握者。权力这把双刃剑,如果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就成为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工具;但是,如果它同个人的私欲相结合,权力就成为替个别人谋取利益的特权工具。共产党员是凡人,共产党的干部不是钢铁之身,同样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最近几年落马的领导干部,靠权力来获取物质利益的不在少数。例如,近年来,党中央为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惠民资金。可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却对惠民资金打起了主意,让党的惠民工程大打折扣。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置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见小利而舍大义。

党员领导干部中的权力是来自人民的,领导干部就要把权力用在该用的地方,树立起群众政治地位平等、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树立奋发向上的形象,在服务群众中树立亲民爱民的形象。加强干部驻村工作,让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结亲戚,把群众当亲人,让干部驻进村子,在村子里开动脑筋,千方百计为群众找路子、出点子,让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在一线转变,让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在交流中融合。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强化权力的边界意识。任何权力的使用都是有边界的,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在有效范围和时效内使用的权力是合法的权力,反之则是违法的。作为领导干部,其岗位的特性决定了他手中的权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特定的界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来行使权力,而法治思维的必备要素就是要树立权力使用的边界意识,认清楚权力使用的界限,确保权力在人民赋予的职权范围内使用,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强化责任意识。作为社会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存在。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只有做到权力在手思责任,重任在肩有作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如果该作为时不作为,不该作为时乱作为,必将被人民群众所唾弃。好干部必须要有敢于擔当的责任意识。“不患无策,只怕无心”,有责任心的干部会自觉地把权力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领导干部拥有了公共权力的使用权,也就是拥有了职权,而职权是与一定的职责相伴随的,这种职责就是职权使用过程中所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职务就是“担子”、权力就是责任、岗位就是使命的观念,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在抓工作上。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铲除“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意识与党的根本宗旨是不相容的。受几千年的封建官僚制的影响,“官本位”意识在一些干部身上表现的尤为严重。一些干部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做官,生活的目的也是为了做官,认为官的级别越大,名利就越大。“官本位”意识改变了公共权力的属性,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玷污;诱导了社会上“以官为本”思维定势的形成,这种思维方式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亵渎。要铲除“官本位”意识,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为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摆正“主人”与“仆人”的位置。

二、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当前,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的错误政绩观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不惜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区域经济的一时发展,以显示领导干部所谓的“政绩”。纠正这些错误的观念,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这个体系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坚决整治“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单纯GDP指标转向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从追求短期、显性的政绩向注重长期、可持续的实绩转变。他还多次指出,领导干部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用可持续的眼光看待政绩。党的章程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功绩。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是科学性与辩证性的统一。所谓科学性,指的是创造政绩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的主观努力与自然承受能力相协调。可见,正确的政绩观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是一种可持续的政绩观,是一种长效的政绩观。在我国,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领导作用,决定了他们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对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贯彻在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及指标体系之中。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唯一目的,树立以人为本的政绩观。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是历史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长期的服务、彻底的服务,是历史性的服务,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共产党人政绩观在价值取向上是面向人民群众的,因此在评价政绩视角上要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干部的政绩评价。endprint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在实践中体现务实作风。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用好的作风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观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好的政绩一定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是干部创造成绩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党的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坚决反对形象工程,在工作中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再教育。从干部思想意识深处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上筑起坚强的防线。

三、领导干部要树立为民服务的群众观

1.在全党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

在当代,存在着种种误解、肢解、曲解、未解和消解等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现象,有的认为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中找到现成解决现在问题的答案;有的制造出老年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等谬论;有的把马克思的具体结论到处套用;有的对马克思的文本没有完全读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没有吃透消化;有的直接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没有用武之地了,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学者福山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历史终结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做的是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其次就是要敢于同各种伪马克思主义做坚决的斗争,以科学的态度去批判和纠正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

2.切实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逻辑起点在于发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产生之前,唯心史观过分夸大英雄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壮大。”针对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错误观点,恩格斯后来专门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强调,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不是某些个别英雄人物或者某种外在于人的“观念”,而是人民群众,因此必须研究反映在行动着的群众及其领袖头脑中的各种各样的动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群众观,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去界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主体的群众观,也是无产阶级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它结束了唯心史观在人类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社会变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主体,因而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群众(无产阶级 ) 為价值主体。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利益实现的主体,是改革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切实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充分彰显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的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在新时代,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就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的利益需求,落实人民民主权利,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就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最富有实践性和真理性的工作方法。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改革、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老百姓、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干事”观,蕴含着他“一切从实践中来”的政治智慧,抒发的是他“一切依靠群众”的公仆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想干事、肯干事,关键点就是要“干”,强调从“干”开始,即扑下身子去实践,要坚持身到基层、心到基层,掌握实情,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这些都是对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基本要求。

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就要落实人民民主权利。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主人地位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执政党落实人民民主权利,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主体作用。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上,不仅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工作,也要重视人民群众的民主诉求。执政党要不断增强转型期社会整合功能,对群众不同的利益诉求进行有效整合,保障和落实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要有意识地培养人民群众的民主观念,加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地表达人民群众主张。

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就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服务型执政党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廉洁、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就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执政党把人民群众当作主人的重要表现,而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会用好权力,才会真心为人民服好务。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责任编辑:富裕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观权力观政绩观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笑傲2017乃至未来 三观之外你还需要“发展观”
阐述及辨析阿玛蒂亚·森发展观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基于发展观的电力企业党组织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