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及稳定社会的构建研究

2018-03-12李丽萍

领导科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和谐社会

【摘 要】 新疆多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的发展格局。因此,如何加强文化认同,处理好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文化冲突,对于新疆地区稳定社会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不仅是促进新疆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新疆地区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认同;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 李丽萍,中共新疆区委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8)02-0028-02

一、新疆多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认同

1.新疆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特点

新疆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丝绸之路的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也为新疆多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创造了条件。新疆的总面积约有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约1/6,也是我国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作为我国的最大省级边疆行政区,新疆大约有55个民族,包括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以及柯尔克孜族等。这些多民族长期的和平共处,逐渐形成了新疆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同时,新疆多民族地区也存在着多宗教信仰并存的特点。宗教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对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早在古代,新疆就有多种宗教盛行,比如道教、佛教、萨满教、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等,随着伊斯兰教的盛行,逐渐成为新疆地区的主导宗教。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与发展,外来的基督教、佛教、道教、天主教、东正教等逐渐传入中国。随着这些多宗教的传入和汇聚,使其在新疆多民族地区逐渐影响,相互融合,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新疆多民族地区以伊斯兰教为主导,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此外,新疆多元文化中還包含着显著的移民文化特点。新疆自古以来就生活着草原的游牧民与绿洲的农耕民,由于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各不相同也就使得新疆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语言与民族相互融合的现象,因此在新疆多民族地区往往一个民族通晓多种语言,这种显著的移民特点,也使得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更加具有多元化。

2.新疆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认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同”被看作是个人与别人、群体以及模仿人物在心理和感情上等一个趋同过程。随着认知的深化,在社会学领域又将认同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且逐步分化出了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两个层面。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化的特定产物,也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一般主要指精神文化。这里的文化认同主要指的是个体对于当前群体所属文化的归属感,从这种归属感中获得、保持并逐渐内化为自身文化的一个心理过程。我们所说的文化认同既包括了对于群体的社会价值规范、风俗习惯、艺术、语言,也包括对于其宗教信仰的认同。因此新疆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认同主要指精神层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狭义的文化。

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多元性的条件下,文化认同指的是民族群体个体之间以及与本民族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语言等的传承与归属。这也是多民族地区民族群体与个人身份的认同感,这种文化认同会引导个体接受并热爱本民族文化,并最终将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念纳入心理结构中,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民族的团聚力和亲和力。这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本质上实际是对自身文化的肯定,同时区分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这种文化认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外来文化的区分,而是在充分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文化归属。这种文化认同感多以民族文化作为凝聚力,可以有效整合和提高本民族文化的辨识能力,从而构成一种文化群体。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此外,这种文化认同感也处在一个动态的历史生产过程中,这种动态过程会随着文化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心理变化而发生改变。影响民族文化认同的因素通常是多样的,比如新疆各个民族所处的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因素都会对文化主体与群体民族文化认同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

二、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在构建稳定社会中的价值意义

在新疆多民族地区,由于民族众多,使得文化多样性特点非常突出,这种文化的多元性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这种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冲突就势必会影响到多民族的团结和和谐稳定。文化作为当下社会发展的一种软实力,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要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关键在于文化的认同。这里所指的文化认同不仅仅是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也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与认同,同时在多元文化的认同过程中要善于对非本民族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有效地发展和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实现真正的文化自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有效地识别本民族的群体文化,从非民族文化的认同过程中逐渐实现文化认同到民族认同的转变,也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文化认同包含个体与群体两个层面,首先从个体层面的视觉分析。社会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当下的人类生活往往需要满足两种认同的需要。一方面是通过识别“我”与“我群”的差异从而获得的自我认同感,这种自我认同感可以使个体呈现出独有的特性;另一方面是通过积极地寻找出“我群”与“他群”的不同从而有效地获得社会认同,这种社会认同感会使得个体能够获得一种大众性。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个体常常为了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总是在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同样的,文化认同也是一种社会认同感,是个体为了能够获得群体的认同感的过程。从个体的角度出发,个体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可以使其获得归属感。尤其是对于生活在新疆少数民族的个体而言,由于客观的生活条件以及物质条件相对落后,使得他们的生活比较的枯燥与单调,如果不能够在文化中获得认同感,就会加深他们的寂寞与孤独感。只有当个体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归属与认同感,才能在民族中找到自我,积极地融入到民族社会的群体之中,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也促进了个体与民族的和谐稳定。endprint

从群体层面的角度分析,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增加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协调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多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同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有效前提。只有做到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认同,才能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的亲近、交流与包容,这种文化认同感可以有效地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内聚性与稳定性,为进一步协调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在促进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中积极构建新疆地区的和谐社会

首先,要做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的辩证统一。要强化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认同中的主导性地位,同时又要做到文化认同中的文化建设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做到這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要坚持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不难发现,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同时如果失去了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也就会失去其原有的吸引力与生命力。相反的,如果没有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也会失去活力,从而使得文化认同丧失根基。

其次,要做到发展民族文化与坚持保护民族文化之间的辩证统一。要注重加强对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挖掘和提升民族艺术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中的作用。新疆多民族地区有其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推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稳定的心理基础。因此在推进民族文化的认同过程中,要不断推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通过发展和保护民族文化,从而树立起民族文化的品牌意识,树立民族自信,有效增强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应该注重加强对民族文化认同中的“异”和“同”的辩证统一。要加强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教育,坚持新疆多民族地区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同时多民族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和谐发展的根基。然而,如果只是单纯地强调民族文化的排他性,就很容易产生民族文化的孤立主义,也不利于民族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自身的发展。因此,在新疆多民族地区要注重处理好文化的认同与认异的关系。在充分肯定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应该注重加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联系,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有效地实现新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陆学杰:《文化认同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2] 李静,戴宁宁:《民族意识的根源与新疆多民族地区稳定社会的构建》,《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第6期。

责任编辑:侯欣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和谐社会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