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文化的可持续性未来: 生态系统的视角》( 辉伯·西博斯、凯瑟琳·格兰特编)

2018-03-12张伯瑜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音乐家传统音乐

张伯瑜

一、本书内容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ConventionfortheSafeguarding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以后,文化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概念逐渐增强,主体文化意识和文化身份认同感也随之增加,引发而来的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保护的意识。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看到西方化进程似乎不可避免,因为人们对“现代化”的追求避不开对西方因素的引入,所带来的依然是自身渴望保护的自我文化的消亡,这似乎已经是全世界各国都在面对的问题。其实,西方世界也有同样的问题,因为在西方世界中也存在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矛盾。

为了探讨在世界范围内传统音乐持续性问题,辉伯·西博斯①辉伯·西博斯,荷兰人,民族音乐学家,博士,现任美国国立博物馆(Smithsonian)下属的民俗音像(Folkways)部主任、馆长;曾任(2016年前)澳大利亚昆士兰音乐学院院长,研究部主任、教授;印度西塔尔琴演奏家;曾创立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音乐学校(1990);主要研究领域是多元音乐教育和应用民族音乐学。(Huib Schippers)组织了一个在音乐学研究领域可谓“巨大”的课题:“可持续的未来:多元音乐的生态系统”(Sustainable Futures:Towards an Ecology of Musical Diversity)。此课题是澳大利亚科学院的项目,项目金额500万澳元,实施时间是2012年—2016年。

作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音乐文化的可持续性未来:生态系统的视角》一书共含12章。第一章“未来之声:音乐持续性生态调查”(SoundFutures:ExploringtheEcologyofMusicSustainability)由西博斯撰写,阐述了他的整体研究设想、所要探讨的问题和理论构架;第二章“音乐的持续性:策略与干预”(MusicSustainability:StrategiesandInterventions)由凯瑟琳·格兰特(Catherine Grant,澳大利亚格拉菲斯大学)撰写,阐述了音乐持续性的策略和人为干预。接下来是由不同学者所撰写的九篇报告,涉及到了九个国家的九个不同的音乐品种,以及这些音乐品种所面临的音乐生存状态。这九个课题是:1.“南艾瓦人鼓舞:加纳当代语境中演奏者的挑战”(SouthernEweDance-Drumming:ChallengesforPerformersinContemporaryGhanianContexts)[詹姆斯·伯恩斯(James Burns),美国宾厄姆敦大学];2.“北印度音乐:古代传统语境重构中的弹性与可变性”(HindustaniMusic:ResilienceandFlexibilityinRecontextualizinganAncientTradition)(辉伯·西博斯);3.“中澳大利亚女性传统歌曲:保持亚瓦卢/阿维利兴旺的手段”(CentralAustralianWomen’sTraditionalSongs:KeepingYawulyu/AwelyeStrong)[琳达·巴维克(Linda Barwick),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米法尼·图尔品(Myfany Turpin),澳大利亚悉尼大学)];4.“巴厘岛加美兰:继续创新,社区融入,把连接灵性作为持续的动力”(BalineseGamelan:ContinualInnovation,CommunityEngagement,andLinkstoSpiritualityasDriversforSustainability)[彼得·顿巴豪尔(Peter Dunbar-Hall),澳大利亚悉尼大学];5.“西方歌剧:全球化‘绝对戏剧’体验中的声望代价”(WesternOpera:ThePriceofPrestigeinaGlobalized“TotalTheater”Experience)[约翰·德鲁芒特(John Drummond),新西兰奥塔哥大学];6.阿马尼·施玛·乌塔:在日本主流文化阴影下的岛国本土流行音乐的持续(AmaniShimaUta:SustainingaVernacularPopularIslandMusicintheShadowofMainstreamJapaneseCulture)[飞利浦·海瓦德(PhilIp Hayward),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苏澳·库瓦哈拉(Sueo Kuwahara),日本鹿儿岛大学];7.四物打击乐:新生韩国打击乐传统的持续(SamulNori:SustaininganEmergingKoreanPercussionTradition)[凯斯·霍华德(Keith Howard),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8.流浪乐队:表达墨西哥音乐身份认同的通道(MariachiMusic:PathwaytoExpressingMexicanMusicalIdentity)[帕特瑞西亚·坎波贝尔(Patricia Campbell),美国华盛顿大学;雷提西亚·伊丽莎白·弗罗瑞斯(Leticia Isabel Soto Flores),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9.歌筹:越南音乐传统的复苏和社会重置(CaTrù:TheRevivalandRepositioningofaVietnameseMusicTradition)[艾斯伯恩·维特马克(Esbjörn Wettermark,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霍坎·伦德斯特姆(Håkan Lundström),瑞典隆德大学)]。最后(第12章)是西博斯和凯瑟琳所撰写的理论总结。由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安东尼·西格撰写的序言指出了此课题(书)的独特价值。他认为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该课题所采用的9种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比较和研究模式以前不曾出现过。特别是把传统音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此系统中把所包含的问题划分到五个不同的领域进行分析,其理论构架和分析方法对理解不同音乐品种是否能够继续传承,以及传承中的问题所在具有帮助。

其二,该课题的参与者来自3个澳大利亚的大学和其他5个国家的8所大学和非政府组织,以及部分独立学者,这种大范围的合作是以前很少有过的,也使得此可课题具有挑战性。

其三,以往大量的课题在研究者的选择上是大学的教授们带着他们的研究生,其中有些人对于所研究的音乐品种并不了解。此课题则采用“专家”的方式,即所有参与者均为在所研究的对象上已经是国际知名的专家,使得该成果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理论构架

本书的关键词是“持续”和“生态”,即从生态的角度来探讨传统音乐的持续问题,由此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音乐持续生态学(Ecology of Music Sustainability)。此概念来源于生物学。西博斯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变化,教育系统的失败,以及另外的一些原因使得音乐的实践和音乐的制造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实施,全世界的人们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努力延续传统方式的音乐实践。但是,其效果怎样呢?我们需要在一个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中来检验这种音乐实践的效果,其目的在于了解当今传统音乐的传承情况,提出未来的可持续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传统音乐实践的延续。对于西博斯来说,这样做的目的并非要把所有的音乐都要全部地保护下来,应该保护的是音乐家和社会群体,保护值得保存的东西,也保护那些值得发展的东西。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目前正处在消亡的危险之中。

了解某一音乐品种是否可以持续,或处在消亡的危险之中,单单从音乐的声音结构中不能得到解答,需要从音乐的实践过程中找到答案。为此,西博斯提出了音乐实践的五大范畴,即:音乐传习、音乐家和社群、语境和结构、设施与政策、媒体和音乐产业。这五大范畴构成了音乐实践的“生态系统”。每个范畴中又包含众多的问题。在课题计划之初,作者围绕五大范畴共设计了200个问题,经过整合,形成了30多个问题。在考察每个范畴时,这些问题可提供一个思路和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具体方向。经过图形化的设计后,这个问题的网络系统便呈现出了如下的状况:

所有九个案例的研究和写作均是按照五大范畴的顺序进行的,不仅使得九个案例之间形成了可比较性的研究报告,也使得我们有了思考音乐可持续和不可持续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本书的独特价值也由此而体现出来。

三、九个研究案例的比较分析

负责实施九个案例调查的九位资深的音乐学家,尽管在此课题实施之前对所调查的对象有深刻的了解,但是,他们依然按照本课题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田野作业,获得了丰富的相关数据,也得出了他们的独特认识。

1.音乐传习

音乐传习是音乐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在过去的百余年间,世界上近乎所有国家都经历了教育系统的转变,即由个体化的学习转向了学校教育,“音乐教育”的观念已经远离了“口传心授”的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传统音乐被排斥在学院式的“专业音乐教育”之外,在训练有素的专业音乐面前,传统音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世界各国,为挽救自身的传统音乐采用了不同的做法。如西博斯中所提到的,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提出了通过音乐教育复兴阿富汗传统音乐的计划;柬埔寨实施了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的活动,使得优秀的音乐家、学生、教师等能够提高演奏水平,增加收入,以便更好地复兴他们的文化传统;芬兰从1982年开始实施了他们的民间乐器堪特雷(Kantele)进校园的活动。

从九个报告中可知,在加纳,音乐被认为是来源于神灵的精神礼物,人们常常在梦境中学习音乐,其灵感来源于祖先和神灵。在印度,传统音乐的学习系统是在古汝(Guru)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古汝不仅教授技术和创造力,同时也是音乐资源的储存库。现在古汝系统正在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音响产品和网络。音乐学院对传统的古汝系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传统是在表演过程中习得的,其中包括歌曲演唱、舞蹈、绘画、纹身等。亚瓦卢/阿维利女性的歌曲主要在具有血缘关系的女性之间传承,如从姑姑,或姑奶奶那里习得。今天,老人们也认可年轻人在学习中借用书写记录方式和录音制品的辅助。在巴厘岛,是否受教育并不是好的音乐家和老师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个人的学习愿望。学习演奏不单纯学习技术,还包括“合一”的感觉。大家都了解的西方歌剧,过去也是以个体学习为主,现在主要依赖音乐学院的教育系统。在琉球群岛,以前民谣的传承是在社区中进行的,现在是通过当地正式的教育机构,以及大城市中的文化中心传播。学习中采用乐谱,而且是有偿的教育。标准日语逐渐替代本土语言。

韩国的四物打击乐1945年以后建立了两个学校,并建立了此音乐的美学原则,即“静中之动”(motion in stillness)。而在墨西哥,传统音乐是音乐家在表演语境中通过聆听和实际参与来学习音乐,特别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学习。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有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学习方式,音乐家开始学习音乐理论。而且美国有些大学还开设了此方面的课程,采用口头和记谱两种学习方式。在越南,有音乐行会,学习音乐必须得到行会的同意。20世纪初,行会停止了。现在,除了家庭式的教育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在音乐学院设立了“民族音乐专业”,出现了专业化的“现代民族音乐”(Modern Folk Music)。

通过以上各国传统音乐在传承方式上的变化,我们能够理解当今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的继承与变化,深刻认识到在新的传承方式中音乐实践和音乐本体可能产生的变化。

2.音乐家和社群

加纳的音乐家们长期为他们所在社群的习俗性活动演奏,特别是婚丧仪式是音乐存在的价值所在,而且,在不同的演奏家之间还常常形成竞赛的情况。但在今天,音乐家们正在被边缘化。鉴于生活所迫,他们需要去寻找其他的工作。印度的音乐家与家庭、社群和宫廷关系密切,由此而形成不同的流派。即便在当代社会,音乐家也受到人们的推崇,成为明星式音乐家。而且还突破了性别的禁锢,涌现了大量女性音乐家。印度古典音乐的听众很多,对音乐传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音乐家之间的联系非常有限,这种情况对音乐传承是否有影响还不清楚。

澳大利亚在民间音乐领域没有职业的音乐家,但有些人被认为具有表演、绘画等方面的特殊才能。他们相对生活在比较狭小的区域内,缺少与其他族群之间的交流。巴厘岛的音乐家们在他们所处的社群中非常重要,成为了所处地区的文化代表。在过去,他们的音乐活动与宗教相关联;今天,他们为旅游者演奏,为节日演奏,为各种有报酬的活动演奏。他们也常常受邀到其他地方演奏,甚至到大学去教课。

对于西方歌剧来讲,在观众群体问题上怎样突破社会的精英阶层,吸引普通大众至今是一个未解的问题。而琉球群岛的民谣以前只是一种娱乐和自我情感表达,现在已经成为了商业行为。

韩国的民间音乐家过去处在社会的底层,现在成为了韩国文化的代表。他们在国外的上演率也非常之高。在墨西哥,农民音乐家需要务农,当音乐移到城市后,音乐家们可以把音乐表演作为一种职业。而且,音乐随着电影得到推广,随着移民得到国际传播。而越南的歌筹(Ca Trù)音乐家虽然有政府的扶持,但由于缺少听众至今不能以此为生。

3.语境与结构

对于加纳艾乌人的传统生活来说,过去百年间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具有重要影响,也引发了音乐的变革。现在,即便在葬礼上,大量的打碟(DJ)也代替了音乐家的表演。而印度音乐语境的变化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其一,传统古典音乐的表演也在适应新的表演场合和环境;其二,价值观在变化,传统音乐的价值需要现实语境的支撑,所以音乐不得不变化;其三,审美情趣和外国文化的影响。变化体现着音乐的适应能力。

在澳大利亚,仪式并非娱乐,是土著群体观念的表达,表演可以把不同族群融合在一起。在没有跨文化的影响之前,仪式是对祖先的追寻,体现着梦想故事和族群的身份认同。但在过去的40年间,这种仪式表演逐渐变成了族群和国家的标签。而在巴厘岛,演奏是表达巴厘岛文化的途径。但是,这种文化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其他地方音乐的元素,特别是西方流行音乐的元素,新风格和新作品越来越多。以前女人跳舞,男人演奏,现在女人也参加演奏,还有了女孩乐队。加美兰,由连接灵性的持续动力到现代打着“传统”标签的新创作,转变了固化在婚丧仪式、戏剧表演、宗教仪式和皮影等表演场景中的传统,成为了世界多元文化体验的途径。

虽然歌剧的表演语境一直持续着,但1960年在德国出现的“导演改编剧”(Director’s Theater)对歌剧的表演语境和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日本琉球民谣有四种演唱的语境:传统家庭和节日、音乐会等正式场合、音响制品和卡拉OK。来自爵士乐和其他现代音乐的元素已经融入到了琉球民谣之中。琉球民谣音乐家认为,只为自己演唱的歌就不会流传。变革的动力来自音乐家。

韩国的四物打击乐改变了由农民演奏的历史。虽然音乐来源于老的传统,但是已经成为了新的舞台化音乐。墨西哥的流浪乐队过去只在墨西哥城的餐馆中演奏,现在进入了教堂,还成为了美国大学中的课程。女性演奏也开始出现,在墨西哥城就有三个著名女性乐队。越南歌筹过去在村庄仪式中演唱,1950年代被禁止,2009年列入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有了歌筹俱乐部,也举办歌筹音乐会。通过歌筹节和各类文化活动,形成了歌筹表演的三个心灵的景观(mindscape):遗产的心灵、革命的心灵和歌畴的心灵。

4.设施与法律

加纳的艾乌人主要在公共聚集空间演奏,没有政府的参与,也没有专门的演奏场所。在印度,寺庙、音乐厅、公园等都是古典音乐的演出场所。印度的广播电视成为了音乐家们的最重要的传播渠道,但是,来自政府的支持却非常有限,目前也没有专门的与音乐相关的法律,传统乐器也常常被电声乐器替代。

澳大利亚女性传统的表演不依赖任何道具,不用乐器,没有乐谱,人的记忆很重要。现在有了来自政府的资助,有了版权保护,也有了更多的演出机会。但是,政府对此种音乐类型的保护政策在不断变化,不能持之以恒。巴厘岛的加美兰能在任何地方演奏,也能为任何目的演奏。拥有加美兰是富有的象征。加美兰只能由潘德(Pande)姓氏制造的惯例正在发生变化,在音乐创作上也有了作曲家的概念,但还没有形成版权意识。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表演许可证上,而非资金上的支持。

歌剧对剧场的要求很高,一般需要纳入政府工作的范畴之内。歌剧院的建设、媒体推广、版权、税务、法律、捐赠等等,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条完整链条。但是,教育和资金的缺失对歌剧的持续有巨大的影响。大歌剧院的生存依赖两个条件:两百万人以上、并且中产阶级比例较高的城市,以及有公众和个人资助传统的地方。

日本琉球的民谣表演的四种语境可以纳入到五个场合之中,即社会活动场合、商业性的娱乐场合、音乐会、节日或歌曲比赛。目前地方政府也开始介入文化的行为,如建立数据库,为学校传承提供材料等。1970年代以后,韩国建立了许多剧场和音乐厅。在国家艺术中心(National Centre)建成以后,仅1992年就举办了445场宫廷音乐,858场民间音乐会,745场新创传统音乐会。保护传统,继承发展,成为韩国传统音乐家的选择。

墨西哥2003年加入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城市流浪者的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在墨西哥城还成立了一个现代的流浪者教育机构。越南歌筹俱乐部的建立对此乐种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越南在2001年和2002年相继公布了遗产法。

5.媒体与音乐产业

加纳艾乌传统音乐依然处在媒体的视野之外,也没有形成音乐产业,很难找到带有知名品牌的唱片。但是,当地的学校开始雇用民间音乐家传授传统音乐。印度的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许多音乐家与电影工业联系在了一起,由此争得更高的名望和经济利益。国民对音乐价值的认可,音乐的国际化,以及网络的发展对音乐的可持续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文化精英的兴趣在转变,交通、噪音、污染等问题对音乐实践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澳大利亚,亚瓦卢/阿维利土著音乐基本上处在媒体和音乐产业的视野之外,虽然偶尔受邀为文化节演出,但并非渴望引起局外人的兴趣。部分书籍、唱片、档案记录等公布于世,这些多为民族音乐学家们的成果。巴厘岛的电视和广播经常播放传统和当代的音乐和舞蹈,也有已出版的唱片,大学也开始对音乐进行专题研究,加美兰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但是,在音乐的可持续问题上也显示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某曲目专用某种乐队形式演奏的规定已被打破;其二,集体的记忆越来越个体化;其三,音乐产业、乐器制造、演奏空间、电视广播、录音产品、演出的票房收入、印度教的宗教影响等等,都对音乐的可持续性产生着重要影响。

西方歌剧也在面临着新情况。现场演出的市场越来越小,录制产品越来越多,歌剧院从电视台走向了网络。调查显示,许多歌剧院在演出时同时进行网络播放。目前,对于歌剧院来说,不是收入的多少,而是下一个季节能否持续演出。老的歌剧院和大的歌剧公司怎样持续下去?歌剧是否会成为博物馆的艺术?歌剧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产业和文化实践。研究者调查显示,在40个国家有300个歌剧院的网站;在美国就有150个歌剧院;成千上万的人在从事歌剧的创作;有超过十万专业的歌剧音乐家和其他工作人员。然而,调查也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说,他们收入的80%来源于歌剧表演,声称收入的一半来源于歌剧表演的人不到20%。这说明,大部分从事歌剧艺术的人需要在教学和其他领域中获得生活来源。

日本琉球民谣在过去的30年里又复活了。由于表演者、教师、各种机构、媒体、听众等原因,这种复兴是从内部引起的。但由于日本本岛语言的加入,风格也产生了变化。而且即兴成分越来越少。韩国四物组合现在虽然出版了很多各类唱片,但来自爵士和其他音乐类型的影响也非常鲜明,并且采用非洲鼓或印度鼓。墨西哥流浪者音乐从1921年电台开始播放。随着唱片业的发展,听众群体在扩大。但是,新的因素的加入,使得音乐离传统风格越来越远。而越南把传统音乐作为民族身份的象征,强调国家主义。

四、启示

通过以上九个案例的研究,两位项目的主持者、本书的主编继续讨论传统音乐可持续的可能性。他们引用了“音乐的活力和从事音乐的方案(简称MVEF)”,这是2014年由格兰特(Grant)②C.Grant,Music Endangerment:How Language Maintenance Can Help,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提出的。该方案设计了测定传承状态方法的12个标准:

1.不同辈分之间的传承

2.优秀音乐家数量的变化

3.某音乐类型参与人员数量的变化

4.音乐和音乐实践的变化

5.音乐表演语境和功能的变化

6.大众媒体和音乐产业的反应

7.基础设施和音乐实践资源的丰富性

8.音乐实践的知识和技术

9.政府制定的、影响音乐实践的政策

10.社会大众对某音乐类型的态度

11.相关局外人对某音乐类型的态度

12.对某音乐类型的记述数量和质量

这12个方面用0(非常没有活力)到5(非常有活力)来测定,最后可以对某音乐类型的传承与持续发展状况有一个定量的展示。此书把音乐持续性问题整合成了五个范畴,每个范畴包含若干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后可以对某音乐类型的持续和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两者间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最后,辉伯·西博斯希望通过两种方式让此研究的成果发挥作用。其一是通过网站建设,使人们能够寻求到有效的方法。其二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在本课题完成之后仍然可以发挥其作用。比如,帮助某音乐类型的音乐家与国际文化旅游机构取得联系,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演出计划。由此而显现出应用民族音乐学的性质。

余 论

现代化的步伐引发了传统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这种矛盾在世界各国的各种领域中均有所体现,构成了全球化的问题。此课题的主持者抓住了这一重要问题,选择九个不同国家的案例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创立了一套分析的理论构架与方法。通过九个分课题组的努力,此书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了九个案例在五大范畴中的实际状况,为世界音乐学术界展现了传统音乐在未来可持续的问题所在。此书所展示的材料是鲜活的,分析的结论是可信的,也为中国的传统音乐保护和适应现代化发展和未来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也使得此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分析这九个案例可以发现,它们所面对的问题,除了在微观上有所不同外,在宏观上是一致的,与中国传统音乐所面对的现实也是一样的。这个现实就是:传统音乐正在面临着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并且这种进程显示出势不可挡的趋势,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原因是大众的选择。书中九个案例所蕴含的这一结论虽然很有意义,但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不同案例所具有的独特性,也降低了整个成果的新奇性。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即保护的意义何在?“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如果发展是人民大众的选择,保护又是为了谁?所以,传统音乐是否可以持续,归根结底是人民大众的认识和人民大众的选择。所以,民族音乐学家的任务不是要直接参与到传统音乐保护的行为之中,而是努力去提高大众对传统音乐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才可能有正确的选择。这便是“应用民族音乐学”,而不是“民族音乐学的应用”。

猜你喜欢

音乐家传统音乐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姚铜(音乐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