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街巷命名与历史、地理关系探讨
——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

2018-03-12耿雅妮杜忠潮

中国名城 2018年3期
关键词:宝鸡市宝鸡命名

巨 龙 耿雅妮 董 洁 杜忠潮

地名包含丰富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属性,可为命名时的环境、居住和社会条件提供证据[1-2],可为当今全球化、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区域传统文化的继承提供新视角,同时也为科学严谨的地名管理和命名工作服务[3]。

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先生,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开展地名普查,目的是掌握地名基本情况,确定地名基础数据,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普查内容是: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各类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修改,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2 研究背景

宝鸡素有“炎帝故里”、“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之称。2016-2020年是宝鸡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全面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冲刺期。总目标是,到2020年努力把宝鸡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名城、人民生活富足安康的幸福家园。

地名是无形的财富。开展宝鸡地名研究工作对于宝鸡建设“华夏文化名城”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宝鸡建设“华夏文化名城”的目标是: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支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全市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持续提高,文化软实力走在西部前列。地名无疑是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越是地域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周秦文化,推动宝鸡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当前宝鸡市地名工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完成所有区县的普查和各级检查验收工作。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挖掘街巷地名首先是为了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清楚地认识到,在其生活的这个空间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动人的故事,以唤起在生活重压和微信超量之下的都市人对于其生活空间、生活本身的热爱,进而可以真正了解生命的根是什么,曾经有着怎样的历史,应该继承和传承什么样的精神与文化,应该走向何方。

一个城市的路名,应该反映出它“骨髓”里本身具备的东西,那就是“文化内涵”[4]。道路命名,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连接与统一,路名可以解释过去、服务当下、预测未来。这个窗口既可以展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理变迁特征,又可以彰显一个城市的品位与对外形象。

意义: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社会信息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大意义。

2.2 研究进展

欧美学者多侧重于地名的起源与分类研究,如M.Gelling通过对英国地名的研究,发现了英国历史上民族迁移与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过程[5];H.Eugene的研究表明,北美印第安人聚落地名反映出了该地区生物和地貌特点[6]。国内多集中于地名景观的研究。牛汝辰[7]认为,国内外普遍的命名主要有:根据地理位置命名;以原先道路所在地或沿路聚落之名命名道路;以沿路商号、机构、设施及行业之名命名道路;以国内外地名命名道路;以国内外人名命名道路;以拼音字母顺序命名道路;以序数词命名道路;以动植物名命名;以纪念性日期命名;以吉祥道德方面的词汇命名道路。姚子照[8]认为,沿海城市街道命名要凸显其地理位置、对外开放程度、环境优美等特点。王彬等对广东地名研究发现,GIS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名景观及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9]。有关宝鸡市的街道命名目前没有涉及,本文主要基于宝鸡小尺度地名(街巷地名)做部分探讨。

3 宝鸡市地名概况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宝鸡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全球华人老家,周秦王朝发祥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2大城市,西北工业重镇,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是蓉、银、兰、西4省城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下辖3区(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9县,总面积1.82万km2,有380万常住人口。宝鸡市受西周、秦等王朝兴衰、社会变迁、军事活动等影响较大,加之宝鸡地形地貌复杂,有平原、高山、河谷盆地、高原4种地形,呈现“6山1水3分田”格局,其地名带有明显的历史、地理元素,具有显著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查阅

查阅《宝鸡县志》、《宝鸡市志》、《陕西省宝鸡县地名志》等资料,借助宝鸡行政区划网、宝鸡地情网等网站。

3.2.2 实地考察

对研究区的地名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获取地名第二手资料。

3.3 研究区范围

图1 宝鸡市区道路图

宝鸡市主城区指宝鸡市的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的城区部分,也即宝鸡市具有一定规模的连片建设地区。西起姜谭路(渭河南岸)和宝福路(渭河北岸),东至陈仓区西虢大道,北起群众路,南至清姜路和炎帝陵路。

3.4 城市道路命名的用词原则

路名是由“专名”和“通名”组成的,比如蟠龙大道中“蟠龙”就是专名,“大道”就是通名。

一般来说,规划路面宽40米以上(含40米),长度2000米以上的,其通名可称“大道”。规划路面10米以上(含10米),40米以下的,其通名可称“路”。规划路面宽5米以上(含5米),10米以下,商业或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其通名可称“街”,其余仍可称“路”。规划路面宽5米以下的,商业或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其通名可称“巷”,其余仍可称“路”。

宝鸡市将东西向较长道路命名为“大道”,有高新大道、渭滨大道、金台大道、陈仓大道、西虢大道、滨河大道,南北向街道命名为“路或街”,其它窄短道路叫“巷”。

3.5 研究区道路数量

2014年2月底,宝鸡市民政局新命名了市区86条道路[10]。目前,宝鸡市区道路总共有550余条。经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判断,市区与历史、地理有关的道路有50条。

3.6 研究内容

3.6.1 研究区道路名与历史文化关系

我国现代地名学的创始人之一曾世英先生说:“地名的产生和演变有一定的地理背景,地名的研究理应有地理学家参与。地名又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研究地名的来历、含义及演变必须进行历史考虑[11]”。研究地名的地域性必不可少地应该考虑到民族特性、风俗文化、历史渊源以及宗教等人文因素,这些因素可归纳到历史文化因素中。

3.6.2 与历史名人和古代姓氏有关的道路

此类地名与我国华南[12]、西北[13]等典型移民省份的情况类似,往往同姓同宗的人家聚居在一个村庄,形成了以宗族姓氏命名的村落[14]。中山路系民国16年(1927)以孙中山先生之名命名,以红旗路北端为界分中山东路、中山西路[15]。原东巷,民国时以豫东人居此巷而命名。西虢大道与古代虢国有关,虢国又叫西虢,是西周文王胞弟虢仲的封地,西周灭亡后,其后裔仍然留于此,改称小虢。西汉时设置虢县,元至元年改称虢镇。

3.6.3 与历史文化古迹有关的道路

宏文路,东起虢十路,西至东风路,民国32年(1943)以路旁宏文造纸厂得名。曙光路,位于中山路南侧,陇海铁路北侧,东起新华路,西至红旗路。1978年因路西曙光照相馆更名曙光路。文化路,北起经一路,南至新建路,因路东工人文化宫而得名。瓦厂街,东起新华路,西至汉中路,民国25年(1936)因路东瓦厂而更今名。神武路,南起中山路,北至新马路,据民国36年(1947)《宝鸡大观》载,开拓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因巷北神农庙取名神农巷。1949年因演武场迁至神农庙旁更名神武路。陈仓路,南起大庆路,北至斗鸡路,因陈仓故址而名。金台巷,南起曙光路,北至陵原路,因位于金台观下而取名。立新巷,东起南门口桥,西至制药厂西侧,民国时因巷北曾有救苦庙而得名救苦庙巷,1966年以“破旧立新”之意更名立新巷。石窑坡,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开拓,因此地有唐代普贤寺,寺内有“世爷婆”石像,1943年因“世爷婆”谐音更名“石窑坡”。奎星楼巷,明朝末年,邑令熊汉廉建,本县举人党崇雅(即党阁老)题字“奎星楼”,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知县乔光烈在此修建奎宿楼,将星宿统称奎星;1951年,此地形成巷道,取名“奎星楼巷”。斗鸡路,1978年,因附近斗鸡台更名斗鸡路。群众路,1967年因沿路回民较多,各民族聚居,故更名群众路。英达路,因早年附近的英达公司而得名。

3.6.4 与历史事件有关的道路

胜利路,北起陵原路,南至曙光路,初建于民国34年(1945),因当年抗日战争胜利,故名。红旗路,以红旗象征胜利之意而改名。东风路,1967年以“东风”象征革命之意更名东风路。新维巷,1940年因“民主维新”而更名。石鼓路,石鼓是春秋时期记颂秦国君游猎和战功的刻石,唐初散失陈仓野中(今石咀头村),故名陈仓石鼓,今命名石鼓路。

3.6.5 与古村落名称有关的道路

长青路,原名西南城巷,今以该路经过长青村而改名。

3.6.6 与宗教有关的道路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积淀着早期先民的智慧思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例如,金台区因区内的道教圣地金台观而得名;太白路因宝鸡市眉县境内的太白山而命名,而太白山又取自太白神之意。

3.7 与地理有关的道路

地理实体包括自然地理实体、人文地理实体、地理方位、天体及天象。用地理实体命名的最大优势在于人们好懂、易记、易找[16]。宝鸡地形地貌独特,呈现“6山1水3分田”的格局,以山地、丘陵为主。许多街道命名反映了地理元素。

3.7.1 与自然地理实体有关的道路

自然地理实体在宝鸡的街巷地名中大有反映。例如,引渭路,东起群众路,西至新维巷,1978年因该路在引渭渠畔而得名,宝鸡峡引渭渠灌溉水流经宝鸡。太白路,位于渭河桥南,西起渭河桥,东至胜利桥,因太白山而得名。金渭路,建于1957年,因靠近金陵河与渭河而名。沿河街,北起新华路,南至人民街,初建于民国25年(1936年),因东沿金陵河而名。中滩路,东起峪泉路,西至清姜路,因当时此路筑于渭河滩地而取名。清姜路,1980年因路西紧邻清姜河命名。汉中路,北起中山东路,南至新建路,民国23年(1934年)恰逢宝鸡到汉中公路通车,故名。姜水路,清姜河古名姜水,以路东濒临清姜河而命名。蟠龙路,以其北侧原上的蟠龙山命名。

3.7.2 与人文地理实体有关的道路

经二路,东起金陵2桥,西至新宝路。因在经一路之南且与之平行延伸,故名。经一路,东起文化路,西至红旗路。民国29年(1940年)开拓修建,因位于铁路南侧的第一条路,故名。渭工路,东起广元路,西至宝成铁路桥,因渭滨区工业企业聚集两侧而取名。票房巷,因位于斗鸡火车站票房后,故名。盐店巷,据旧志载,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该巷盐业兴旺,店铺众多,故取此名[17]。炎帝陵路,因路东通往炎帝陵而得名。

3.7.3 与地理方位有关的道路

宝福路,位于市区西郊,东起中山西路,西至宝鸡石油库。1978年,取宝鸡至福临堡两地首字更为今名。宝十路,东起工农巷,西至新华路,是市区通往十里铺的主要道路。十里铺又名斗鸡台,旧有店铺距原宝鸡县城10华里,故名。根据《宝鸡县志》载:“秦陈宝在此建陈宝夫人祠”,起名祀鸡台,1936年,陇海铁路通车在此设站,改名“斗鸡台”。广元路,南起清姜路,北至经二路西段。1980年以四川广元命名。姜谭路,东起川陕路,与渭河平行向西延伸至塔稍河桥,1978年取城西姜城堡、谭家村两地首字而命名。川陕路,南起宝鸡桥梁厂,北至神农大桥南,其走向为弧形,是宝鸡通往汉中、四川等地的必经之路,故名。

3.8 宝鸡市区街巷命名的优势

老城区路名是在长期的变迁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有其历史渊源,其命名科学地参考了宝鸡昔日的历史。此外,宝鸡市区许多地名都与党崇雅有关。党崇雅(1584—1666),明末清初宝鸡县蟠龙人。他是明、清时期宝鸡影响最大、政治地位最高的文化名人,被列入中国历代名相录。

3.9 研究区路名存在的主要问题

3.9.1 多路一名

以高新大道为例,此路全长17.7km,路段太长,从天玺路一直延伸到陈仓区磻溪路,可以考虑分路段命名。

3.9.2 用词重复

地名重复是个普遍现象,社会原因是一个方面,封闭性则是它的自然因素[18]。要避免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为道路命名,最典型的是陈仓大道和陈仓路的重复,是否可以考虑将陈仓路改名。

3.9.3 缺乏特色

好的地名应具有地域指称、社会应用、文化承载等多重功能。宝鸡地名应有自己的特色和内涵,尤其高新区(不属于行政区划)全部以吉祥词语和高新科技用语命名道路,不利于市民记忆。例如,高新大道修建历时短,该名称虽具有时代气息,但缺乏特色,是否可考虑改名为“青铜大道”,因为该路正西紧邻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也凸显了宝鸡是青铜器之乡的地位。此外,市区大部分街巷多以“宝”字开头,取2地首个汉字命名,采取以序数词命名、以吉祥愿望命名等方式。宝鸡市金台区大部分路名具有一定历史特色,其他2区道路总体命名显得过于零散、指示性不强。

相关部门应该分清主次道路的隶属关系[19]。为显示道路命名的科学性,应由各方人士组成地名命名委员会,负责拟订地名或讨论上报地名,通过后,并在一定期限内征求市民意见[20],大部分无异议后,方可正式命名。因为路名规划是一项志存高远而又咬文嚼字的特殊规划工作[21]。

4 结论与讨论

总体来看,宝鸡市主城区的街巷命名有机结合了历史与地理元素,尤其与历史关系极为密切,但部分道路保护和尊重历史程度不够。街道命名需要发扬宝鸡的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周、秦文化魅力,这样就才会让生活在西府大地的民众多一份归属感及认同感。

(1)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应在深入研究城市发展、变迁的基础上进行道路命名,具体道路的命名,并根据城市不同片区发展历史、自然人文特征、地名传承等因素进行。道路名称要扎根于宝鸡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土壤,既要好听易记,也要反映宝鸡这块土地的时空信息,彰显城市的人文气质。

(2)公民应该及时反映路名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可把电话、邮箱、微信公众号贴在路名牌背面,市民若发现道路命名存在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民政局反映,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做出反应,科学合理的修改路名。

城市道路命名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工程,为了充分彰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建设理念,我们应该对当下的城市道路命名给予高度的重视。

[1]约翰斯顿.人文地理学辞典[M].柴彦威,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13-514.

[2]刘彬,刘建忠,刘宏建.河南省地名数据库的构建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02) :141-144.

[3]胡鹤年,张力仁.陕西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01) :170-174.

[4]徐天国.城市道路命名应注重“文化底蕴”[N].贵阳日报,2006-12-14.(A06).

[5]Gelling M.Signposts to the Past: Place-names and the History of English[J].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1979,5(02):222-223.

[6]Eugene H.Columbia Plateau Indian Place Names: What can They Teach Us?[J].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1996,6(01) : 3-26.

[7]牛汝辰.论城市街道命名[J].中国地名,2000(04):6-12.

[8]姚子照.论沿海城市的特点和街道命名[J].中国地名,1999(2):30-31.

[9]王彬,司徒尚纪.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2):238-248.

[10]李琳,宝鸡市区新命名86条路[EB/OL].(2014-6-9)http://baoji.hsw.cn/.

[11]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2]王法辉,王冠雄,李小娟.广西壮语地名分布与演化的GIS分析[J].地理研究,2013(03):487- 496.

[13]王荣,吴宏岐,何彤慧.基于聚落地名的盐池县人地关系状况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1):153-157.

[14]吴必虎.分析聚落地名研究地理环境[J].地名知识,1988,57(05):34.

[15]宝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宝鸡市志(上)[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14.

[16]胡方佳.城市道路命名规范化初探[J].中国地名,2011,(10):20-21.

[17]宝鸡县地名志编纂办公室.陕西省宝鸡县地名志[M].西安:陕西省出版总社,1989.

[18]何小平,林文彪.论地名的重名现象[J].绍兴师专学报,1989(03):29-35.

[19]张鸿杰,王立新,刘凤洲,等.咸阳市城区新建道路命名初探[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1):6-8.

[20]范今朝,黄吉燕.城市地名规划及命名规则[J].城市问题,2005(01):2-5.

[21]巨龙,刘宇峰,杜忠潮.城市道路命名与历史、地理关系探讨—以西咸新区、咸阳市主城区为例[J].中国地名,2015(04):6-9.

猜你喜欢

宝鸡市宝鸡命名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宝鸡市人民医院简介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走进宝鸡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董小龙赴宝鸡市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