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武术特色 促进校园发展
——以南京市陶行知小学为例

2018-03-12孙源泉

运动 2018年20期
关键词:陶行知武术校本

孙源泉,邹 鹏

(1.南京市陶行知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2.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江苏 南京 210019)

陶行知先生认为:“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南京市陶行知小学以此宗旨培养健康幸福的儿童,希望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从而拥抱幸福的童年,因此学校围绕这一目标构建了特色体育课程,让孩子形成5个“一”的体育认知,即一种观念:从竞技走向健康;一种体系:特色武术体育课程、活动和武术社团;一种习惯:运动习惯与肌肉记忆;一项技能:有一个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一种追求:态度、精神与意志。在此基础上,学校设立了“晨跑”“午操”“暮武”等俊含有武术元素的活动内容。不仅如此,学校还引入民族传统武术,内外兼修,将“武德”当作一种精神教育学生。同时,学校以武术、龙狮、啦啦操社团形成技能平台,通过比赛培养竞争的意识与能力,展现学生的力量与美,从而教导学生做“健康人”。

1 学校开展武术项目的目的与意义

陶行知小学的小学体育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运动习惯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培养具有新理想、新思维、新技能的新型人才。这就预示着陶行知小学体育课程将突破传统,紧密贴近学生健康需要:本着学生健康身体、健康学习、健康生活的教学理念,学校将始终坚持将体育以健康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进校园,旨在发扬中华武术高尚的武德,使学生对中华武术文化得以有感性的认识,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益于师生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从而使师生拥有良好的体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使师生的自制精神、意识品质得到更好地提升。恰逢江苏省将武术作为中小学必修内容之际,深化改革,创造创新,学校长期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实践认证,将武术作为学校基本课程内容,通过武术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学生小学成长阶段,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灵敏,速度能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学校武术运动发展的背景分析

2.1 以武术课程和社团开展,走进校园

作为一个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武术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而武术走进课堂对学校来说更是前无古人,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子过河,但这并没有难倒老师,经校领导研究决定从一年级武术基本功开始下手,逐渐扩大到全校各年级,因此,2012—2013学年的第1学期,学校设定试行了一年级的武术课程内容,将武术基本功和武术操作为学生学习武术的入门手段,同时成立了第1个武术社团,并在期末学校活动中获得好评,在之后的每一学年都在扩充新鲜血液,由原先一个年级学生变为现在6个年级都有学生参与,并合练出几套武术套路动作,如在2016年江苏教育电视台少儿春晚节目中作为武术表演节目,一上场就引起不小轰动,获得一致好评,在学生心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同学都主动要求加入武术社团,因此武术走进课堂已经势在必行。

2.2 寓武术运动于校园文化之中,武术文化熏陶学生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武术文化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武术文化依托学校课程得以普及,依托校园得以弘扬,在校园文化不断丰富的时代,可使武术文化代代相传,鼎盛不衰。

武术运动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历来学武之人注重武德修养,学武之人强调内外兼修,武术既能强健学生体魄又能磨炼学生意志,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历代劳动人民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一种寄托及表达方式,其文化内涵既与民族思维方式有关,又与特色的文化氛围有直接的联系。

2.3 以武术运动推动全民健身,校园健身深入人心。

长期以来,小学生健身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常以跑、跳、投类运动为主要形式,健身方法单一,健身兴趣不浓,缺乏锻炼热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武术运动不仅对学生有教育意义,而且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健身价值。

从学校情况来看,有校本教材,有一支擅长武术的教师队伍,在一到六年级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每个年级有不一样的武术课程内容,大课间融入武术技术基本功和器械表演,武术运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小学生健身活动的普及。一是武术运动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由于武术运动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审美艺术性等特点,学生观赏武术表演后能在欢快愉悦的情绪中体验运动流畅感,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获得身心健康。二是武术运动激发了师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运动,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在校园开展。

3 学校武术运动未来走向的推进措施、保障及时序进度

3.1 丰富武术校本课程

学校成立了武术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体育教师为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分头实施。学校制定了《陶行知小学武术特色活动实施方案》,使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专门设立了体育馆为武术馆,宣传武术知识,营造了校园武术氛围。学校组织了一批精干的教师,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编写了《精武武术》校本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各设计不同形式的课程内容,一年级上学期为武术操“雏鹰展翅”,一年级下学期为五步拳武术套路,二年级上学期为精武潭腿1~6路,二年级下学期为精武潭腿7~12路,三年级上学期为初级长拳一路,三年级下学期为初级长拳二路,四年级上学期为少年拳一路二路套路内容,四年级下学期为形神拳整套内容,五年级上学期为器械初级刀套路内容,五年级下学期为初级剑套路内容,六年级上学期为器械武术短棍,六年级下学期为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目前处于试用阶段,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2 认真开展3个“一”活动

自学校确立武术特色教育活动以来,教师们一直坚持开展3个“一”活动:每天1遍武术操和基本功,每周1节武术社团,每学期1次武术比赛。为了全校普及武术,老师们制定三段武术操,分别为2套室外武术活动和1套室内武术活动,真正将武术健康融入学生的每日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武术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武术运动习惯。

3.3 依托大课间,做好武术普及教育

学校将武术教育和大课间活动结合起来。教师们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的项目时,注重将武术校本课程资源和体育大课间有机整合开展活动,突出特色,内容多样,形式创新。首先进行集体武术操练习,接着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武术活动。一二年级以武术基本功为主,着重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三四年级则安排了武术套路,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五六年级安排了功夫扇。学校要求活动时全员参与,班主任和指导老师都要下班级,学校行政人员也下年级进行巡视指导。学校每天活动由大队部对各班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并反馈公布,保证质量和安全。武术活动既丰富了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又保障了学生的“每天锻炼1小时”,如今学校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比如柔韧素质,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真正达到了学校“慧武术、慧健康”的办学思想。

4 建 议

4.1 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武术练习水平在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上有明显的差异和六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波动较大的现象,学校及体育组应加强学生的健康管理,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同时适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4.2 课程设置上,要严格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武术练习时间,并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投入,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

4.3 针对男女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实施因材施教的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4.4 结合武术套路与体育学习兴趣之间的相关性,教师和家长要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挖掘体育活动背后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陶行知武术校本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陶行知夜归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