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8-03-12王盛琳

运动 2018年20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体育院校学生党员

王盛琳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新形势、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都受到重视。2014年国务院颁布《加快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年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政策。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届时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但是,无论是发展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而体育院校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基地。未来体育的发展不仅仅是需要专业的体育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世界事业、中国灵魂的高素质的人才,能将体育事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将体育事业发展作为自身责任的人才。因此,体育院校基层党组织要从体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立足自身发展需要,并结合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素养和能力等。

1 体育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党建工作是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领域,党建工作也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在高等院校,党建工作主要有教职工党员的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建工作主要包括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各方面的先进模范作用、加强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体育院校大学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领域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处于关键的位置。因此,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对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体育发展及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端正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几乎已经侵蚀到高校校园,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如果不重视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风气和扭曲的价值观的影响,危害学生个人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第二,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吸收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做得好,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党员的模范作用才能得到更多的效仿,这样才能给在校园里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而健全的学生党员机制又能够为学生党员的吸收做好准备工作。第三,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党员队伍的规范性。定期开展党组织工作、健全党员吸收和培养机制,规范基层党组织队伍,能够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从而吸收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

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2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为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党员教育培养、党员发展和管理、党员积极作用的发挥等党建工作的主要方面提供了参考标准。有了参考标准的指导,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就有了参照,将更好地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 体育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

2.1 对政治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训练实践能力和体育教学实践能力。虽然也涉及运动理论知识,但是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技能性更强,导致了体育专业“重技能而轻理论”的学科特点。理论学习相对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更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缺乏关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缺失。长期以此下去,必将导致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缺失和价值观的迷失和偏差,导致一些学生的理想信念淡化,甚至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2.2 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认知偏差

体育院校缺乏对政治理论学习意义的认识,普遍认为学好专业课、练好运动技能是自己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缺乏关注和重视,政治敏感度和政治热情相对较低,对党组织的认识较为肤浅,意识不到体育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加上学校党建工作的不完善,学生对党建的了解和党建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入党的动机不明确,往往是看别人入党就跟着申请,入党意愿的自主性低,有的是由于亲友师长的建议才申请入党。自身入党的积极性并不高涨。这类学生入党之后的表现也欠佳,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党员的资格,为个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并不是出于认识党、忠于党,做一个合格的党员。

2.3 党建工作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党支部的设置问题。多数高校的党支部都是设立在院系的,党建工作由院系牵头,但是具体工作基本都是学生党员来做,既存在能力不够、工作不好开展的问题,又存在党支部工作与学业之间的矛盾,甚至有的学生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为自己亲近的人“便利”入党。这些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党支部失去威信和纯洁性。第二,“重发展,轻培养”,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松散。学生党员吸收到党组织后,相关的政治理论、思想学习跟不上,学生党员和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不上去,缺乏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不佳。因此,学生党组织的工作效率较低。第三,党支部活动内容缺乏创新。高校的党建工作中,多数党支部还是只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政方针、会议精神,观看党员先进事迹宣传影片等一些枯燥的理论宣讲和流于表面的社会实践 ,没有体现出体育院校的特色,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党组织工作和自己将来从事的体育事业之间的联系,缺乏吸引力和渗透力,也难以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工作中,如何培养自己为“体育强国梦”贡献力量的意识和能力。

3 体育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3.1 更新党建工作理念,加强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

体育学科“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特点,使得部分教师和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缺乏重视。但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及大众对体育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对体育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使得体育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仅靠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就能完成的,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和体育素养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出来,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才能更好地促进运动技能的完善和提高,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思想,引领着体育工作者的前进方向,明确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关系,更准确地为体育事业发展定位。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要高质量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思想高瞻远瞩、博大精深,立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实际,是体育工作者和体育院校学生党员应该学习和落实的先进思想。

3.2 完善党建工作体系,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党建工作体系的完善是保证工作效率、确保党建作用良性发展的基础。体育院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体系的完善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体育专业的特点,创新创设不同的党支部模式,改变原来的院系为主的工作模式,逐渐延伸到年级、班级、学生公寓、不同项目的代表队,实现党建工作“点、线、面”管理的党支部新模式。例如,在人数较多、党员较多的专业(代表队),可以创建年级或者班级(一般是以运动项目为主分班级),甚至某项目代表队的学生党建模式,以缓解原来模式下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干部工作量大,分工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如果党员人数较少,则可以采取整个专业多个年级整合的办法来组建党支部,统一管理和发展,以节约党建工作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专业之间、年级之间的交流。

3.3 合理利用网络,开拓党建工作新渠道

新时代,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入侵已经上升为意识形态方面,部分西方国家妄图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来控制我国青少年群体,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取代甚至消灭中华传统文化、观念,到达他们思想入侵的目的。网络媒体的发达,给这一恶劣的计划带来了可乘之机。因此,我们要加强网络管理,合理、健康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高度重视和发挥大学生党员在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利用校园网络媒体,构筑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基地,利用网络宣传、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学习,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高素质的体育专业党建工作者队伍。熟悉网络技术,及时判别不良网络环境和网络信息,保障学生接触到积极健康的网络资源。

3.4 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党员实践能力

党建工作除了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党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践中感受党的政治路线,理解体育专业学生党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实践将政治理论知识转换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能力,真正在实践中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院校大学生党建应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涵养的同时,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发挥体育专业特色,加强开展传统射箭、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项目,培养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者,更好地将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开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017年又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2022北京—张家口申冬奥成功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与中国梦的实现紧紧联系起来。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时刻关注体育事业发展与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联系,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作为自己的责任,从体育专业学习、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将来的体育相关工作中,不断践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为体育强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在校期间,组织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有条件的可与中小学对接,为中小学课余体育兴趣小组提供运动技能方面的指导。组织大学生参观本地体育局、训练队,了解本地区体育发展的历史和前景,学习运动员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他们为祖国荣誉而不断拼搏奋斗的勇气和精神。

4 结 语

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基地。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党员政治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体育院校要拓展思路,结合体育专业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开展党建工作。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体育院校学生党员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调查与培训效果分析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