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能储备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2018-03-12刘国纯
刘国纯
(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重庆 400331)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高度重视了青少年体育工作,将青少年时期作为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要求是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之一。体能储备是青少年体质增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基本生活、学习等需要的基础。
1 青少年体能储备的重要作用
1.1 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青少年机体自然发育的基础上着重练习的最佳时机。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青少年身体素质增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能储备情况关乎一生的健康情况。一些运动实践证明,如果青少年在素质敏感期得不到有效训练,那么在成年以后很难再得到较高发展,并达到较高水平。素质敏感期的体能训练毫无疑问是体能储备增加最快的阶段。
1.2 为生产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普通成人还是专业运动员,能储备都是其重要的生理指标特征。当青少年在长大成人走向社会时,需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体能储备让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更加全面,在未来面对这些压力时能有良好的身体基础,呼吸和心脑方面器官额锻炼能够保证在高强度的消耗时维持身体的能量,不易疲劳,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
2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不足
2.1 肥胖比率明显提升
一项由山东省预防疾病控制中心开展调查显示,1985—2014年,调查对象中超重男孩的比例从0.7%增至16.4%,超重女孩比例从1.5%增至近14%;肥胖男孩所占比例从0.03%增至17.2%,肥胖女孩比例从0.12%增至9.1%。此外,12岁以上年龄段的青少年肥胖问题更为严重。肥胖的地区也在发生变化,以往大家普遍认为只有城市的孩子比较容易肥胖,现在许多农村的孩子也开始胖起来。
2.2 身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
在身体适应能力方面,青少年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急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上处于较弱状态,由于身体素质的不达标,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大脑皮层对各种刺激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在判断的准确性上出现不足,导致神经系统的灵敏性下降。当病毒抗药性增强及季节性变化时就会出现患病和过敏等一些低免疫力的疾病。
2.3 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不均匀
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虽然不能决定着这一生,但是在青少年时期打下良好的底子,更加有助于未来身体形态的维持。从现在的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来看,高矮胖瘦的差异性较大,同一年龄段的身高有的相差20cm,重相差30kg以上。从校实际工作经验来看,我国的青少年与国际标准体型的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在肥胖方面,超重的青少年不在少数。
3 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
3.1 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的营养摄入不合理
经济的发展,让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家长都会为孩子购买一些营养保健品。青少年对摄入营养没有进行很好的分配,尤其是在一些高热量食物的控制上,一味追求肉、蛋、奶等高蛋白质、高热量的事物,想通过膳食来帮助青少年更好成长。但实际情况是一些青少年在这些营养的摄入上有些过剩,而体内的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则出现不足,影响青少年体质。
3.2 学业负担的繁重压缩了体育锻炼时间
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学习压力,压在青少年身上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各学科的作业和考试应接不暇,尤其是在初三和高三的毕业班上,体育课被逐渐压缩,一些学校甚至1月都上不了1体育课。对学校来说,对成绩的要求则比较高,因此从学校方面来讲,文化课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对学生个人来讲,过重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不得不去压缩自己的运动时间。对老师来说, 没有把运动当作青少年发展的基础之一,学习成绩才是青少年以后走向成功关键。
3.3 现代休闲娱乐活动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青少年上网的比例逐渐提高,尤其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网络可以随时随地给青少年带来乐趣。除此之外,网吧、歌厅这些严禁青少年进入的地方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走出户外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长期的缺乏运动造成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如以前,体能情况令人担忧。
4 体能储备在青少年体质增强策略中的应用
4.1 培养青少年的运动兴趣
对青少年来说,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主要动力,既然要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那么就要从兴趣方面入手。单一的长跑或力量训练特别简单枯燥,不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兴趣,但一些球类的单人和集体项目则不一样,他们有更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兴趣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青少年的个体性差异,家长和教师应因材施教,强调体育运动中体能发挥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将兴趣转化为强身健体的动力。
4.2 多渠道增强耐力素质
对现代化社会而言,仅依靠跑步等运动来增强青少年的耐力素质未免有些单调,因此需要校方和社会引入一些体育器材来辅助青少年进行锻炼。例如,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的校园足球。众所周知,我国足球水平一直不高,与世界强队有很大差距,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校园足球希望将青少年重新带回到足球场上,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来增强自身体质,同时也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提供较多的后备力量。
4.3 学校适当增加锻炼时间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把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列入课表,统筹安排,严密组织实施。在政策可行的情况下建立中小学学校体育俱乐部,采取校内教师辅导、校外教师聘用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适当的情况下采取学生自愿交纳或由学校经费承担,打破制度和经费的现状,着实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养成。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解决了家长接学生放学的时间差,也是减轻体育课程运动负荷的负担,使体育课更加注重运动兴趣和技能的培养。
4.4 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生活作息方式
在学业和娱乐诱惑的双重作用下,近些年来青少年的作息十的不规律,晚睡晚起的情况十分常见,这样的生活作息方式更大程度上损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向青少年宣讲晚睡晚起的害处,帮助青少年调整作息时间,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