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8-03-11秦雅茜苏淼

科技资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秦雅茜 苏淼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带来了严重冲击。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的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高校应利用新媒体工具构建出更为有效的思政教育体系。本文将首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依据思政教育的主要内涵与新媒体工具的传播特征,提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2

1 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

思想是民族的脊梁,塑造具有民族观的正确认知,将对学生与社会带来正面影响。十九大后,党中央以“立德树人”视角,指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其中“君子品格”、创新思维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被视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品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其可对学生行为带来具体引导。创新思维是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必备能力,其会对学生职业发展带来正面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内涵丰富,其可对我国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提供正确的引导。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信息渠道更加多元

在传统媒体时代,我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其中教学课堂、学校宣传以及主流媒体,是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同时传统媒体的信息审核相对规范,因此以上各类信息渠道的传播视角较为接近。但在媒体环境下,微博、QQ以及微信等交流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的信息来源更加复杂。受此影响,以课堂为中心构建的传统信息模式已经无法恢复。传统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应下降。

2.2 负面信息难以屏蔽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中的负面信息难以得到及时管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网络信息的数量巨大。新媒体即是信息的传播端口,也是信息的制作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使用者也成为了信息体系中的重要节点。部分新媒体使用者,会出于各种原因传播未经核实的不良信息,其中的多数信息带有极强的主观性。数据信息的急剧扩大将对信息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第二,是网络用语对监管工作带来的影响。网络用语与生活用语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词汇搜索工具难以信息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一问题,也将对新媒体监管带来干扰。

2.3 思政教学的有效性降低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也出现了不断下滑的倾向。首先,新媒体的普及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当代学生通常会在网络中寻找所关心的问题,并通过主观视角对所获信息进行筛选。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部分思政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观判断难以得到应用空间。学习模式的冲突,将对知识输出造成负面影响。其次,新媒体中也存在反对我国政治体制的负面内容。出于猎奇心理部分学生会对该不分内容进行浏览,并对其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多数的思政教学并未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以致教学针对性难以提升。

2.4 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

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大学生群体视为具备成熟思想与判断能力的成年学生,因此学校较少干预其课后学习与生活。受此影响,思政教育也难以覆盖学生的课后生活。但在少子化政策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判断能力并不成熟。而受到新媒体信息的影响,有限的思政教育已不足以对其日常生活产生有效的引导。同时思政教学的部分论点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思政教育较为强调奉献精神,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已经与经济收入紧密挂钩。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疑惑。

3 利用新媒体工具完善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

3.1 打造思政宣传阵地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来源更加复杂,思政教育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宣传平台。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当利用新媒体工具构建思政教育宣传阵地,以改善校园的舆论环境。例如,高校可利用校园网站、微博以及微信共同构建思政宣传体系。其中校园网站可作为政策类信息的宣传渠道。校园网站是学生了解校园信息、查询个人资料的主要渠道,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利用这一优势,网站内可开设政策宣传专栏,以提升学生对重大政策的了解。微博的信息传输效率较高,思政教师可开设个人微博,并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思政信息,从而使思政宣传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微信具有使用便捷、互动性强等优势。思政教师可依据学生常遇到的现实问题,建立针对性的微信公众号。例如,思政教师可开设婚恋微信公众号,在该公众号中,其可结合思政信息,为学生遇到的婚恋问题提供有效的解答。

3.2 屏蔽网络负面信息

网络负面信息对于与思政教学的影响较大,但利用传统的信息工具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針对这一问题,高校可通过更具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分辨能力的增强,学生可自觉认识到负面信息的危害性,并主动停止传播行为。例如,高校可定期举办思政研讨会,在会议中其应当邀请校外学者、党校教师共同参与。同时在研讨会的举办期间,学校可利用新媒体工具同步开展学生活动,并将具有代表性的论点与社会问题融入到研讨会中。

3.3 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认知视角都发生了改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下滑。针对这一变化,思政教师应通过新媒体工具改变教学主体,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思政教师可将教学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提炼,并制作成教学视频。同时其应当将这部分教学视频公布到微博平台中,而学生可通过微博对教学内容提前预期。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教师的视角对预习内容进行讲解,而其他学生可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将成为教学主体并主动对思政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开展学习与思考。同时由于引进学生的广泛参与,思政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将得到改善。

3.4 思政教学对接学生生活

部分思政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当下沉教育工作,并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实践活动。例如,高校可邀请学生干部成立思政社团。在该社团内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理论学习。同时该社团可利用课后时间与新媒体工具开展思政宣传。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思政教育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再有,高校可组织“社区帮扶活动”,并利用新媒体工具邀请学生自愿参与。在此类活动中,学生将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思政宣传。

4 结语

新媒体对传统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教育带来了严重冲击。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首先打造具备新媒体特征的思政宣传平台,以提升正面信息的有效输出。同时高校可利用学术研讨会的契机,引入高水平的思政理论,从而使校园内的信息环境得到净化。再有高校可利用慕课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学习场景,从而使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双,马冬雪,刘丹,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100-102.

[2] 饶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40-41.

[3] 杨华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理论观察,2017(6):119-120.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