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面对东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探析
2018-03-11农小晓蓝慧琴
农小晓 蓝慧琴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面对东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针对广西面对东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无序化,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程度低,流通机制具有封闭性且信息不对称,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问题,提出广西面对东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策略:依托政策支持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完善流通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创新应用物流新技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商业模式。
【关键词】广西 东盟 农产品 电子商务物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044-02
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由来已久,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中国(广西)与东盟进出口商品总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120.49亿元,2013年159.14亿元,2014年198.86亿元,2015年290.13亿元,2016年1835.44亿元,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态。农业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东盟各国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在扩大我国产品种类的同时也冲击了我国现有农产品的发展,激发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升、规模的扩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量不断攀升,对农产品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发展的趋势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物流配送体系,降低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可盈利的发展。从广西目前的状况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广西面对东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无序化
当前,广西地方政府对物流行业规划未能达到统一,引导和扶持的力度不够,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基本上是依靠公路运输,运输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的需求。同时,上产地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及物流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低,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由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没有形成分拨中心、网点、驿站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组织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农产品是从零散到批发的对接,订单式的农产品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中占比很小。同时,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专业分工不明显,在采购、存储、运输、交易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流通无序化。流通的无序状态导致物流成本高,加之缺乏对流通环节的监管,自然资源优势、产地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程度低
近年来,广西农产品销售市场半径不断扩大,有城乡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市场相结合的多种渠道,实现了产品品种由单一到多样化的跨越,但是由于农产品本身季节性强,区域分散,因而依旧以零散为主,难以形成聚集的集合体,导致物流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农村电子商务多元化供应链不完备,县、乡、村服务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此外,尽管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推广带动了物流上下游设施设备标准化发展,物流包装标准化使包装箱、周转箱使用率提高,托盘循环共同体系和主干网络的形成对试点地区降本增效影响放大,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但是对于非试点城市来说还有很多障碍壁垒。因而目前广西的物流标准化程度仍较低。
(三)流通机制具有封闭性,存在信息不对称
东盟各国农产品一体化标准在贸易流通机制中相对成熟,而广西自成一体的供应体系,重复建设、多元分散的管理模式,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同时格局相对封闭,采用小规模作坊式自营模式。广西农产品大多是小作坊式经营,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基本以整个乡村镇为单位进行生产,但是在物流上没有形成规模化,偏好于各自选择物流公司进行季节性合作外包,例如芒果、荔枝等产品,在成熟季节,商家与物流公司合作进行季节性承包,属于短期性行为,合作具有随机性,满足不了客户对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需求,使广西农产品的供应链一体化处于劣势地位。
此外,信息网络平台的缺乏,导致信息系统的封闭性,物流企业各自有特定的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平台,供给、需求双方对信息的掌握仅仅依靠单方向的数据支持。比如车辆需求,一般只有提供车辆的企业发布自己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有很大的滞后性,不能根据车辆实际的变化来进行数据支持,难以实现物流企业与客户的资源共享,信息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未能达到市场的需求,实体服务和网络服务相脱节。
(四)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国内外很多物流企业都拥有特定的订单信息系统、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并借助信息技术融合业务流程,以效率为主导的模式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和生产。这对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广西物流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的物流专业素质相对偏低,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薄弱,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新技术应用人员匮乏。
二、广西面对东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策略
(一)依托政策支持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
东盟是中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跨境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因此,广西应依托政策支持,加强大型多功能園区建设,利用园区实现集成化发展,将市场资源、运输资源、仓储资源进行整合,散货式向集约式靠拢。
广西近几年紧跟市场变化,建立和改造升级了一系列农产品物流园区,如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防城港市东湾物流加工园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右江河谷农产品物流园等。这些物流园区将进一步整合作业平台,推行一站式单一窗口完成多种职能的作用,简化程序将有效提升广西农产品的贸易量,促进广西农产品出口增加。物流企业应积极转型升级,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利用契机,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加大力度使用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IS和GPS技术等在物流包装、配送、运输、装卸、仓储等环节的应用,吸引外商加大对广西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投资,促进与东盟的多边贸易发展。
(二)完善流通服务体系
广西可从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等方面出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多元化电商供应链,培育区域品牌,提升推广商业价值,释放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作用。同时利用广西政策叠加优势,借助政府各种政策导向,积极创造条件,以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政策和法规确保农产品的有效流通,使得广西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得到改善。支持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建设改造,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體系,同时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大政策协同力度,大力推动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6月,广西南宁和柳州成功申报了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对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这对广西物流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
(三)引导企业创新运用物流新技术
物流技术水平是物流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要建立一个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通过大数据进行需求分析和预测,并依据预测结果进行货品的规划,从而减少仓储成本和货品堆积浪费;通过物联网追踪货品,提高保管存储的效率,通过仓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搬运分拣,提高仓储的运营效率。通过发挥行业协会、职教集团的作用,加强物流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企业高校联合打造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造就一支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能够掌握物流技术的人才队伍,同时,重视对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四)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商业模式
智慧物流可以使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环节实现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对产品的深度开发,打造优势品牌。因此,在互联网领域,应不断尝试和调整商业模式,从用户需求出发,提升用户体验,探寻摸索,通过对已有技术的融合改进,解决物流基本业务刚需以及能够体验升级的其他增值服务,从用户服务、产品创新的维度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育民.基于电商背景下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14(3)
[2]韦俊良.广西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5(7)
[3]李向阳.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4(10)
[4]王之泰.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