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岩画中的原始狩猎文化考释1

2018-03-11童永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弓箭阴山狩猎

文/ 童永生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居住在我国北方的远古居民,因所处自然环境,迫使他们很早以前就已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到,仅仅以植物果实为食不能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而动物脂肪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则可以满足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将狩猎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这种经济生活,反映在岩画的画面上,首先是狩猎岩画。

狩猎岩画是我国北方早期岩画中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东从大兴安岭,经百岔河、阴山山脉、内蒙古锡林廓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贺兰山、黑山,西至新疆天山南北,曾发现过大批有狩猎场面的岩画,画面中的狩猎场面,以及与狩猎有关的情节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已发现的岩画中,以狩猎为主题的画面约占岩画总数一半以上。这种考古发现,就充分证实了这样一个历史史实:自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4000年漫长时期,我国北方有过狩猎时代。有些地区,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时代背景,直到畜牧时代,狩猎业仍不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狩猎岩画,大多数应是狩猎时代的作品,只有少数是进入畜牧时代之后的作品,一幅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狩猎岩画,生动直观地表现了远古时代的先民们的行猎情况,如猎人的形象、狩猎的规模、狩猎的工具、行猎的方法、猎取的对象等等,同时,在画面中,猎人的思维和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表露。

一、中国岩画中表现的狩猎对象

当时猎人猎取的对象,决定于各地的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与动物群落的分布。比如在甘肃、青海等地以猎取野牛和野骆驼为主,而宁夏贺兰山和内蒙古阴山等地的行猎对象则有狼、狐、豹、野马、野猪、马鹿(赤鹿)、白唇鹿、梅花鹿、狍子、驯鹿、北山羊、岩羊、盘羊、羚羊、羚牛、野骆驼、野牛、黑熊、兔、麋鹿、大角鹿、黄羊、牦牛、驼鹿、鸵鸟等,弋射的飞禽则有草原鹰等。新疆阿尔泰地区猎取对象有野牛、鹿、岩羊、狼、野马、虎、鹰、转角羊、野骆驼、野猪、狐等走兽和飞禽。

图1 狩猎图(乌兰察布岩画)

图2 弋射图(阴山岩画)

二、中国岩画中反映的狩猎工具

猎人行猎的猎具种类大致有棍棒、弓箭、驽和檄等。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弓箭。在北方各地岩画中,弓箭的数量众多,造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见弓箭在远古时代狩猎中的重要作用略见一斑。比如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一幅狩猎图,众骑者骑着骏马,人人持弓待发,浩浩荡荡地向前迈进(见图一)。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弓箭的发明的重要作用:“从弓箭的发明开始。因为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的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通的劳动部门之一。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发明这些工具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较发达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时熟悉其他许多发明。”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摩尔根对人类弓箭的发明,也予以高度的评价。他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说:“弓箭是一大发明,它给狩猎事业带来了第一件关键性的武器,其发明时间在蒙昧阶段晚期。我们用弓箭作为高级蒙昧社会开始的标志。弓箭必然对古代社会起过强有力的推进作用,它对蒙昧阶段的影响正有如铁制刀剑之于野蛮阶段、有如火器之于文明时代。”2(美)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0.在我国狩猎时代,弓箭是威力最大的武器,它的普遍使用,使任何凶猛的野兽都逃服不了猎人之手。

在我国北方岩画中所见的猎人手中所持的弓,与现今的弓在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弓形较大,大弓与人等高,小弓也有半人之高。这当然不是作画者的疏忽或是绘画水平的问题,而是对当时弓形的真实的写照。前苏联的科普作家伊林·谢加尔在《人怎样变成巨人》一书中如此解读:“人花费了几千年的功夫,才造出箭。起初从弓上射出去的不是箭,而还是那种投矛。因此,那个时候的弓不得不做得像人那么高。”3(苏)伊林·谢加尔.人怎样变成巨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116.见于阴山、贺兰山、黑山和北疆地区的杆形矢,样子很像投枪,可能是由投枪或长矛发展来的。箭头也多种多样,图形尽管有其示意性质,但基本上是写实的,以阴山岩画为例,箭头即有杆形、棒形、三棱形、圆头形、十字形等多种样式。各地岩画中,所见的箭头形式也不出这几种。箭头形式的不同,既有其时代性,也说明其用途的不同。如见于乌兰察布草原和阴山岩画中,就有一种钝秃的球状箭头,目的是在猎取鸟类或细毛小兽时,美羽或柔毛不至于被血污染。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东北,就有一幅弋射图:只见一个猎人,手握长弓,箭头呈圆形,对准了正在飞翔的草原鹰(见图二)。此类球状箭头,在美拉尼西亚人所用的箭类中可以见到。

远古时代的弓大到分为两类,一种是用弹性极好的树木制成的纯木弓,另一种是用木、骨、角三者粘合而成的复合弓。箭是则由箭杆和箭头构成的,箭杆大都是木质的,也偶有骨质箭杆出现,箭头装有由石、骨、角、牙、铜、铁制成的箭簇。箭尾常附有羽毛,目的是保持箭身在飞行时保持平衡和稳定。制造弓弦所用的原料是植物纤维、皮革或筋腱,制造箭囊的材料,种类就更多了。射箭的姿势有立式、坐式和卧式,拉弓发箭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见于我国北方各地岩画中的弓,推测是一种纯木弓,箭杆也应是木质的。箭头应是石、骨做成的,到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还应有铜质和铁质的。弓弦可能是用皮革或筋做成的。

图3 执驽猎人(阴山岩画)

图4 执弓猎人(阴山岩画)

图5 独猎(阴山岩画)

图6 猎群兽(阴山岩画)

图7 猎母仔兽(阴山岩画)

在阴山阿贵沟崖畔有一幅岩画,弓上系有长绳,这应是缴射(或称弋射),是一种发射带绳箭矢的射术。当时在蒙古草原上弋射的主要对象是飞雁、草原鹰等。《诗经·郑风·女曰鸡鸣》谓:“将翱将翔,弋凫与雁。”1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106.《孟子·告子章句》上谓:“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2(战国)孟轲撰,杜玉俭等译注.孟子[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208.,都是我国古文献对弋射的记载。

除见于岩画的弋射场面外,还可以在战国时代文物上看到弋射的生动画画,如辉县琉璃阁出土的战国狩猎纹铜壶3郭宝钧.山彪镇与琉璃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图版103.、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铜壶4成都百花草中学十号墓发掘记[J].文物,1976(3).、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宴乐纹铜杯,都有或简或繁的绘制有弋射图。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战国宴乐纹铜壶,上有翱翔的鸿雁,下有四人俯身弋射,有五只大雁已被射中,拖着长缴进行挣扎5杨宗荣.战国绘画资料[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 图版22.,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个衣箱上有两组图案,其中就有弋射飞鸟的纹样6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9(7).。弋射的发射工具有驽有弓,以前有人认为弋射全部用驽恐失实1徐中舒.弋射与驽之溯源及关于此类名物之考释[C].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在阴山阿贵沟西畔有一幅弋射图,就是用弓弋射之一例。其余文献上也有以弓弋射的记载。《吕氏春秋·功名》谓,“善弋者,下鸟乎百仞之上,弓良也。2(战国)吕不韦撰.吕氏春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4.”《列子·汤问》谓:“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鸽于青云之际。3严北溟.列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25.”《史记·楚世家》谓:“若王之于弋,诚好而不厌,则出宝弓,碆新缴……4(西汉)司汉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194.”。弋射的箭矢与一般不同,《淮南子·说山训》谓,“好弋者,先具缴与矰。5赵宗乙译注.淮南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63.”缴是矢上之绳,矰是系绳之矢。班固《西都赋》说,“矰缴相缠”,就是指弋射用的带绳子的箭矢。为了防止猎物逃脱和便于系绳,弋射之矢,箭头有倒刺,箭铤中有孔槽。在上述阴山阿贵沟那幅弋射岩画中,缴下端所坠的圆球状物体,应是绕缴之磻。《说文》谓:“磻,以石著弋缴也6(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29.”,为了取其重量,以作坠石,使射中的飞禽不致将矢缴带走。值得注意的是,阿贵沟这幅弋射场面不是射鸟,而是射兽,这种对缴的妙用,在其他的历史文献未曾发现。

图8 双人狩猎(阴山岩画)

图9 三人猎(甘肃黑山岩画)

图10 围猎(甘肃黑山岩画)

弓箭的发明,是千千万万个猎人的智慧与经济发展的结晶,这是第一次将树枝的弹性和人的智力相结合起来。摩尔根如此评价弓箭的发明:“弓矢上的各种力学的结合,是如此的巧妙,所以它的发明决不能归谙于偶然。某种树木有弹力和韧性,动物筋或植物纤维弦在弯弓上的张力,最后,借人类的智力而结合以上这些力以发矢等等现象,对于野蛮人的心灵上,都不是很明显的启示。……只由这一事实看来,当弓矢初次出现时,已可表示人类在野蛮状态中已是相当进步了”7(美)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2.。弓箭无论在射程、射速和命中率方面都是其它武器所不及的,能够有效地猎取善于奔跑的动物。

驽见于阴山岩画中,系一人执驽作瞄准状,驽的样式甚简单。可见至迟到青铜时代,北方草原牧民已有驽,但使用尚不普遍(见图三)。

从新疆昆仑山岩画看,狩猎画面中除使用弓箭,似还采用了捕捉机或陷阱。有一幅狩猎图,有一系尾饰的猎人弯弓作射状,猎人前有一犬,犬的前方有一只羊,似被捕捉机抓住,但也有可能是羊陷入一处陷阱。

三、中国岩画中反映的狩猎方法

从我国北方狩猎岩画看,行猎规模有独猎、双人猎、三人猎、围猎和群猎四种,而以独猎占多数。

独猎的形式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只见猎手执弓搭箭,箭随时可以脱弦而发;有的执弓搭箭,瞄准远方但前方并无狩猎对象(见图四《执弓猎人》);有的弯弓执箭,将箭头对准野牲的前脚、腹部、臀或头部等要害部分(见图五《独猎图》);有的在猎手的前方有一大群狩猎对象:有鹿、有野马、有野骆驼、有岩羊等等(见图六《猎群兽》);有的幼兽正在母腹下吮奶(见图七《猎母仔兽》),有的猎手手执弓箭,站在百兽之中。尽管形式多种多样,但目的是一个,表示猎手有足够的信心能猎获到他们需求的对象。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疆昆仑山的一幅猎牛图,画面表现为:系尾饰的猎人拉满弓向野牛射去,两只猎犬冲向野牛,野牛后跟一头小牛,在野牛的前方有一四腿朝天的被击毙动物,可能是一头小牛,难怪被瞄准的野牛俯首前冲,似要与猎人撕斗,画面十分壮观。

双人猎通常是两个猎手共同猎射一只野牲,两人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后(见图八《双人狩猎》),配合得十分默契。比如阴山托林沟有一幅画,两个猎人合作射猎一只岩羊,一人射中了岩羊前腿,一人射中了后腿。

三人猎,即是由三人通力合作狩猎对象(见图九《三人猎》)。甘肃嘉峪关市黑山有一幅猎驼图,三个猎人皆引弓待发,各自瞄准了其前的野驼。这幅岩画活龙活现地呈现出临射前一刹那间的紧张气氛。

围猎,是由众多猎人围兽行猎,将群兽哄赶到一起进行射猎(图十《围猎图》)这种围猎,正如期·依·瓦音什捷仁对图瓦人围猎描写的那样:“围猎的猎人,一般由4至6人组成,但有时甚至还要多一些,他们彼此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在鹿砦的周围形成一个包围圈,然后,慢慢缩小,每个猎人要声嘶力踢地呼喊,并且千方百计制造出最大的声响,以使野兽惊惧乱跑。这样,围猎的结果,有时能使整个兽群成为猎人们的胜利品。”1(苏)M.A.德乌列特.“成吉思汗之路”见闻——图瓦民族的壁画[J].民族译丛,1983(4),(姚中岫译自《自然》杂志1977年第12期).围猎无疑是—种有组织、有分工的集体活动。比如黑山有一幅猎牛图,就显示了围猎野牛时的生动情景。

四、结语

狩猎岩画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北方的狩猎业曾给当时社会各方面以深刻的影响。摩尔根在他的著作《古代社会》中认为尽管“狩猎是极不足恃的,绝不能成为维持人类生活的唯一手段”。2(美)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2.但是,现代人类学越来越使我们相信,打猎决定了“蒙昧”人的整个思想方式。对巴西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深有研究的冯·登·施泰因说:“我们只有把这些人看成狩猎生活的产物,才能了解他们。他们的全部经验中最主要的部分那是同动物界有关的,他们的世界观就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其相适应,他们的艺术主题也一概取自动物界。可以说,他们的异常丰富的全部艺术都根源于狩猎生活。”施泰因在阐述巴西印第安人的心理特征时甚至说:“我们应该在自己的思想中,完全抹掉人和动物之间的任何界限。当然,动物没有弓箭和打玉米的木棍,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这就是他们与动物的主要区别”。3在巴西中部的原始部落中[C].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1894:201.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动物岩画和狩猎岩画,其题材几乎全是动物和猎人的形象。德国艺术理论家格罗塞在他的《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说:“狩猎部落由自然界得来的画题,几乎绝对限于人物和动物的图形”4(德)E.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46.,这种情况不仅在我国北方的岩画如此,世界各地如大洋洲、南非等地,莫不如此。这说明猎人狩猎经济,决定了猎人的美术题材。

猜你喜欢

弓箭阴山狩猎
弓箭风波
弓箭风波
阴山岩画的现代造型语言解读
滇中记(组诗)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阴山岩画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达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