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青花的诗意书写
——谈邱春林的青花瓷艺术
2018-03-11李砚祖
文/李砚祖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s the most famous kind of ceramic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 As an outstanding creation of Jingdezhen ceramics in the Yuan Dynasty, it not only integrates under-glaze painting technology, but also integrates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with ceramic decor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large area, creating a new stage of ceramic decoration art. Over the centuries since the Yuan Dynasty, the blue and white arts and crafts in Jingdezhen have been the tradition and industry of porcelain making. Looking back o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the production of blue-and-white porcelain has basically formed two categories of official kiln system and folk kiln system because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division of labor, and has formed distinct different styl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demand objects and values. The blue-and-white porcelain of the official kiln system has neat, rigorous, full decoration and high level of decoration. Even the painting is very decorative.The blue-and-white porcelain of the folk kiln system has concise and frank decoration, and even the patterns are more expressive.Overall, the blue and white decoration in history, whether it is the folk kiln or the official kiln,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 decorative pattern drawn with blue and white materials.
邱春林青花作品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著名的陶瓷品类,作为景德镇陶瓷在元代的杰出创造,其不仅集釉下彩绘工艺之大成,而且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第一次大面积整体性地与陶瓷装饰工艺结合,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崭新阶段。元以后的数百年来,在景德镇青花作为制瓷工艺传统和产业一直延续至今。回顾这段历史不难看到,青花瓷的生产基本上因社会结构与分工而形成了官窑系和民窑系两大类,并依据需求对象和价值的不同定位,形成了显见的不同风格特征。官窑系的青花瓷,装饰工整、严谨、饱满,绘饰水平高,即使是绘画也极具装饰性;民窑系的青花瓷,装饰简练、率真,即使是图案也多具写意性。整体而言,历史上的青花装饰,无论是民窑系还是官窑系,都可以归为使用青花料绘制的装饰图式。
20世纪以来,首先是“珠山八友”一类的文人画家介入陶瓷装饰行业,以传统书画作为陶瓷装饰的主要呈现形式。又有“青花大王”王步等一类艺术家把中国传统书画的写意情趣与陶瓷工艺的装饰范式相结合,以工艺为基础,以书写为内脉,结合搨笔和局部汾水的青花工艺的敷彩方法,兼工带写地尝试用各种笔法去细致刻画物象,由此,突破了传统青花瓷的装饰定势,拓宽了青花绘饰的表现界域,奠定了青花绘画的审美取向。这一从工到写、从匠到文的转变和表现风格为景德镇本地、本行业的大批陶瓷艺术家所继承,形成了以青花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青花陈设瓷大系,也适应和迎合了蓬勃发展的艺术品收藏的社会需要。
景德镇当代的青花瓷,除了日用器和仿古瓷之外,主要是上述艺术家绘制的“青画瓷”,即以青花料绘制以中国传统书画形式为主的青花陈设瓷。近一时期以来,全国相当多的水墨艺术家也参与到青花瓷艺术创作中来,他们以青花料为水墨,以瓷胚当纸,在瓷上画水墨画。当然,外地艺术家很多是以尝试的心态来参与的,属于票友级的为多。因此,我们看这类作品,实际上就有了两个基本的评价尺度:一是有关青花瓷工艺的,包括瓷的造型、釉、烧制工艺等等;一是关于绘画的,其品评尺度如用笔、用墨、气韵、境界等等,这来自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品评规范。从中国书画艺术特别讲究的用笔、用墨、气韵、境界而论,用笔用墨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绘画的技艺范畴,实际上即基本功。涉及到气韵、境界则不能以技艺论,而主要出自艺术家的素质与修养。技艺是有形和有限的,而素质与修养则是无形和无限的,这也是最真最难的。
邱春林博士是一位学者,长期从事艺术的历史和理论研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主事,其工艺美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为大家所熟知,但这也掩盖了他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才华和长期修炼。他的油画有很好的基础和水准,其在南京艺术学院读博期间,受教于著名油画艺术家苏天赐先生;他在中国画方面则更为倾心,其水墨山水,虽尺幅有限而意境深远,用笔讲究又笔随心意,无论写生还是创意,均格高韵雅有万千气象,因此,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是学者型艺术家。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主要是文士阶层的艺术,特点是“文”字当头,所谓“文人画”,文人之画也。文人,在古代是饱读诗书之人,文士阶层读书与书写是日常的功课和生活,书写的工具主要是传统的毛笔,而书写的形式实际上有两种:一是文字,一是图像即绘画。文字的书写具有日常的普遍性,绘画的书写则具有更多的专业性和个人的选择性,其共性,建基于文化的职业性和与此相适应的高度文化修养上。离开了文化、文品、修养就没有所谓的文人画。这历史的存照比之与今天,很多画家只有绘画的技艺而无文品、修养,笔墨乖张的背后是文化修养缺乏的事实。邱春林博士作为一介文人、学者,饱读诗书,精研画论,意向高远,以读书修画艺,以画艺促读书,可谓治学与画学实践双修。中国传统文人书画讲究人品与书品、画品的统一,为什么强调人品与作品的统一呢?因为艺术作品的品格是人品的反映,诚如邱春林博士所言:“中国艺术的精神是从培养君子人格的教养中生发出来的。”人格的教养大多需要依靠读书来养成,这也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视读书的原因所在。传统文人画的作者,因为读书成为日课,书画自然成为抒发内心情感之快事,其境界出于这种生活的自然而绝不刻意做作,也绝无今日不少画家的浮躁心气和娇柔扭捏。在邱春林博士的画和青花瓷绘中,我们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文气,一种静心向远的古雅品格,这无疑是作者长期读书所养成的品格所致。通过读书,得前人之血脉传承:“说到底是人格,是精神,是风度的传承。”唯有读书,才能有此境界和高度,才能无意中物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陶瓷,自古以来即是一门职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艺,从矿石采集加工到烧成,世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很多工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把握,因此,近年邱春林博士一头扎进窑场,像窑工一样劳作,在劳作中学习和把握各种工艺和材料;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笔墨表现与陶瓷以及陶瓷工艺之间的互为关系,他甚至发现“瓶”还有“瓶性”:“陶瓷圆器有高、矮、胖、瘦、大、小之别,还有带盖不带盖之分。与人一样,不同“身量”的陶瓷“气度”不同,短颈鼓腹矮足的大罐显得气壮,身长颈长的瓶子显得气清;小口罐气敛,大口罐气敞;上大下小的瓶子气升;上小下大的瓶子气沉,上下一致的瓶子气匀……在做陶瓷装饰性绘画之前,了解瓶性很重要”。这种独特的感受非一般人能够体认到,这与他的敏捷和思考的深刻分不开,与很多画家到景德镇蜻蜓点水般将自己的笔墨移植到瓷胚上,不懂也不顾及陶瓷工艺的规定性,一味追求“意到”不同,而是尊重陶瓷的特质,尽力把握各种陶瓷工艺和釉料的特性,尤其是瓷胚与青花釉料的关系,需工则工,能写则写,将艺术表现统合在陶瓷工艺和材料的规定性之中,而不是之外,所以,他的青花瓷作品,绘画不外在于瓷,而是画与瓷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邱春林博士对陶瓷创作的投入十分虔诚,他说:“把绘事当做自己的修行法门,我只要拿起画笔便觉胸次寥廓,山川之雄奇清幽皆从心里浮现出来。”实际上,当他拿起画笔,不仅进入角色,而且进入了境界,进入了一个创造真善美的艺术世界,所以,他的青花瓷绘艺术表现得心应手,格调高雅,是今天文人青花诗意书写的杰出作品,亦使我们能够重温宋元绘画的典丽,再次欣赏到青花瓷的纯净和典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