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新时代贵州民政新担当新作为
——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彭旻
2018-03-11付松周芸吉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付松 周芸吉
40年民政工作成效显著
当代贵州: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民政系统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如何?
彭旻:改革开放40年,是贵州民政工作加快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民政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民政工作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支撑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代贵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彭旻:深入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兜底民生安全网不断编密织牢。一是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专项救助制度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8+1”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救助保护体系,实现动态监测、责任落实、教育关爱、救助保障全覆盖。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多方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创建以入户收入核查为核心的低保对象认定机制、强化对特殊困难群体保障的分类施保机制、分区域划档次调整低保标准机制、有效保障遭遇急难问题的家庭和个人基本生活的救急难机制、以制度化常态化为基本要求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按标施保”。四是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以法兴善、依法行善氛围日益浓厚。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集中治丧,全部划定为火化区,火化率达41%。三是精简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改进审批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省民政厅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缩短到5个工作日内办结。四是全面开展地名普查,建立起反映历史特征、地理特征的地名数据库,有效发挥地名信息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促进地名文化繁荣发展。
深入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基层社区治理深入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二是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直接登记全省性社会组织145家,完成144家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全省社会组织数量达12000余家,覆盖教育科研、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三是全面完成撤地设市工作,有序推进撤县设市、撤县设区、撤乡设镇、乡镇撤并和设置街道。
全面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民政工作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活动和“强基础高质量提效能增活力”主题活动。围绕“聚通用”,数字民政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助力脱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
当代贵州:面对当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贵州民政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彭旻:全省民政系统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民政工作全局,深入推进民政兜底脱贫“6+1”行动,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脱贫、社会扶贫、治理扶贫作用。
彭旻(左二)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洪山社区“慈母书屋”看望“十佳慈母”张福英老人(右三)。(省民政厅供图)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发挥兜底脱贫作用。一是以入户收入核查为核心的低保对象精准进入精准退出机制、以“四个衔接”(政策、标准、对象、管理)为内容的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二是对农村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分类施保,对特困人员提供全方位托底供养,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施全方位的关爱救助保护。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移民,实施一次性临时救助政策。三是强化低保制度兜底脱贫功能,明确从收入抵扣、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群体实施分户施保、建立健全低保渐退机制等方面,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给予政策倾斜,全省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和照料护理标准、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聚焦增强脱贫攻坚合力,发挥社会扶贫作用。充分动员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社工专业人才参与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全省社会组织共募集资金30亿元用于脱贫攻坚;省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慈善款物5.39亿元,实施40个慈善项目。
聚焦夯实脱贫攻坚基层组织基础,发挥治理扶贫作用。创建移民安置区和谐生活共同体,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保障体系、治理体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实现自治组织、自治机制、社区便民服务、兜底保障、能力提升“五个全覆盖”。
当代贵州:养老是当前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贵州在养老服务业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彭旻:紧紧围绕“把贵州打造成为全国养老基地、世界关注的养老市场”目标,贵州民政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一是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出台贵州省地方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发布实施《养老机构服务规范》,强化政策支撑和标准引领。二是着力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审批环节,推进养老机构改革,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三是成立贵州省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构建贵州养老服务产业投融资公司和“互联网+智慧养老”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四是经国务院批准从世界银行贷款3.5亿美元、法开署贷款1亿欧元用于贵州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国投集团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泰康人寿、中国铁建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已进入项目实施前期准备阶段。
全面加快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当代贵州:贵州民政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书写贵州大爱民政的发展新篇章?
彭旻:迈步新时代,全省民政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全面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为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期盼和关切的问题,全面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支撑作用。
二是紧紧围绕解决民政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改革创新,确保民政事业发展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提升民政工作管理服务水平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动民政工作向法治化、智能化、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迈进。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社会救助向综合型救助拓展、养老服务向统筹保障基本养老需求和满足高质量养老需要发展、儿童福利保障向全体儿童拓展。
三是抢抓保障和改善民生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机遇,全面加快各项民政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