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2018-03-10宋旺林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摘 要:山区小学规模小、现代教育技术起步晚,设备落后,师资紧张,只有合理利用有限资源,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

关键词:信息技术;设备落后;师资紧张;教学方法;学习兴趣;良好习惯

21世纪已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今,一个不懂信息技术的人已被称为“功能性文盲”。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为:要求小学生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由于客观原因及地域环境的限制,目前山区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山区小学的规模较小,设备落后。目前,山区小学普通的一百多人,小的只有几十名学生,设备比较落后,学校里没有专门的微机室,仅有几台办公用的电脑,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便。其次,山区小学的师资紧张,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课,教师信息技术的不够专业也给上好信息技术课程带来困难。

针对这些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上好山区小学信息技术课,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一、合理组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雖然学校的设备简陋,计算机较少,但当今的农村,许多家庭已经有了电脑。有少数学生已对电脑有了简单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组建信息技术学习小组,推选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为学习组长,以“兵教兵,兵带兵”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先重点辅导组长,再由组长带动组员,组员之间相互学习,教师勤于检查,发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再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就能合理运用仅有的资源,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以示范、练习为主,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很难接受枯燥的讲解,但模仿能力较强。这种少讲多练的方式,更能适应他们的学习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需要设置游戏,指导学生参与互动,寓教于乐。教学中教师也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对于有些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较复杂一点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学困生,要对他们设置简单的学习任务,甚至进行手把手式的教育,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刚开始上课时,学生对电脑较陌生,对信息技术充满好奇,学习兴趣自然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兴趣就会减弱。这种由好奇心带来的学习兴趣持续时间很短,教师就得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通过事例让学生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好处,如发邮件、查资料、网上和朋友交流、网上购物等。其次,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不断地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生每掌握一些技能,如画出一幅画,打出一段字,学会查找资料等,教师要予以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感受,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电脑、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有着许多负面影响,如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的传播,学生沉迷于游戏而误学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也很重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辨别虚假信息、抵制诱惑的能力,掌握上网的基本方法。

总之,在山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采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2]黎加厚.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作者简介:宋旺林,男,汉族,甘肃省秦安县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