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低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2018-03-10周瑞平
周瑞平
摘 要: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在教学中运用学具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立足于小学低年级数学,从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的意义、原则、策略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学具;运用
一、小学低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的意义
首先,小学低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没有见过的事物新鲜感比较强,在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重叠问题”这一课的时候,笔者运用两个呼啦圈来模拟圆形,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呼啦圈的位置来得出结论。学生看到自己平时游戏时使用的呼啦圈走进了數学课堂时,很兴奋也很好奇,这种良好的情绪会伴随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其次,小学低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处于由幼儿向青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比较薄弱,他们对实物认识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具体的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数学学具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比较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认识起来更简单。例如在教学“余数”这一课时,如果直接引入这一概念,学生可能一下难以接受,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小棒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可以先让学生摆出10支小棒,然后再把这些小棒分成每组个数相等的三组。通过分小棒的过程,学生可以得出具体的“余数”的概念就是那根剩下的小棒,从而可以抽象出“余数”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使用数学学具,把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了具体直观的数学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最后,小学低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拥有数学思维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把眼、脑、手等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学生使用七巧板拼图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数学思维,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低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的原则
首先,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必须要遵循指导性原则。也就是说,学具的使用必须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必须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是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所要遵循的第一大原则。如果学具的使用不符合指导性原则,那么其存在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不具备使用的价值。
其次,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必须要遵循多样性原则。一方面,多样性是指在教学内容上,数学学具所适用的学习内容是多样的,例如,七巧板学具,可以用于图形的教学,在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时都可以使用,使用的范围比较广。另一方面,多样性是指在教学形式上,数学学具有多种使用方法。例如,在学习“密铺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拼一拼,看哪种图形可以实现密铺。之后可以再试一试哪两种图形可以实现密铺。
最后,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必须要遵循目标性原则。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中学具的选择不是盲目随意的,一方面,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契合,必须保证学具使用能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师所教学的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用学具,不能乱用学具,更不能套用参考书上学具使用的方法。
三、小学低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应让学生自主使用学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要限制和约束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出新知识,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独立地或合作地使用数学教具进行探究,在学生得出初步的结论后,教师再加以评价和指导。需要强调的是,数学学具并不能真正代替数学教学,数学学具只是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不代表数学学具就是数学知识。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使用学具进行教学,不能把学具当作玩具,太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也无法实现良好优质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海风.信息技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J].速读,2014(10):130.
[2]曹丽利.借助教具和学具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26(3):111.
注: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号GS[2017]GHB0099。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