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国画兴趣持久性的教学研究

2018-03-10徐小珍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持久性教学研究兴趣

徐小珍

摘 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学生的兴趣不稳定,兴趣的持久性不够。把传统的国画学习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创设一种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灵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学生在兴趣活动中形成的精神品质迁移到更广泛的学习生活中去,才能使学生具备善于学习、耐心合作、勤奋宽容的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兴趣;持久性;教学研究

兴趣的持久性是指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课程的目标”中提到“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才能推动人去钻研探究,从而获得深刻的知识。兴趣的持久性,对培养学生的耐心,锻炼学生的精神品质,甚至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核心素养更加强调的是“人”而不是“物”,强调的是学生具有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能力。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学生是以学生画得“像与不像”作为学得“好与不好”的标准。相对于过去美术教学一味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核心素养更加重视学生的立体发展,在学会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更加积极健康地生活。

国画是以墨作为主要原料,加水产生浓淡变化,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为主,如水般沁润着人的品质。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国画时,兴趣很浓,可是,经过“三分钟热度”以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递减,有的学生就会坚持不下来。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国画学习不能保持持久兴趣这一现状,笔者做了一些教学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些教学方法,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一、营造教学氛围的和谐性

人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才能积极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中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积极性更强。只有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学过程和谐发展,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氛围和谐,是一节课的基础。师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试想,沉闷的课堂氛围,会让人压抑,更谈不上兴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课堂气氛,希望上课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愉快的。在平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笑一笑,多穿插一些游戏环节,跟学生多进行精彩互动。国画课以绘画练习居多,很多时候把握不好,就会让国画课流于形式,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在国画课中,可以打破常规,把课桌经常变换排列组合,让学生有一种新奇感。鼓励每节课表现积极的学生,像小画家一样上讲台跟老师一起作画。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创作,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自由灵活的绘画空间,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尊重教学个体的差异性

尊重教学个体的差异性,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慢慢喜欢上国画课,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只有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兴趣的广度和深度才会提升,这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好体现。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其实,每个班都存在着绘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千万不要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老师如何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呢?这是每次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布置国画作业时,可以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进行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有的学生不喜欢画画,在国画课堂上调皮捣蛋,这时候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喜欢的自由,但是要重视这部分学生,把这部分学生利用起来,要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越是调皮的学生,就越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老师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甚至可以跟这些学生一起画画,发现一点点进步,就要及时进行表扬,而且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表扬。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才会尝试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兴趣才有可能保持得越持久。

三、丰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趣味性就是能够让人感到愉快,能够引起兴趣的特性。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喜欢自由的想象,喜欢用一种童真去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教师要善于抛弃那些枯燥的、自闭的、被动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更应该体现趣味性,趣味性是小学教学的一个特点。国画教学内容可以千变万化,要充满趣味性,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才能使兴趣越来越浓厚。比如,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美术科组尝试性地自编了一套《水墨童年》的校本教材,分高、中、低三个年级段。低年级以趣味性的玩水墨为主,中年级以趣味性的体验水墨为主,高年级以趣味性的创新水墨为主。教学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比如,在低年级,开展一些跟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关的课型,让学生去“玩一玩”水墨,借助撒盐法、撞墨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淡化国画教学中的技法,将趣味性融入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循序渐进,就会充满主动学习的持久兴趣。

四、探索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国画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也决定了国画教学的形式多样。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国画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有的喜欢传统的中国画,有的喜欢画山水,有的喜欢画动物,还有的喜欢天马行空地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要求学生用一种方式,统一临摹教师提供的范画,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觉得特别枯燥,慢慢就会失去兴趣。如果老师总是用“我教你来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会感觉越学越被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不到发展,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长期单调的教学形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不停地机械地画,这样的教学形式谈何兴趣?笔者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尝试把国画课从课堂搬到课外,带孩子去校园写生。我们还利用艺术节活动,让学生在扇面上去作画,在服装上去勾画,在纸伞上去添画,组织学生跟家长一起表演。还把学生的作品制作成礼品,送给来校参观的领导和朋友。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连一些家长也很有兴趣地参与进来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激发学生对国画的持久兴趣,很有必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大胆探索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通过国画的学习,让学生做一个持之以恒的“如水”之人。

参考文献:

[1]杨力,尹少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宪.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美术[M].广州市教育出版社,2013.

[3]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黄玉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美术兴趣[J].教育学文摘,2011.

[5]王克瑞.浅谈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J].中小学教育,2012.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持久性教学研究兴趣
湖北省持久性有机物(POPs)产排特性分析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一类离散Schoner竞争模型的持久性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