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张课桌都成为“讲台”
2018-03-10周窦华
周窦华
摘 要:改变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的讲课方式,使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参与互动和讨论。教师迫切需要撤掉内心深处“无形的讲台”,把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分享课堂的话语权,打破教师的垄断,实现师生平等互动、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需要,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师生和谐关系的需要。
关键词:学生主体;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2016年暑假,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一层的11间教室悄然发生变化:教室前原有的近30厘米高的讲台被撤掉,讲台和教室处在了“同一海拔”上。讲台高出一截,几乎是以往教室的标准设计。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这一截高度差一方面有着一定的实用性(既方便学生看清黑板,也帮助老师观察学生),另一方面也是师道尊严的一种象征。那么,削平讲台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此举正是为了改变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的讲课方式,使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参与互动和讨论。
一、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就要先尊重孩子,倾听孩子想法,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才会乐于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1.让学生更自信
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最大限度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学生可以在深思熟虑后以“我认为”“我的观点是”等形式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问题,教师能始终微笑着面对,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耐心地听他们表达,无疑是对正在表达的同学的莫大信任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这是一种幸福,真正從心底涌起的幸福。
2.让学生更勇敢
学生从小都是“听话和顺从”,他们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鉴别,质疑能力更是严重地退化,缺少应有的识别力。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就是让学生带着思考听课,带着怀疑接受新知识,用批判的眼光阅读教材。
让讲台成为所有学生的舞台,也能够鼓励后进生在同学面前适当地展示自己,不要永远做台下仰望别人的人,这对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3.让学生更主动
课堂上“控制型”师生关系严重压制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运用语言与教师交际的欲望,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发挥。
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给机会让学生展示,在展示中不断有智慧的火花激发,不断有新观点、新思想萌生,不断推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和谐发展,促进师生“双赢”。
二、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
在海南中学2016年“你最喜欢的老师”学生问卷调查中:能在不加班加点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问、能把“后进生”教育好这三个问题排在前3位,教师只有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学生身上下真工夫,才能让教过的学生想念自己。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可能会打破课堂原有的平静,然而至少学生动起来了,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我们需要保护学生质疑的勇气,让学生自主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突破原有知识的限制,实现知识的创新和飞跃。
当然,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并不意味着需要以课堂程序失控为代价,我们更需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制定相应的规则,使我们的课堂进入“活而不乱”的理想境界。
三、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
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是用儿童的心态对待儿童,怀着真诚的心,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表达,乐于做一个组织者、合作者,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最好的手段之一。
如果一个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总是很急切地寻求答案,不等回答问题的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去启发,或自己说出答案,过场式的回答会造成学生积极性的下降,以至于将本应属于学生交流的课堂,变成了教师控制下的零碎的两三分钟的活动乃至直接的传授,最终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荡然无存。
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就是要让老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这也让我们想起爱尔兰诗人叶芝的那句名言:“教育不是把水灌满,而是把火点燃。”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确有着较高的知识传递效率,却缺乏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兴趣拓展。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需要教师更新理念、转变方法,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撤掉内心深处的师道权威,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践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取得教学相长的成效。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