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知识的兴趣

2018-03-10赵爱玲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兴趣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课堂导入、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不断挖掘学生潜能、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律部分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将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出现上课走神、打瞌睡等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表现。面对这些情况,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没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导致的。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可以展开快乐的学习探索之旅。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比如,在教学《未成年人也有署名权,我们享有财产权》时,我这样设计导言:按照法律规定,我们属于未成年人。那么,未成年人是否和成年人一样享有各种民事权利,比如署名权、财产权、肖像权?我们能和成年人一样实施各种法律行为,比如签署有效合同,处理自己的大额财产吗?在这种问题导语设置的悬念下,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教学《我有隐私权》时,我让学生观看视频《李黎的日记》并思考:从视频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同学们的身边是否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你们想对这样的父母说点什么?引导出“我有隐私权”。

二、用心探索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只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而如何能使学生持续保持这种学习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用心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适合讨论学习的内容就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就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点拨;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也可适当地根据学习内容所需,借助录音、投影、挂图等形式多样的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持续保有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尝试从这两方面展开教学设计思路: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例如,在教学《宪法是国家最高法》时,我安排了一个小品,邀请同学们扮演宪法、民法、行政法……让他们谈谈各自在法律家族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畅谈,同学们从感性上认识到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明白了宪法的法律地位,激发了学生自读课文,从课文里总结自己的发言提纲,这样,本来一堂理论性很强的课就在激烈的争论中开始了……

三、让学生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挖掘学生潜能,保持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广泛兴趣

潜能是指一个人身上潜在的有待发掘的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比如,在教学《警惕不良行为学会正当防卫》时,我设计了“案情发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天晚上,小华从同学家学习出来,准备回家。在路过一条偏僻的胡同口时,黄某突然持刀从胡同口跳了出来,并拿刀威胁小华,逼着小华交出身上的财物。小华趁黄某不注意,扭头就跑,慌乱中跑进了一条死胡同。面对持刀紧随其后的黄某,小华惊慌失措地随手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随后小华立即向派出所投案,后经查验,黄某受了轻伤。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案情的发生过程,在切身体验中进行思考:有没有违法,要不要承担责任,什么是正当防卫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法律意识,保持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广泛兴趣。

四、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持久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课,以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知识的意义所在,使学生真正爱学、想学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的方法。比如,我经常收集电视台播出的一些典型的道德与法治节目,制作成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分析,还结合当地一些案例,带领学生到法庭旁听。最近学习赡养法、继承法的有关问题,我就结合了一个生活中的法制案例:一个家庭的三个儿子不赡养母亲,母亲把儿子告上法庭……我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并且在课堂上模拟法庭,毛遂自荐当律师,然后让学生写出体会,在课堂上演讲。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加强了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法,不斷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变“要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和“乐于学”,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臻儒.主体参与课堂实务[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04.

[2]马友文.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8-02.

作者简介:赵爱玲,中学高级教师,河津市第四届拔尖人才,地级教学能手,省级学科带头人。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兴趣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