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用微课“点燃”初中语文课堂

2018-03-10张萍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点燃微课教学作用

张萍

摘 要:现代社会更加推崇微概念、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推出,方便了人们的交际与交流。而微课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授课模式,将语文学科内容录制成小视频,将文字型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相较于常规语文课程,微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朗,在愉悦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主要就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所发挥的教学功能和具体应用路径展开了有效性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作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课标教学背景下的全新授课手段,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充分结合所呈现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语文学科本身是一门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学科,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仅限制了语文学科文化内涵的充分发挥,更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激情的创造。而微课则与之不同,教师利用微课将语文课程内容以更加趣味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学习效率与效果自然会获得显著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畏难情绪明显

语文所蕴含的知识十分丰富,学生语文基础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繁杂的语文知识点,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并从内心逐渐逃避语文重难点的深入学习。再加上传统语文课堂气氛枯燥,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逐渐地,学生只愿接受比较简单的语文知识,而对于难度较大的语文知识点则不愿意继续探究。究其根本,主要原因还是语文课堂授课理念及方法存在着显著问题,语文教师在授课时缺少对学生主观感知体验的关注。导致学生关于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意识缺失,这对于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水平是极为不利的。如若不能加以规避,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将会止步不前。

(二)教学偏离实际

以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围绕应试教育为思想支撑,教师所设计的语文教学任务,均是建立在应对各项语文考试的基础上的。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严格按照中考语文考纲要求,就语文理论性的知识进行硬性灌输。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硬性记忆、背诵,实现语文内容的内化和吸收。而对于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未进行有效涉及,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呈现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学习困境。同时,语文教学与实际相偏离,将导致语文学科学无所用。学生即便实现了语文语法,词汇的生硬记忆,但是在实际运用时也会呈现出茫然的状态,不知如何争取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三)教学手段缺少创新

教师受经验主义思想影响,在语文课程授课时,依旧采用填鸭式就语文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过于注重语文课堂进度能否顺利完成,而忽略了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变化、情感体验。逐渐地,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丧失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导致学生失去了语文内容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语文学科素养建设方面,表现的素质缺陷较为明显。此外,填鸭式教学明显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包括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等,学习效率自然难以提高。

二、微课教学内涵及重要性分析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授课手段,其主要是指将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转化成视频,并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观看,能够有效掌握语文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对于一些抽象性的学科内容,通过视频的形象化展示,能够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微课所包含的模块,主要有语文课堂设计、学习素材以及强化练习等[1]。微课在初中生语文学习中主要充当辅助性的学习工具,能够有效促进初中语文学习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同时,初中生以微课为工具展开语文学科的深入学习,能够使掌握的语文知识更加连贯和系统。现代化的展示方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方面的关注度。此外,微课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完成良好沟通的重要载体,一改往日师讲生听的刻板课堂气氛。师生之间以微课为载体,可以就语文知识、文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在热烈探讨的过程中,轻松掌握语文知识内涵,提高初中生语文文学素养。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微课掌握文章基础知识

语文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部分内容取自于生活中的素材,学生了解起来十分方便。然而,部分文章内容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对于这部分语文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对此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通过视频展示,将语文内容具象化处理。学生通过直观体验,在特定情境下展开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所呈现的效果肯定会比学生单纯就文章素材强化记忆要迅速得多。以《泥人张》为例,文章中塑造的“泥人张”所拥有的手艺,即“捏泥人”。这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讲,是一项与生活距离较远的民间手艺,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加强这一传统文化的认知,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泥人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向学生播放关于民间泥人艺人的采访视频,通过民间泥人文化传播者的口述,让初中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学生在掌握文章背景之后,进行接下来的深入阅读,能够清楚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人物“泥人张”“海张五”“众人”等具体形象。可见,微课的利用,对于初中生在文章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巨大帮助。

(二)利用微课完成语文课程答疑解惑

适当的互动是点燃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而问题又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具体内容,将具体问题以微课为平台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系列自主性学习[2]。初中生遵循问题的根由及发展方向,顺藤摸瓜找出问题的关键,并实现语文问题的合理解决。以《吆喝》为例,该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民间最基本的生活现象,作者围绕旧北京城下小摊小贩的吆喝叫賣声,抒发自身对于北京生活的独特情怀。在课堂初始,笔者利用微课视频向学生播放了《卖布头》选段,并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抛出问题:“1.文章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吆喝。2.结合当前的广告宣传,网络宣传,你如何看待这两种吆喝?”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在小组中展开热烈讨论,并就上述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问题1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结构的了解,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从早到晚,从夏至冬展开描写”。而问题2更注重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训练,学生结合过往与现代,就新旧两种吆喝发表了自己的阐述。在问题2的探讨期间,笔者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老北京小贩叫卖的视频,以及现代化广告优秀宣传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对比展开思考与讨论,能够显著加深问题2探索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微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语文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决,最终学生将重点知识内化在自身的记忆深处。

猜你喜欢

点燃微课教学作用
安静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等待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辅骚乱再次“点燃”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