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8-03-10王立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环节学科

王立芳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各地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课改”是每一位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作为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我也跟着学习了不少教学模式和方法:“三疑三探”“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等,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我有收获,同时也有困惑。这么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好似走马灯似地轮番上场,开始的时候乐此不疲,后来就有点厌倦了。我发现我学得有点疲惫,亦有点茫然。我静下心来反思,发现在教育改革的这条路上,一味地模仿和照搬别人的模式和方法,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注重挖掘自身的潜力,没有长远的眼光……所有这些,其实都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初衷,我们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真正成长的动力是在实践中学会思考的能力,一颗热爱学生、潜心于教育的心。

二、理论基础

教育面对的是学生,只要你耐心地研究学生、观察学生,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一切教育的灵感都源于学生。”关于这一点,我想到了一个希腊神话中的故事(也称作“安泰效应”)。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盖亚所生。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在战斗时,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而继续作战,直至打败对手。教育改革的源泉就是我们面对的学生,老师失去了学生的拥护和支持,能力再强也会变得软弱无力,而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研究学生的教师,即便是学习再多的模式和方法,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

三、基本内容

“课前三分钟”是我们学校大力推广和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的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上课铃响前后的3~5分钟时间,根据学科特点,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自己主持完成。它建立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一般要求每节课由一个小组共同主持完成,充分体现了“自主与合作”的精神和要求。

下面我主要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具体说一说“课前三分钟”的具体操作和流程。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都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四个人为一组)共同主持完成,具体包括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主要是“新闻播报”,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素材,学生搜集的内容主要有:当前的新闻热点、社会热门话题、体坛快报、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身边的人和事,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等。对这一环节的整体要求是内容健康、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这一环节一般情况下主要由组长负责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因为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设备,所以要求每个小组提前准备,制作课件,图文并茂。)第二环节是针对课本知识点,复习提问,就是我们传统课堂上教师复习提问这一环节,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要求每个小组的四名同学提前沟通和协商,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爱好和特点,进行不同的分工。在课堂上,教师及全班同学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和打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在素质教育成为学科教学中心任务的今天,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知识素养、信息素养、实践素养、人文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课前三分钟”这一环节,其本质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课件的制作、知识点的梳理、小组成员间的分工、课堂上的展示等环节,逐步培养了他们的知识素养、信息素养等学科素养,并且让学生养成了关注国家、社会发展的良好习惯,所有这些,在传统的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是很难做到和实现的。换一个角度来说,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内容枯燥、单调,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课前三分钟”这一环节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以思想品德课堂的“课前三分钟”为例,探究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在思想品德课堂“课前三分钟”的第一个环节中,学生精彩的展示,拓宽了大家的眼界和知识面,让枯燥乏味的课堂顿时充满了色彩。在我实践的这几年中,不乏一些典型和精彩的案例。例如:“老人倒了,到底扶不扶?”“军事要闻集锦”“伸出你的手”……除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得到锻炼和发展之外,“课前三分钟”以“小组合作”展示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意识。二是对每个小组的评价打分,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竞争意识。三是这种模式覆盖面广,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尝试与锻炼,让每一位同学都有站上讲台的机会和经历,对学生而言,是书本之外的又一大收获。很多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胆小、自卑、众人面前不敢讲话的心理,变得越来越有自信。总而言之,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同学都在自己的起点上向前进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这恰恰是“课改”最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五、成效与反思

“课前三分钟”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和舞台,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和关注学生。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课改”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课改”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在教学和“课改”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没有必要去刻意模仿谁,也无需走一条和别人一样的路,但是我们一定要记得,和我们的学生携手同行!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号:BY[2017]G194号。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环节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超学科”来啦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