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繁星?春水》中“爱”的智慧
2018-03-10张梦
张梦
摘要:“爱”,美好的代名词。它既包括家庭给予的亲情,也包括朋友之间的友情,还有令人憧憬向往的美好爱情。在“爱”的呵护下,人们将收获成长,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关键词:谢婉莹(冰心) 《繁星·春水》 爱的解读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103-03
“爱”,让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不再感受到孤独、残酷与不幸。但是,不是所有的“爱”都具有这种疗伤效果,“爱”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哲学。冰心(诗人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其笔名来源于唐代詩人王昌龄所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将这种“爱”的智慧、“爱”的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发表的诗集《繁星·春水》不仅记录了自己对“爱”的表达,同时还表述了她对“爱”的解析。
“爱”的智慧,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因此,对于“爱”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怎么表现实施的,答案不是统一、固定不变的。在诗人谢婉莹的心中,“爱”的智慧就是她对于人生的态度:支配人生的,是爱还是所谓的憎抑或其他?在《繁星·春水》这部诗集中,诗人冰心经常利用少女般的心态和视角去观察、描写其自身经历、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清晰流畅、简洁易懂且温暖人心的文字表达出来,以此向读者讲述自己心中与理想中对母爱、童心与自然的感情。
一、“爱”的智慧解读——讴歌母爱
在诗人冰心的眼中,“爱”的智慧的基础就是“母爱”。从古至今,“母爱”便受到无数文人墨客、游子学者的赞颂与讴歌,这是世界上最无私奉献、最不求回报、最伟大的一种情感,也因此成为以“爱”的智慧为中心思想、冰心女士发表的诗集《繁星·春水》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冰心对其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己对于母爱的解读与情感,通过简洁易懂的文字深刻地表达出来。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繁星》第102首)在这首小诗中,一方面,从小诗的字面意思可知,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来了,万物逐渐复苏的景象;另一方面,作者谢婉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诗中的“小小的花”当作孩子,又将“春光”看作孩子的母亲。为什么“小小的花”明明想“感谢春光的爱”,但是却“反使她终于沉默”呢?“小小的花”之所以沉默,并不是因为它无话可说,作者自己的想法是:“春光”对“小小的花”倾注的爱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几句感谢的话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在“小小的花”的沉默之中,蕴藏着对“春光母亲”更为深切的感激和敬意。结尾句“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作者通过疑问句句式,抒发自己对母爱的讴歌、赞颂之情。为人子女,就如同在“春光”呵护下茁壮成长的“小小的花”,母爱就像那道温暖、柔和、呵护花朵成长的春光,在悄无声息间给予孩子最温暖、最细致、最周全的呵护与照顾。试想,如果没有这种“照顾与呵护”,孩子还会无忧无虑地茁壮成长起来吗?诗人冰心利用“小小的花”与“春光”之间的内在联系,让读者在阅读诗句的过程中,自己读出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诗人通过这首小诗暗示读者,“春光”为“小小的花”所付出的一切,就如同我们的母亲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或是一个词可以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表现出来。为人子女,应该对母亲的无私奉献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作者的笔下,经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的事或物,去表达母爱的伟大、无私与无穷力量。诗人冰心在《繁星》《春水》这两部诗集里,运用大量笔墨去赞颂、讴歌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这种写作特征也反映出作者自身对母亲的无限感恩与敬意。
二、“爱”的智慧解读——歌颂童心
童心,是诗人冰心所著的诗集《繁星·春水》其中一个主题。作者谢婉莹在幼年时期,由于家境优渥、出身不凡,度过了一段单纯且美好的童年时光。这段美好的童年记忆,让她心间一直溢满爱与幸福,始终保留着那颗单纯且美好的童心。正因为如此,谢婉莹笔下的文字、表达的情感不乏孩子的天真与无邪、单纯与美好。这份简单、纯净,常常使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深陷进去、不能自拔。作者在一篇名为《可爱的》小诗中写道:“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头来说笑,低下头来弄水。任你深思也好,微讴也好;驴背山,山门下,偶一回头望时,总是活泼泼地,笑嘻嘻地。”这首小诗写得并不复杂,通过简单的言语,作者自身对孩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在《繁星·春水》这部诗集中,诗人不仅对母爱大力赞颂,还在多章诗篇中对儿童表露出呵护之情。童心,是成人内心的故乡,在小孩子的身上,诗人冰心看到了人类天性简单又纯真的一面,孩子眼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是真挚的、清澈无邪的。“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头来说笑,低下头来弄水。”与孩子进行交流时,不必使用成人间对话的那些“规则”,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既“不必思索”也无需在态度上有所“矜持”。作者所写的这首短诗,平淡却不平凡,亲切却发人深省。孩子们拥有的是一双双明亮通透的眼睛,眼睛里的情感没有任何虚情假意。也正因为如此,那些经历过世俗生活丑恶、变态、扭曲、阴谋、欺骗、奸诈一面的成年人,才会对孩童时期才有的天真无邪、纯净美好充满无限希冀和向往。在充斥着苦难的现实社会,童心则成为作者逃离世俗的避难所,也成为作者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冰心在另一首诗中写道:“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看玫瑰的刺,刺伤了你的手。”(《繁星》第15首)这首短诗,虽然只是寥寥数字,但是却暗含情节起伏波动。读者在读到“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时,在读者头脑中形成的应该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玫瑰园园主,正在一边生气、一边训斥着进入玫瑰园、意欲摘一朵玫瑰花的孩童。但是,读者接着往下阅读诗句就会发现,玫瑰园园主的意图完全与他们之前的想法背道而驰:“看玫瑰的刺,刺伤了你的手”。玫瑰园园主之所以说“你不要摘我的花”,不是因为吝啬、不想让孩子摘下玫瑰,而是担心玫瑰花上面的小刺会弄伤孩子娇嫩的手。只是短短几行文字,就将作者自己对于孩子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爱”的智慧——崇敬自然
诗人冰心在《繁星·春水》这部诗集里,一方面通过讴歌母爱、歌颂童心来表达自己对于“爱”的智慧的感受与解读,另一方面还通过自己对大自然的崇拜来解释“爱”的智慧。对于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也是一种“爱”的体现,这种爱是更为广博的一种爱。在作者谢婉莹的笔下,从女性视角及女性心理出发,这种更为“广博的爱”体现在对生长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的喜爱。女性较男性相比,拥有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女性对于大自然的感知能力相比较于男性更为敏感。无
边无垠的大自然,拥有世人无法比拟的包容之心、宽恕之心。谢婉莹在《繁星·春水》这部诗集的其中一篇写道:“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这寥寥数字,将自然比作了人类的母亲,将人类比作自然的子女,既突出了对母爱的赞颂,又突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爱护。由此,作者通过这类短诗来警醒世人,应对不断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发展需要的大自然充满崇敬与敬畏之心。
四、结语
在《繁星·春水》这部诗集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不同句式,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蕴含深刻感情的文字,以小诗的形式记录在册。作者本人坎坷的成长经历、世俗社会不为人知的黑暗,使得作者对于自由、光明的生活充满无尽的遐想与渴望。因此,作者才会在自己的诗篇中,大力颂扬人世间应该存在、且应该一直存在的真、善、美。诗人冰心,将“爱”的智慧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并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利用母爱、童心、自然这三个角度作为诗集《繁星·春水》的躯干,构建了诗集当中“爱”的智慧,将她笔下所写文字中蕴藏着的人世间的“爱”传递给读者,改变读者对于爱的态度与感观。冰心通过《繁星·春水》所表达的“爱”的智慧,对于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具有警醒与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榆萍.冰心《繁星·春水》中小花的深意[J].文学教育(上),2014(12):50-52.
[2]浦漫汀.冰心名作欣赏·繁星(节选八首)[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韩 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