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钢铁产业绿色转型战略分析
2018-03-10戴维旺蒋秀兰
戴维旺,蒋秀兰
(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050043)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发展做出了纲领性战略规划,提出了2025年要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明确强调制造业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和总体要求。钢铁产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是“世界钢铁第一大省”,钢铁产业是河北省第一大经济支柱性产业,多年来在拉动河北经济快速增长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种快速增长是资源、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增长注重的是速度和数量,却忽视自身发展带来的负效应: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以钢铁等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河北省经济一直“大而不强”,尽管地理位置上是东部的区位,经济发展仍然是中部的水平。行业结构基本上是钢铁行业一家独大,产能严重过剩,其他行业发展缓慢。钢铁产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力。因此,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钢铁大省,必须实现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导向的转型升级,让河北不仅局限于钢铁大省,更要成为钢铁强省,进而促进河北省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河北省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一)钢铁产业绿色转型面临的机遇
钢铁产业绿色转型既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要求,也是产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的形势下,河北省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契机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正恰逢时机。
当前,河北省钢铁产业绿色转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性历史机遇。十八大以后,国家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关注并逐步从政策上加以落实和支持;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发展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针,钢铁行业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方针。
自2014年以来,津京冀一体化进入战略协同发展时期,进而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津京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包括:加强产业的分工协作,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三地产业转移对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联合防控生态环境污染,加快环境污染治理,促进产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布局不仅要承接来自京津的产业转移,化解产业自身的过剩产能,还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进行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导向的转型升级。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合作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投入,修建码头、铁路、管道以及设备制造都会加大对钢铁的需求量。同时,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缅甸等国家对我国钢铁的需求量也会增大。这不仅能够带动我国钢铁的消费,加大钢铁出口量,而且能够推动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河北省是我国钢铁第一大省,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使钢铁产能走向国际市场,拓展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这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也能够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不能否认,目前河北省钢铁产业高耗能、高污染、高产出的行业性质尚未有本质性的变化,2015年开始实施的更为严格的新《环保法》《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必将对钢铁企业形成更为严格的环境管制,环保部门对钢铁行业开展环保违规项目整顿等工作更为严格,钢铁企业承担着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河北钢铁产业只有通过绿色转型才能在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下形成新的竞争力,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压力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二)实现绿色转型面临的挑战
河北省钢铁产业绿色转型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绿色转型需要面临如下挑战。
1.粗放型发展理念的束缚
理念和思想是对经济决策影响最大的深层次因素。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理念的指导。曾有人用“东部的位置,中部的经济水平,西部的思维”来评价河北省。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探索和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产业发展规划,但总体来说河北钢铁产业发展最快的还是硬件方面,如生产装备、企业规模等,但产业发展理念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钢铁企业管理者和地方政府官员奉行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理念,片面追求企业利润和政绩,企图让环保成本外部化,躲避承担生态环保的社会责任。根深蒂固的不负责任的理念直接导致了钢铁产业发展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不具有可持续性。河北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首先需要政府官员和钢铁企业管理者改变传统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落后的观念。
2.缺乏强有力的资源环境约束机制
河北钢铁产业绿色转型面临的第二个障碍是缺乏强有力的资源环境约束机制。当前河北省资源环境约束方面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也尚未建立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机制,要素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钢铁企业可以以低成本获得大量的要素资源、能源,缺乏有效资源约束使钢铁企业不顾忌要素成本,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度扩张。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缺乏严格的标准和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导致行业环境污染严重。缺乏有效地资源与环境约束机制不可能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是阻碍河北省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
3.技术创新能力的制约
钢铁产业的绿色转型有赖于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而当前河北省钢铁产业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创新能力都有待提升。缺乏进入钢铁行业的技术壁垒,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很容易进入;钢铁企业缺乏创新的意识,低档次的产品数量猛增,高档次的产品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表描述了2016年全国各地区R&D经费量及投入强度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科技投入强度在全国处于低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先进省份,也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表 2016年各全国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单位:亿元,%
4.河北省特殊区位因素
河北省在地理位置上环绕京津,这一全国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的优势,但这给河北省带来的既有京津辐射带动的好处,也使河北省在经济发展决策中往往拘泥于“服务京津”的被动发展思维之中。由于京津两地的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不同,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不断外迁一些制造业,包括钢铁产业。如北京首钢搬到曹妃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河北省由于地理位置毗邻京津,自然是京津两地制造业外迁的首要选择。这种特殊的区位特点也是河北钢铁产业绿色转型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要考虑钢铁产业在京津冀的整体布局,考虑到京津冀整体的环境容量。
三、河北省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解放思想,克服不负责任的粗放型发展的落后观念障碍,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河北省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在全社会多渠道加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对生态环保问题的重视。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钢铁生产企业,都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规范自身的行为,坚决摒弃落后的、不负责任的理念,积极倡导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
(二)建立健全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机制
从动力机制角度,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推动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动力中,市场机制是一种内驱力,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和健全市场机制可以激发出钢铁企业的活力;政府是一种引导力,做好服务和政策引导为推进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法律环境。
1.完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无形的指挥力,引导着行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钢铁企业成本约束机制,在生产能耗、生态环保等方面制定标准,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或者环保不达标的落后钢铁企业实施差别性电价、水价,大幅度增加其经济成本,倒逼其退出。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机制,深化资源、要素市场的改革,扩大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促进资源节约。
2.加强政府引导
为了避免单纯市场机制动力的缺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正确、合理地发挥在钢铁产业绿色转型中的引导作用。宏观角度要从根本上改革政府及行政官员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改变唯GDP论的政绩评价标准,更多地把经济发展质量、能源资源消耗等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中,坚决落实地方政府在绿色转型的主体责任,这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避免权力滥用的必要途径。政府要发挥引导和服务职能,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等指标界定河北省钢铁产能总量合理区间范围,引导企业行为。
(三)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钢铁产业绿色转型是一个不断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及扩散的过程,是河北省钢铁企业及关联企业、研发机构、政府部门等多个主体间互动学习、相互合作的过程。各个主体都应该重视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促进钢铁产业的绿色转型。
需求方面,要结合河北省实际,从钢铁产业的下游产业做文章,挖掘房地产、机械、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潜力,形成对绿色钢铁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会激励钢铁产业进行绿色转型,积极生产符合下游产业需求的绿色钢铁产品。
供给方面,要通过提高钢铁产业员工的素质、机械设备质量、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等方式,提高钢铁产业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用技术要素替代物质要素,达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钢铁产业的绿色发展。严格设置行业准入的绿色技术壁垒,防止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企业进入;加大力度整合河北省钢铁行业现有资源,严格清理、处理违规项目,推进钢铁企业退城搬迁,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推进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设立能耗、生态环保类指标作为淘汰标准并严格执行,让低效率的、落后的钢铁企业淘汰出局。
(四)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两种机遇
河北钢铁产业的绿色转型问题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在河北省内,既要立足省情,又需要站在河北之外来观察。从河北钢铁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河北省当前绿色转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除了国家层面上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宏观环境之外,对河北钢铁产业绿色转型而言还有两个特殊的重要历史机遇。
第一个战略机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导向下,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对接方面必然要涉及到钢铁产业的布局问题。河北省钢铁产业的绿色转型问题必须充分考虑京津冀产业分工密切联系,加强与北京、天津在钢铁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接,将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同承接京、津钢铁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与京津冀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结合起来,与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结合起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与河北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
第二个战略机遇是“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作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对河北省钢铁产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得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经济多数都不是很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钢铁产业的产品需求总量比较大,河北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钢铁大省应充分发挥自身在钢铁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借助“一带一路”向绿色产业转型,全球输出绿色钢铁产品,树立绿色产品品牌。在缓解过剩的产能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和整合价值链。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
[2] 蓝庆新,等.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战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1).
[3] 崔晓文.世界重点地区制造业转型研究[J].竞争情报,2014(1).
[4] 赵云峰.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研究[J].理论界,2014(8).
[5]袁 莉.基于时序数据的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5).
[6] 杨世奇.河北钢铁产业整合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7] 栾维新,等.河北钢铁产业调整的波及效应及节能减排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2).
[8]王荆阳.“一带一路”提振钢铁需求河北欲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谋求产业升级[N].证券日报,2014-11-19.
[9] 蒋秀兰,王晓奕.河北钢铁产能过剩化解对策[J].开放导报,2015(3).
[10]刘绍敏.河北钢铁业绿色产业链构建[J].开放导报,2016(1).
[11]程付强.新形势下钢铁企业治保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
[12]于燕玲,朱一博,李轩宾.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化解与结构升级问题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机制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