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后我国外贸比较优势分析

2018-03-10

北方经贸 2018年2期
关键词:面板劳动力优势

李 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3)

一、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和其他要素成本上升已经对我国的出口产业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内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既有文献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外贸的比较优势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外贸的比较优势产生负向影响。常启国(2015)基于1990-2012年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和纺织品出口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VAR模型,探讨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约了纺织品出口增长,同时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邱兆逸等(2015)基于2003—2012年广西与东盟六国的数据,通过混合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广西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其对东盟的出口下降。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外贸的比较优势产生正向影响。陈启斐和楚明钦(2013)基于对2000-2011年我国22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内需的提高和工资的上涨不仅不会抑制出口,还能促进出口贸易的扩张。在分区域的研究中发现,扩大内需以及工资上涨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均能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中部地区的作用最强。庞志等(2014)基于我国28个产业的数据,分析了劳动者工资对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工资与制造业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具有正相关关系。王万裙等(2015)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密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密集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种观点认为劳动为成本上升对外贸的比较优势产生的影响有限。刘厚俊和王丹利(2011)使用1999-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来考察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对FDI流入量及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的负向作用并不显著,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具有比较优势。杨鹏和吴崇宇(2015)引入可比净出口指数、他国单位劳动成本与我国单位劳动成本差额两项指标,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通过分析,得出目前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我国出口整体比较优势影响有限的结论。

从上述文献的分析来看,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我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受到了显著地影响,但上述文献对未来外贸比较优势的发展趋势未做出分析。本文基于2005-2015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为我国贸易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建议。[1]

二、我国生产要素成本变化对我国外贸的比较优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区间为2005-2015年间。

被解释变量为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公式为:RCAij=(Xij/Xtj)÷(Xiw/Xiw)。其中,Xij表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j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w表示世界总出口值。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判断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在这里本文以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来代表生产要素成本变化。基于SITC的分类,将产品分为10大类,分别计算10类商品的RCA指数来考察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

核心解释变量为劳动力工资成本(wag)。劳动力工资成本以经劳动生产率调整之后的工人年均工资来描述,年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劳动力工资成本=工人年均工资/年均全员劳动生产率;[2]控制变量为商品价格(pri)、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增加数(pop)。出口商品价格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指标衡量,代表了出口产品的离岸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亦称生产者物价指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制造商出厂价格的平均变化相对数,该指数可反映出厂价格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以每年的实际GDP为标准;人口增加数为本年年末人口数减去上年年末人口数之差,人口数增加,劳动力的成本就会下降,因而会对出口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发生影响。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3]

(二)实证分析

1.计量模型设定

我们分别考虑2005-2015年我国10个产业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对出口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因此,本文参照张丽刘厚俊、王丹利(2011)的研究成果,采用面板数据,构建了较为简单的面板数据模型:

k表示不同类型的出口产品(十大类产品);RCAkT是各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WAGkt是各个年份不同类型的出口产业的经劳动生产率调整之后的工人的工资水平PRIkt是各个年份不同类型的出口产品的出厂价格;POPkt是各个年份的人口增加数;GDPi是各个年份我国的实际GDP。

2.计量结果与分析

表1 东部地区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由于我国地域间经济水平差别较大,各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也较大。本文根据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及其之后做出的修订,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部11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8省份(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西部12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三组个样本数据进行分组实证检验,探究各地区劳动力成本变化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为了减少误差,提高模型解释程度,建立相关系数举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关系数较小,可以认为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怀特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亦不存在异方差问题。为选择合适的估计模型,首先进行F检验。结果显示:在置信度1%的条件下,判断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在F检验的基础上,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上述面板模型均为固定效应模型。我们采用2005-2015年的数据,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4]

(1)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变化对比较优势影响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十大产业中,除了饮料和烟草(SITC1)和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SITC3)外,其他八类产业的劳动力成本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够促进出口的比较优势。这是因为更高的工资水平代表了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此时,行业生产效率提高引致的行业工资水平的提高无疑提升了行业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但对不同的产业,促进的力度有所不同。其中对于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促进力度最大,其系数为3.22E-06,其次是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SITC0),其系数为2.33E-06。GDP的增长对于六类产品(SITC1、SITC4、SITC5、SITC6、SITC7、SITC8)出口的比较优势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供给能力,从而促进了出口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对于除了粗材料(SITC2)以外的九类产品均削弱了其出口的比较优势。而各个年份的人口增加数对十类产品的出口的比较优势均未产生任何影响。[5]

(2)中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影响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2 中部地区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十大产业中,除了食品和活畜(SITC0)、饮料和烟草(SITC1)和杂项制品(SITC8)外,其他七类产业的劳动力成本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够促进出口的比较优势。但其促进力度远远不如东部地区的促进力度,其中作用程度最大的是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其系数为7.27E-07。GDP的增长和各个年份的人口增加数只在粗材料(SITC2)上通过了检验,说明这两个因素只促进了该种商品的出口的比较优势。而出口产品价格只在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上通过了检验,说明出口价格的上升只对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的出口的比较优势带来来负面影响。

(3)西部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变化对比较优势影响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3 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十大产业中,除了食品和活畜(SITC0)、饮料和烟草(SITC1)和粗材料(SITC2)外,其他七类产业的劳动力成本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够促进出口的比较优势,但其作用强度不及东部地区。GDP在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SITC3)、杂项制品(SITC8)、分类商品(SITC9)这几种产业上通过了检验,对这几种产业的出口的比较优势有正面的作用。出口商品价格只在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上通过了检验,只对该种产品产生负面影响。而人口增加数在十类产品上均未通过检验,对产品的出口的比较优势影响不大。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2005-2015年间,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显著上升,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未减弱我国的出口比较优势

未来一段时期内,虽然劳动力工资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贸供给能力也将不断增加,出口产品数量也将会不断增加,出口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2.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对出口比较优势的正面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差异

总体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比较优势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从各个区域来看,劳动力成本对出口的正向作用主要存在于我国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正向作用远远不及东部地区。从十大行业来看,不管是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劳动力成本出口比较优势的始终呈现正向作用。因此,虽然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然而其最终还是会促进出口的增长。

3.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增加数和出口商品价格对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地区和行业差异

从地区来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出口商品价格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较为显著,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人口增加数对于东、中、西部地区影响都不显著。从行业上来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出口商品价格对东部地区的大多数行业影响都较为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行业影响均不显著。人口增加数除对中部地区的粗材料(SITC2)影响较为显著外,对其他行业影响均不显著。

(二)建议

1.在一定时间内我国将长期存在低价劳动力这一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应充分加以利用

在一定时间内我国将长期存在低价劳动力这一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而应充分加以利用。从地区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加强技术创新,改善产业结构及出口结构,提高出口的利润。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低廉,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就更应注重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从行业来看,机械和运输设备工业中使用的相对便宜的劳动力依然是出口的强劲动力。在当前我国资本和技术要素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前提下,不应盲目放弃劳动力要素的优势。因此,我国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应继续发挥丰富的低价劳动力这一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继续依靠其进行生产和出口。[6]

2.应积极应对劳动力工资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总成本的上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我国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而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和人力资本含量。国家应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在企业的员工培训上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补贴等。[7]与此同时,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政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农业领域还存在较多的剩余劳动力,应尽快发展第二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8]

[1] 李 旭.社会系统动力学:政策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67-98.

[2]曹 筠.宏观经济预测系统集成建模方法与定性仿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2-3.

[3] 耿德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发展研究,2013(4):12-15.

[4] 金三林,朱贤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3(1):42-47.

[5] 傅朝阳.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1980~2000[J].世界经济研究,2005(3):34-39.

[6] 刘重力,刘德江.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变化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2):48-51.

[7] Tri Widodo.Shifts in Pattern of Specialization,Case Studiesof India and China[J].Gadjah Ma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business,2008,(10):47-75.

[8] Worz,J.Dynamic of Trade Specialization in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2005(41):92-111.

猜你喜欢

面板劳动力优势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第 一 季度AMOLED面板出货量京东方全球第二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画与话
面板厂商向大尺寸转移2015年LCD电视面板增长目标仅为3%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