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民间顶功第一人
2018-03-10
在武林界会顶功的人很多,但腿上绑着高跷,能从二十多个台阶上往下爬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于崇贵在妙峰山表演的蝎子爬轰动北京城,被誉为京城民间顶功第一人。
在朝阳门城墙还没拆时,15岁的他在几十米高的城墙上垛子之间头朝外拿顶,用现在人的话说简直不要命了,但他练得从容、练得镇定。那时候朝外踩高跷、练摔跤的习武人,流传一句话:“城墙上拿顶——于三爷”(他在家兄弟中排行老三)。他家有一张在北海游船上他拿顶的黑白照片,小船在水中尽管漂浮,但他稳稳的倒立起来。他也曾在朝阳门桥栏杆上拿顶,颐和园十七孔桥栏杆上拿顶。用他的话说:走到哪儿拿顶拿到哪。
为练真功夫,虚心求教访名师。于崇贵青少年时,出于对顶功的爱好,遍访武术界高手,5岁时和朝外观音寺豆腐房李九山(俗称狗子,他是练缩骨功李连贵的老伯)一起,在朝外坛口跟开膏药铺的洪三巴(俗称膏药洪)学练倒立(顶功);在北大院和开茶馆的凤子(凤子功夫好,常去天桥帮场),跟关玉和(原中国杂技团团长,俗称关麻子)学顶功;在日坛公园西门内,他与“包子金”金万元、金万通一块练,向朝外大街东顺兴饭馆黑二巴请教;他和李九山跟朝外观音寺居住的、京城名医宛海宏的父亲,俗称“宛铁儿”的老人学习,宛老个不高,顶功特别好,他不仅言传身教教于崇贵顶功,而且讲述自己年轻时拿顶的经历,告诉于崇贵要苦练基本功,掌握顶功的稳定性、力量性、动作技巧。比如头朝下拿大顶时,双腿相互扇动100次,练稳定性。在长条板凳上拿顶,然后从凳子上蹦下去继续爬行,随后爬回来再上凳子上;练压旱水,单手支撑身体的重量,坚持五六分钟;练大胳楼,也是单手,膝关节靠着胳膊,坚持十几分钟。反旱水、睡旱水,横着走,倒手走,五指顶、香炉顶(3个手指)、假八字顶、二指禅,以及“活顶”即在人头顶上、脚上、肚子上叠罗汉拿顶,这些高难度顶功,于崇贵没少吃苦练。于崇贵15岁时,他的顶功已技术娴熟,被杂技团长关玉和看中,关团长在天桥等地表演杂技时,总邀请于崇贵参加,让于崇贵表演顶功,每天给于崇贵一块钱。练顶功挣钱,在朝外南下坡地区他是第一人。
练武,于崇贵的身体条件不是太好,11岁时跟大哥赶车运输,装木料时一根直径1尺多的圆树干,砸在了他的腿上,大哥于崇福见到后搬开了树干,于崇贵的右腿骨断了三截,虽然骨头接上了,但两条腿一长一短,于崇贵以过人的毅力刻苦训练。于崇贵练摔跤,家门口就有摔跤场,大哥于崇福是京城摔跤名家金宝生的弟子,1957年,于崇福担任朝阳区摔跤教练,培养了近百名徒弟。于家哥五个个个会摔跤,于崇贵摔跤的姿势十分好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于崇贵三哥退休已多年,由于每天坚持锻炼,吃吗吗香躺下就着,身体什么毛病都没有,好身体好心态令我们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