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课程走进生活

2018-03-09黄红育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走进生活幼儿园课程多样性

黄红育

摘 要: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源泉,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教育以书本为中心,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应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让生活走进课程,让课程贴近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走进生活;多样性

一、让生活走进课程呈现开放性

教师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如“邀请家长进课堂”“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玩具”等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教育课程,走入孩子的心里,感受孩子的点滴成长。教师对家庭资源利用的重视也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生活教育的认识,家长会逐渐成为生活课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实施者,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不仅能体验亲子情感和亲子快乐,更获得了对孩子生活教育的感悟。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许多经验来自于生活。在主题活动中有意识地布置相应的生活环境(生活区角、生活游戏),把生活中的情景搬到主题活动中,以丰富主题内涵。生活内容无处不在,而我们的教育也无处不在。我们不仅要把墙面还给幼儿,更要把把墙面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

二、让生活化的课程具有可操作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远重要于知识,它决定着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体现了一个人素质。幼儿的养成教育是需要练习和操作的。首先把养成教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的不同要求清理出系统的养成教育内容,然后设计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区域练习角及生活操作角。这样的训练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教育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生活习惯。

老师在幼儿教育中要十分注重细节训练。如:教师根据天气的细微变化训练幼儿穿脱衣服;训练幼儿的卫生习惯要特别注重勤剪指甲勤洗澡;吃饭的训练要注重训练幼儿食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不吃不洁食物,更要注重幼儿集中思想进食,从小养成专心吃饭、细嚼慢咽的好习惯,特别也要注意不拣掉在桌上或地上的东西吃等细节。在生活化的课程中,让幼儿在操作实践中训练生活经验习惯、掌握各种能力必须注重细节。

三、让生活使课程更显融合性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的每時每刻都是教育课程,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身体发展,在一日活动中养成各种习惯,获得知识技能,一日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又一个的机会。教师在组织、实施时,需要整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的内容:接待幼儿园入园、早教育活动、游戏活动、进餐、午睡等,保教人员及时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生活的条理化帮助幼儿梳理已获得的零散的、片断化的生活经验,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在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都融入了生活化教育理念。整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要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进行。如在艺术活动中,孩子运用绘画、摄影、编织、蔬菜印画、印章画、粘贴、泥工、线染等技法把自己心中美好的生活展现出来,通过画展、摄影展等形式,全园师生共同分享,感受生活的美好。如一位教师在组织主题活动“伞”时,开展了小品表演、实践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孩子们把伞比作“荷叶”“蘑菇”“大树”……把自己比作了“小青蛙”“小白兔”“小鸟”……这种巧妙构思、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师要有机整合教育主题内容,让主题内容不仅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老师要扩大教育视野,从课内课外去选择与规划教育内容。如一位教师在教《秋天来了》时组织幼儿到户外去观察、捡树叶,让幼儿了解秋天来到时树叶的变化、气温的变化以及大自然的变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声音”这一主题活动时,通过让幼儿亲自到户外聆听、观察,在辨别声音的好听与不好听、高与低、噪音与乐音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生活、游戏和课程本来就无明显的界限,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不断探索,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生活和课程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会有许多困惑与不解,更有诸多的新理念、新行为、新方法有待我们去思考、去实践。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实践,坚持探索,会给幼儿带来良好的行为、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个性及美好的人生。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幼儿园课程多样性
两汉文化资源在徐州市区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