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与重生

2018-03-09钱星

艺术评鉴 2018年1期
关键词:剪纸艺术重生发展

钱星

摘要:剪纸,作为一种比较愿为大众接受的傳统民间美术的瑰宝,被很多动画引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剪纸动画却没落了。本文提出剪纸艺术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融合其他的艺术种类,努力保护我们优秀的民俗文化。

关键词:剪纸艺术 剪纸动画 发展 重生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164-03

一、剪纸艺术

(一)剪纸艺术

剪纸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图案、形状,通过虚实结合的方法,刻画出内部线条的一门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颗瑰宝,诚如陈竟教授说的:“广义而论,民俗剪纸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是民俗活动的艺术张扬。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民俗。”[1]

(二)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民俗审美情趣和民俗艺术特征

1.剪纸艺术的民俗艺术特性

(1)平面性且具有夸张性

剪纸多造型夸张,富有节奏感,取舍大胆,主体突出,画面灵动,给人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2)寓意性和装饰性

剪纸,更多的时候是被人们用来抒发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这些图案粗中有细,虚实对比,色彩饱满,大方得体。

2.剪纸艺术的民俗审美情趣

(1)蕴含着东方基本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蕴,物化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和观念。我们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加之鲜明的色彩,既有东方特有的审美意蕴,而且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本源的价值观、哲学观、生命观的物化体现。

(2)保持着纯真质朴的艺术特性。中国剪纸大多出自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以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为题材,全凭淳朴的感情和自身的直觉为基础。

(3)能成为当代艺术表达方式的载体。在很多设计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剪纸艺术的影子,剪纸艺术带有象征意义的抽象图形语言,和具有夸张多种性的造型方式等都是我们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二、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与思考

(一)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与思考

1.中国剪纸动画的兴起与辉煌。中国剪纸动画是在借鉴中国民间皮影戏和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剪纸动画大多是绘制在纸头上或者天片上,贴在玻璃上,逐帧拍摄的。1956年《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是中国民族化的开端,在这个时期,我们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背景设计,借鉴皮影和剪纸等技法的人物造型设计为主要特点的鲜明民族特色。[3]万古蟾作为中国剪纸动画的开山鼻祖,在1958年,带领着剪纸片试验小组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这部动画首次引用了剪纸元素,开创了中国剪纸原创动画的先河,完美地将豫北剪纸和皮影,戏曲服饰相结合,利用红黄暖色调,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轻松幽默的氛围。选取了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西游记》为故事脚本,把我们心目中的取经故事搬到了荧屏上,也使得中国剪纸艺术由平面变成可动的,成功地赋予了中国剪纸艺术现代意义,让剪纸艺术有了新的继承与发展。紧接着开始出现了《南郭先生》《狐狸打猎人》《渔童》等,它们为我国的动画产业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丰富了动画的种类。

2.中国剪纸动画的衰败和原因思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剪纸动画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动画渐渐丧失了中国民族化的特性,中国剪纸动画要么直接被放弃,要么只是停留在模仿剪纸,流于表面这一阶段。中国剪纸艺术仿佛被抽去了生命,只留下一副空壳子,中国动画行业也面临着各类危机,造成衰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

(二)新媒体、新技术、新思潮的冲击

随着新媒体技术革命的推动,使得传统动画产业受到了全新数字技术的冲击。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使得动画从制作到发行都变得比以往都容易。数字化解决了传统动画中画面不稳定,不够连贯,难改变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大大地节约了动画制作的成本、时间和精力。媒体的数字化和技术的民主化,让想象没有了边界,再复杂,再难以想象的都能轻易被捕捉。反观我们的剪纸动画,由于动画人观念的老旧和创新力能力的不足,我们对于剪纸动画的理解依旧还是停留在老套的样式,以及搭配上永远不变的低幼的中国风的故事情节上,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剪纸艺术和时尚、新媒体、新思潮割裂开来。在这种跟不、新技术,新思潮的背景下,中国剪纸动画没有很快认清现实,成功转型、融合,于是就被疯狂涌入国门的外来动画抢占了先机,以至逐渐失去生存空间。比如,近年来中国动漫的核心用户已变为二次元用户,最爱的动画是日本动漫。

(三)本土文化意识和民俗文化认同感薄弱

杭间教授给予了古代艺术很高的评价,在《清华艺术讲堂》的开篇,他就表达出对古代艺术的研究是任何思想和社会史都不能替代的。社会的过快发展,让我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忽视了民俗文化。中国动画为了努力追赶世界,就选择强行植入新技术,丢弃传统的本土文化,使得我们自己的印记越来越少,逐渐沦为别人的副本,慢慢丧失自己。近几年,留着五彩头发,长着日本动漫脸,穿中国汉服的二次元风格的卡通人物比比皆是,这无疑是一种盲目追逐潮流,“快餐式”的随大流,更让人伤心的是,这却在很多才几岁的幼儿开始到10几岁乃至20多岁的年轻人中很是流行。中国动画文化的缺失,导致了观看者民俗文化的缺失,让整个社会都在逐渐失去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这一社会风气之下,剪纸艺术所传递的东方特有的民俗审美不复存在,传统文化瑰宝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创新,中国剪纸动画未来的路依旧很艰辛。

(四)动画产业和市场发展存在不足

1.回报率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市场表面一派火热,但仍不能掩盖其内部不景气的事实。中国很多优秀的动画,他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制作的作品在电视台播出费用通常都是很低的,想要依靠电视台的播放盈利几乎不可能。而国外动画在中国市场疯狂捞金,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中国的剪纸动画更是被大众所抛弃了。endprint

2.竞争力弱。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类动画在宣传自己的动画时,都会带上历时多少多少年精心打磨,什么技术研发,突破创新等类似的宣传标语,但中国动画即使是低下的制作水准,却也总是打着耗时之久,花费之大的幌子,招摇过市,骗取国人的眼球。我们现在过分急功近利,缺乏专业性,人才紧缺,也不再愿意坐冷板凳,潜心研究,挖掘和打磨属于自己的优秀原创。

三、当代出现的一些优秀代表作品及艺术特征

尽管当代中国剪纸动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新时代,我们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缓缓而行,但这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代表作品,它们让我们的剪纸艺术、剪纸动画看到了新的火光。

这些优秀的剪纸动画,主要有兩大突出的艺术特征。

(一)结合现代技术,化繁为简,更有生命力

随着新媒体的推进,Photoshop结合After Effects,3D技术,突破传统剪纸动画略显呆板的动作,繁复的拍摄手法,大大节约了成本,也让剪纸很好地借助了现代技术,有了新的表达。

(二)利用现代技术,融合、创新的重新演绎剪纸艺术的民俗特色

科技,让很多工序得到了解放,flash动画,扁平化,图形化的画风,正是剪纸艺术得到很好传承与创新的证明,民俗文化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种用现代技术实现了对传统艺术的创新的重新演绎,其影响力是不可以道里计。

四、结语

中国剪纸艺术,有着它独特的艺术特征,有着它特有的美,我们不该对它望而却步,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融合地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获得重生

为了顺应时代,为了更好地展示,我们需要在保留优秀的剪纸艺术之上,更多的结合其他的艺术种类和数字技术,重新融合地域文化以及现代审美特征,积极地融入到这个快速发展,艺术不断融合,没有界限的互联网时代中。这样既保留了优秀的传统艺术,又让中国剪纸艺术得到新生,赋予了剪纸艺术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达到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动画与剪纸艺术形成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局面

动画技术的发展应该要和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形成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局面,这样,剪纸艺术就和动画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华其他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动画正在面临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动画的再次崛起和辉煌,必须借助中国这些优秀的本土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人文情怀始终都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东西,这是我们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

(三)艺术创作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才能更好地发展

我们不该让我们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被丢弃在一旁,诚如万籁鸣说的:“中国的美术片应该具有我们的民族特色,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应该打上符合广大观众欣赏习惯,批判继承民族文艺优秀传统,具有鲜明民族性地烙记。”[4]我们要学会随时看看脚下的这片黄土地,向我们的黄土地里要东西,新旧结合,从而带来我们思想上的愉悦,让民俗文化得以传承,让传统优秀艺术得以重生。

参考文献:

[1]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宫承波.中国动画史[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3]寇强.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溯源及文化观念的重构[J].新闻界,2010,(01).

[4]万国魂.我与孙悟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endprint

猜你喜欢

剪纸艺术重生发展
重生
每一刻你都将重生
区域发展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浅谈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