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培养视角下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018-03-09张弛
张弛
摘要: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新需要,也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谈起,并就具体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101-03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和特性使然
音乐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扩大的。今天的音乐教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要求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多种素质和能力提升,这一点从基础音乐教育中也可以看出。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三个目标,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被放在了最后一位,而突出了对审美、合作、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由此也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是有着独特功效的,这既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音乐艺术的本质和特性使然。
(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被普遍关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重点就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欠缺。在音乐教学中,钢琴方向的学生只会演奏一些固定曲目,钢琴伴奏能力较差;声乐方向的学生会唱不会教,实践经验匮乏;音乐理论方向学生虽然以理论研究为主,但是实践水平较低,陷入了纸上谈兵的误区。以上种种,都是学生综合能力欠缺的实际表现,与当下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要有着较大的差距。当代社会所需要的音乐人才,乃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尽可能多的适应各种实际需要,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偏差,自然导致了就业难,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所以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学生就业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综合能力培养视角下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改革
(一)以常规方法培养本体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强调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对本体能力的忽视,相反,只有以扎实的本体能力为前提,才能给综合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具体来说,首先是音乐听觉能力。听觉能力包含音高、力度、调性、色彩等,这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之一。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唱或演奏,表现出不同的音色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辨,以感性和直观的形式去体会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变化和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音乐语言和形象,体验作品的深刻内涵。这其实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后续学习具有基础性作用。其次是节奏能力。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也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在节奏训练中,要尽可能采用多元化的方法,突出节奏的形象性特点,避免重复训练所产生的枯燥感。对此可以多采用对比法,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不同声部、不同节拍下的节奏变化,增强对各种节奏的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作品的节奏和内涵。再次是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记忆是指学生在学习或表演中,对音乐旋律、音高、节奏等要素的编码标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记忆。其并不是一个简单技能,更是一个音乐学习者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只有以记忆为基础,才能将作品、技能和情感三者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最后是音乐想象力。音乐是一门以听觉为主的艺术,无论是表演者还是欣赏者,都必须借助于形象,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才能获得真切的表演和欣赏效果。这就要求表演者一定不能局限于乐谱,而是要将自己还原到音乐作品中,以全面的理解和体验为基础,进行审美想象和创造,在深入表现作品的同时形成个性化的审美风格。此外还有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都是音乐学习所必备的能力。
(二)以体验方法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审美的艺术,音乐表演也是一项审美创造活动。现实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多数学生都在技术上较为熟练,能够自如地进行表演,但是表演完后,却给人以干巴巴的味道,很难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这也就是艺术表现力、感染力的缺失。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学都重点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老师和学生都陷入了一定的误区,这是有悖于音乐艺术本质规律的,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引导学生感受到美,理解美,创造美,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获得声情并茂的表演效果。所以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体验法是最契合的方法之一,如通过想象进行体验。所有音乐作品都是带有时代性特征的,特别是一些久为流传的经典作品,反映出的人物、事件、情感等,都是当代人所从未接触的,对此就需要表演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复现。以《黄水谣》的演唱为例,作品选自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描写的是黄河两岸和老百姓的生活,在日寇到来前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当代人是不可能有那段亲身经历的,对此就需要借助于文字、影像资料,对那段历史岁月进行全面的了解。美丽富饶的黄河两岸,原本是麦苗儿肥,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但是自从日寇来了之后,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关于这段历史的文字和影像资料,都是十分丰富的,表演者必须先进行体验,对作品中描述的场景进行复现,这种状态下的表演一定是真实感人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体会到成就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1]可以看出,审美能力的培养,乃是以审美体验为基础的,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法,丰富和加深学生的体验,继而为审美创造打好基础。
(三)以项目方法培养合作能力
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是21世纪时代和社會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这也正是当代音乐专业大学生所尤为欠缺的,因此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今后高校音乐教学的重点所在。项目教学法则是培养这种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将学习内容设置为一个个任务,由学生以合作的形式予以完成的教学方法。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是该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每一个学生既各司其职,又统一为一个整体,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展开。以对某部作品的研究为例。第一步,教师先向学生展示项目内容,要求学生凭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写出项目计划书,并由教师进行审核;第二步,由教师向学生展示项目研究的关键素材,便于学生更加全面了解项目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三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小组划分不是简单的人员组合,而是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学生自愿前提下的科学组合,划分出小组后选出小组长,由组长根据需要对成员进行分工;第四步,各小组在组长的安排下,分别进行部分研究和实践,而教师则予以全程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处理一些棘手的难题,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第五步,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由教师和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整个项目进行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员,他们的行为都会对最终的集体成果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就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从而使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四)以实践方法提升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既没有体现出音乐的实践属性,对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举例来说,多数同学都在课下练习中能够正常发挥,但是一到了公开演出或比赛,“学生们通常上台表演前会出现紧张, 包括手抖、出汗、大脑空白等。”[2]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实践经历少,没有接受过充足的实践锻炼,对舞台存有陌生感和恐惧感,这种状态显然是难以为用人单位所满意的。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通过实践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所谓实践法,就是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如学校可以和一些演艺团体、单位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对方建设为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实习,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以及当地的公益演出等。在实践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起这种理念,舞台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每一次登台表演对自己都是极大的锻炼,要善于通过一次次实践,查缺补漏,扬长避短,不断丰富和历练自己。学校和教师除了活动机会的提供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指导,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试想,如果学生在校内期间就接受了全方面的实践锻炼,自然就会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接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所以以实践法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学有所长和学以致用,是符合多方面实际需要的,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及时的完善。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校音乐教育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但是与此同时,时代和社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音乐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是否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因此要求高校音乐院系,应该在遵从音乐教育本质规律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为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优秀人才。本文也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希望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高校音乐教学,也一定会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河.浅谈音乐专业中的素质教育[J].当代音乐,2016,(01):46.
[2]陈静.论音乐表演者舞台表演能力的提高[J].当代音乐,2015,(03):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