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孔子以乐育人的思想给予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2018-03-09尹辉

艺术评鉴 2018年2期
关键词:孔子

尹辉

摘要: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学说与思想一直都影响着其身后乃至现在的教育格局。孔子认为“君子不器”,主张“通才”,而他本人便是一位通才,其思想学说涉及了政治、经济、哲学、教育、文艺等多方面领域。翻看《论语》等著作中涉及文艺领域的内容,可以发现,孔子的文艺思想内涵丰富,其中更是有许多文艺方面理论及美学内容,将音乐赋予了的“育人”的功能,提高到了政治化、社会化的层面,肯定了音乐的育人作用、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作用。

关键词:孔子 音乐思想 音乐实践教育论 当代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094-02

一、孔子的音乐理论

孔子的主要音乐思想主要被记载于《论语》《礼记·乐记》这两本著作中,给予了我们认识音乐、运用音乐的无限价值。在《礼记·乐记——乐情篇》中写到:“是故德诚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即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所要表达的主旨是最重要的,而那些技艺、形式等外在模式的事物是次要的。如今的艺术作品大多都注重外在的华美瑰丽,给人以一种目眩神迷的感觉,这些花哨的外在往往会模糊欣赏者的双眼,迷惑大众的心灵与审美价值的取向。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这句传自春秋时期的话语道出一个数千年都不会改变的真理,只有内容丰富完整、主题新颖鲜明的作品才算得上是好的作品。外在从来不重要,孔子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首先是作品内在所含的思想感情,其次才是它的外在形式。

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将诗、礼、乐作为人生修养的三个互相关联和依赖的方面或层次来看待的,即“诗”可以激发并引导人的感性审美,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礼”可以塑造并规范人格品行的养成,培养加强道德和伦理意识;而“乐”则是音乐创作的最重要一环,无论是创造力的激发还是道德、人格的培养都需要靠音乐来完成。即创造力同想象力主要依靠诗来进行,道德与伦理教育还有人格塑造要依靠礼来完成,而乐则是在更高层次上对于前两者的融合。

孔子认为音乐应当“尽善尽美”,善为先美是后,他曾评价《韶》为尽善尽美矣。《韶》是一部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大型乐舞,“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善应当是圆满的事物,而美却可以是不完满的,故“尽善”不等于“尽美”。在音乐的艺术范审美范畴中孔子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悦,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孔子认为音乐的政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要求将“乐”与“礼”相结合,强调等级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治,孔子极为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可以感化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说明了孔子认为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的重要性,这种悄然无声息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显然只有音乐才具备。

可见,孔子对于音乐的教育人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教育、审美教育,而是智慧教育、人格教育,这跟当今国际上提倡的“实践教育”音乐教育理论相似。实践教育论强调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实践作用,强调音乐教育的社会性,注重在进行某种音乐活动时人与人的相处,以及人在具体参与中得到的人格以及氣质上的提升,强调将音乐的行为活动社会化,不提倡审美教育中强调音乐教育的“概念化”“主观化”。比如在很多的音乐学院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在不尊重学生们对音乐作品个性认识的基础上,把古典音乐固有审美概念强加于学生身上,把音乐概念的掌握和演奏、演唱技巧的程度作为衡量学生大学学业成绩的评判,进而得到审美教育所提倡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实际上是学生被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完全给桎梏起来,得不到音乐个性的解放。

二、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周末,当我们行走于城市的大街上时,随处都能看到行色匆匆的家长们领着孩子奔走于音乐补习班的途中,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让孩子去学习音乐,而在这个行列中的家长们大部分是出于让孩子们多掌握一门生存技能为目的,有极少的家长们是因为孩子们出于内心的爱好去学习音乐。如此看来,越来越多的孩子似乎都“掌握”了一门乐器、一项音乐技能,看上去的确是音乐教育越来越普及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了,可事实上很多孩子学习音乐的所谓“掌握”,只是停留在音乐技能上的提高,而孩子们具备了熟练弹奏乐曲的技能背后却不能领悟音乐本身所反映的人性思想情感,因为他们演奏的音乐是孩子们这个年龄所没有能力去感悟的,所以常常会有很多“琴童”因为某种原因中断弹琴一段时间之后,当再次坐在钢琴前面演奏时,甚至弹不出一首像样的作品。其次,家长们对于孩子学琴的“功利性”太强,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去参加音乐考级,花很多时间去练习一首并不适合孩子心灵成长、难度较大的乐曲,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可能具有钢琴考级“十级”的孩子连奏鸣曲都没有能力去弹,更有甚者都不具备基本的乐谱知识。所以这种“机械式”“填鸭式”的音乐基础教育、应试教育从一开始就违背了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作为一名高等综合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师,经常会看到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们经常被老师要求背诵的大量音乐概念折磨的焦头烂额。音乐基础知识固然重要,而对于在学习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来讲,音乐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体现在实践操作中,将音乐的文字概念体现在学生们的演奏、演唱的声响具体作品中,这才是高等音乐教育的初衷。例如有些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在实际演奏、演唱中把“Adagio”的速度演唱成了“Allegro”的速度,那他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作品本身所带来的音乐价值。正如我国著名蒙古族长调拉苏歌唱家荣先生所讲“蒙古族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是镌刻蒙古人骨子里的文化DNA”,所以说要想使音乐在人的文化内涵上有所提升,必须要将音乐作品准确演译,并且深深的根植与血液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悖于孔子圣人提倡音乐“育人”的初衷。所以说高等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音乐给学生带来气质上的改变,而不仅仅是音乐知识以及技能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像孔子说的那样可以从人的思想品德修养上得到改变,把高等教育上升到对人的伦理教育的事业,对塑造人的性格、情操人陶冶、转变人的思想上应该有所作为。有了这样的教学宗旨,从而进行具体课程上的设置。

可见,在当代音乐教育中要一方面应注重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另一方面在具体过程中更注重纠正那些错误的音乐教育观念,扭转家长与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的偏差。针对教师不易调动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无聊而导致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产生厌恶乃至逆反心理的问题,我们更应该按照孔子的“以乐育人”的观点,尊崇孔子的“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的教育原则,将音乐教育的过程深深地扎根于每位学生的思想中,用音乐文化的方式思考人生、用音乐文化的方式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对国家、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陈永梅.解析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3,(11).

[2]刘靖华.孔子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韩志超.浅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作家,2009,(02).

[4]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0.作者信息不详.

[5]王祎.《礼记·乐记》研究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孔子
孔子如何管人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与小孩
孔子师项橐
孔子在哪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