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宜良工艺竹编的田野调研路径分析
2018-03-09文静
摘要:云南宜良气候温润,非常适合楠竹的生长,当地民众多以楠竹为材编织竹制生活用品,尤以李加云的工艺竹编最具艺术特色。本文依托民族学、人类学对云南宜良工艺竹编的田野调研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探寻民间艺术田野调研的最优调研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工艺竹编 田野调研 路径
中图分类号:J5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022-03
云南宜良北古城镇北羊街有“竹子之乡”的美誉,宜良工艺竹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加云的家就在这里。笔者带学生到传承人李加云家里调研宜良工艺竹编的艺术特色。
一、调研前期的资料搜集及文献检索
到北羊街李加云家里调研之前,笔者安排学生先进行前期的资料搜集及文献检索。先就宜良的地理特征、地域特色、民风民俗等基础资料进行书籍或网络查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调研时效,避免学生到当地调研时再开始这些已有的调研成果。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前期的资料整理,也便于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调研重心和方向,这样学生在实地调研中就不会忙无目的地调研,同时,使调研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完成前期基础资料的搜集后,学生确定出初步的调研重心和方向后还需要进行文献检索,查找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并针对存在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查找文献资料对云南宜良工艺竹编是否有所涉及,如有涉及,分析出涉及的领域,并查阅其涉及的深度,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将决定学生接下来进行的田野调研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或者将要调研的对象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点。完成以上两个方面,田野调研的前期阶段算基本完成,接下来一个步骤是调研前准备好调研工具,包括获取图片的相机、访谈传承人的录音笔、调研竹编纹样的速写本、测量工具等,做好多维全方面的田野调研准备。
二、实地田野调研及资料的系统获取
通过前期基础资料的搜集,实地田野调研的开展就会顺利很多,学生均带有目的性地对应性开展调研。在此阶段可以将调研分成纵深与横向相结合的调研方式,这一模式学生可以以模版的方式对应进自己的调研计划中。例如一组学生针对李加云工艺竹编的工艺特色进行调研,其程序可以呈现以下路径开展:1.先是调研工艺竹编的材料。李加云有一块儿自己的竹林,种的都是楠竹,分批种植让他非常清楚竹林里竹子的竹龄,他介绍做竹编用的竹子一般是3-5年的壮竹,这种竹子韧性最好,适合将其蔑成极细的竹丝而不易断;选竹时还要注意竹子的光整度,有结疤的部分不能使用,会影响制作出来作品的美观度;竹龄也可以通过砍竹刀敲击竹树的聲音来判定,清脆的“咚咚”声就证明是成年竹子。除此之外,越是精细的编制作品在选竹时更要注意竹杆之间的匀称度,竹节越长,蔑出的竹丝越成,色泽度越匀称。2.调研工艺竹编的编制流程及技法。传承人李加云的竹编作品以器皿为主,有果盘、花篮、发饰、墙饰等形式,其中以鱼缸最为精妙,竹编鱼缸盛满水是滴水不漏,这都得益于他精湛的竹编工艺。[1]李加云认为他竹编工艺的核心就是蔑竹,将竹子竹皮蔑成薄片,薄到放在报纸上可以透见报纸上的字,薄片再被蔑成头发丝粗细的竹丝,经打磨后层层编制才能实现滴水不漏的神奇效果。竹丝的编制根据不同的交叠规律,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编制效果及曲线,这些的控制全在手上的感觉及力度的松紧。李加云介绍,蔑竹是竹编工艺的精髓,这一项工艺需要3-5年,甚至要更长时间的磨练方可成就。
李加云工艺竹编第一道流程就是选竹,在竹林用砍竹刀敲敲点点几个小时方下砍刀,核心即考究竹子的长相、竹龄、竹皮的色泽以及竹子朝阳的方向等,之所以如此考究全因工艺竹编不同器皿的用途、造型、功用的差异。第二道工艺为理竹:将竹子清洗或个别浸泡,然后用蔑竹弯刀将厚薄不等的原竹蔑出不同规格,竹节长的适宜编制,因此厚度最薄,蔑片后再用更小的竹弯刀将竹片蔑成如头发丝粗度的细丝,以备后期使用。蔑竹是整个工艺竹编的精髓和核心,器皿的精致和温润质感也全得益于此。第三道工序即编制环节,根据器皿不同选用宽度不一的竹丝按照不同的奇偶数搭叠编制,此环节精髓在双手的力度即不时的调整竹丝间的松紧,不同的造型及曲度就在这松紧中完成。第四道工序就是染色或浸油增加光泽,并进行局部打磨抛光。全部工序完成后李加云还会在每件作品的底部烙上一枚兔子形象和他名字的印章,之所以会有兔子的形象,只因李加云生肖属兔,也可见李老师诙谐幽默之处。
三、李加云工艺竹编传承路径分析
对宜良李加云工艺竹编的田野调研不能缺失对其工艺传承路径的调研与分析,李加云的竹编基础工艺承于家族代代相传,但成熟时期的作品中还有另外两个重要方面的体现。第一就是李加云在父辈传授的基础工艺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创新与突破,研制出了多种创新的编制技法及图案纹样;另一方面,李加云几年前拜日本竹编艺人八木泽正为师,作为关门弟子,李加云从八木泽正那获得了很多日本竹编工艺的不同艺术特色及工艺技巧,其樱花盘即是日本风格的明显体现。因此在李加云的工艺作品中既有中国最传统的工艺传承,也有外来技法及风格的影响,实属融合创新的经典范作。但从李家云作品深度分析来看,其作品延续出的日本风格并非是完全的复刻制作,就访谈中也得知,李家云老师说起他拜八木泽正为师的缘由时曾阐述过此问题。他拜师日本籍工艺大师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其精湛高深的竹编工艺造诣,感慨于八木泽正可以通过纯手工的方式将竹编工艺上升到如此之高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是钦佩八木泽正对待竹编这一古老或不起眼的廉价材质的真诚的态度。茴香村的村民从不把竹编手艺当成一种可以制作成工艺品的东西,因为其材料的廉价,但通过八木泽正的作品及工艺精湛程度,让李家云老师更加坚定走工艺竹编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再次,李家云在学到日本工艺竹编技艺之后,并非是完全复刻日本竹编工艺制品,而是将其核心艺术形式借鉴到中国传统竹编造型当中。例如李家云在国家工艺展上斩获金奖的作品樱花盘,作品纹样和编制工艺为日本风格,而樱花盘的器皿造型是从中国传统民间的簸箕的造型延伸出来。这也就是为何李家云竹编作品中既能看到日本竹编的影子,又能让人感受到中国竹编的样子的真正原因。endprint
以上为工艺竹编传承人李加云的竹编工艺承续路境分析,但完整的田野调研并未到此结束,系统优化原则及系统完整性原则均要求对系统设计的对象进行多层多点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因此,针对宜良李加云的工艺竹编的田野调研路境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本人是如何承续这一手工技艺的,还需要探究他是如何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传承方式和路境又有哪些,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就田野调研分析看,宜良工艺竹编李加云的工艺传承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纵向路径上:其一,培训当地民众,特别是经济困难或身体有残疾但具备竹编能力的人,这类传承属于公益性质,帮助当地贫困人群脱贫致富;其二,培训中小学生,李加云每周都会到所在村镇的中小学免费教授孩子学习竹编工艺,让他们从小就对自己家乡所拥有的这种独特民间手工艺发生关联并产生兴趣,为今后的传承人做前期准备;其三,到云南境内及全国范围内进行工艺展示及作品参展,通过其作品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竹编工艺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并影响他们参与到这一 民间工艺的后续传承之路上。
四、民间艺术田野调研的反馈机制与价值评估
目前,针对民族民间艺术开展田野调研,在很多艺术院校都是以获取调研资料为调研重点,这往往造成调研成果的不完整性与调研价值缺失。面对庞大的调研资料,调研成果如何进行逻辑梳理?如何从中发现分析得出最有价值的研究空白点?这就需要在田野调研后期进行调研反馈与价值评估的系统设计。[2]首先,针对所有的田野调研资料进行逻辑梳理,进行属性分类,例如调研对象为民族服饰,就需要针对其进行色彩分类、服饰款式分解、服饰穿戴顺序与方法注释、服饰配饰搭配原则与技巧、服饰刺绣纹样分析、服饰面料分析、服飾加工工艺分析等非常详细和深入的不同的纵深研究路径。其次,在以上资料成果基础上,进行反馈机制的核查,即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重新梳理最初指定的研究方向,从基础研究成果中初次合适是否具有匹配性,是否具有调研漏洞及资料缺失问题,除此以外,团队就研究方向进行纵向深入后续研究的方案制定,最后将几个方面归总制表及数据化表现。再次,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深入,确定出后续深入研究的研究路径、方法、研究空白点,将整个田野调研在系统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最终的梳理与完善。至此,一次完整的民间艺术田野调研才能算最终完成,它有多个子系统及层级设定,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进行的一次实地考察与调研。
参考文献:
[1]文静,刘可心.云南宜良工艺竹编的艺术特色及创意产品开发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09).
[2]何星亮,杜鹃.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点、原则与类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