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

2018-03-09古树

新少年 2018年2期
关键词:赋体卓文君辞赋

古树

鲁迅先生说过:“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意思是说,在汉武帝时期的文人之中,论辞赋没有人比得过司马相如,论文章没有人比得过司马迁。其实,这两位司马先生,不仅在整个汉朝是文、赋的顶尖人物,放之整个中国历史,也称得上是文坛佼佼者。司马相如虽然没有司马迁《史记》那样的辉煌巨著,但也绝对是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

●犬子相如

司马相如小的时候,名字叫作“犬子”。这不是后来大人们提到自己孩子时的谦称,而就是实实在在地叫“犬子”这个名字,相当于现在的“狗子”,而且不是小名,他就叫司马犬子。那时候,很多父母会为孩子起些低贱的名字,他们认为这样能让孩子躲避鬼魅、躲过天灾人祸,顺利地长大。

“狗子”同学虽然名字有点粗俗,却是个非常用功的孩子,并且有理想有志气。他从小就习文学剑,努力做个文武兼备的有用之人。年纪稍微大些之后,“狗子”同学觉得这个名字不足以与自己的品性志向相匹配,就决定為自己重新起名字。

司马犬子的偶像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都是关于蔺相如的成语故事,这位蔺相如绝对是位智勇双全的能人,官至赵国上卿。于是,司马犬子就改名叫司马相如。战国时的上卿相当于宰相、丞相,是百卿之首,又被称为长(zhǎng)卿。这样,“司马相如字长卿”的好名字就出炉了。

●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是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这个成语就来自于司马相如的著名作品《子虚赋》。《子虚赋》通过两个人的对话,讽谏了奢靡之风的危害。这两位对话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子虚”、一位叫“乌有”的先生。“子”是古代对老师或者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虚”就是不真实的,“乌有”就是没有。也就是一位“虚构的先生”和一位“不存在的先生”两个人在说话。

可是千万不能小看了这篇虚构的对话《子虚赋》,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文学价值上,它都是辞赋的巅峰之作。它上承赋体名家屈原、宋玉的创作之风,对后来班固创作《两都赋》和张衡创作《二京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汉武帝看到这篇作品后,十分惊叹,立即宣召司马相如进京,予以任用。后来,因为司马相如辞赋上的成就,后人把他称为“辞宗”“赋圣”,大意是说他为辞家里的祖先、赋家里的圣人。

●红拂绿绮

在古代,能独具慧眼、突破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追求爱情幸福的女子被称为“红拂绿绮”。“红拂”指的是唐初“风尘三侠”中的红拂女,她嫁给的男人李靖后来成为一代名将、军神,是个大英雄。而“绿绮”是一把古琴的名字,说的是卓文君的故事,她嫁的人就是才子司马相如。

当时的司马相如还没有受到重用,落魄地背着“绿绮”琴回到了家乡四川。当地有个大富商叫卓王孙,他听说司马相如是个有才华的人,就邀请他去家里作客。司马相如觉得和商人没什么好交流的,并不想去,但在当地县令的再三请求下无奈前往。

大家邀请司马相如弹琴助兴,司马相如就取出绿绮琴,弹了一首《凤求凰》。在座的人们都被乐曲吸引,然而最被琴声打动的一个人,就是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卓文君在琴声中不禁从隐藏的幕幔后面走了出来,与司马相如四目相对,二人一见钟情。尽管当时的司马相如既没有功名又很穷,但执着的卓文君还是选择陪伴在了司马相如身边。

●安边功臣

司马相如因为高超的辞赋水平而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但他并不仅是一位御用文人。在一次次的朝政辩论中,他显示了自己的政治才干,从而成为了汉武帝的重要谋士。

一次,在巴蜀修路的郎中将擅自诛杀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引发了当地骚乱。汉武帝正犹豫派谁去安抚的时候,司马相如主动请命,被汉武帝升为郎中将前往处置。司马相如在骚乱中临危不惧,恩威并施,很快就稳定了民心。

司马相如回京复命后,向汉武帝提出了新的边疆政策。汉武帝觉得非常有道理,又升他为中郎将、持节出使。持节意味着有随机行事甚至生杀予夺的大权,可见他十分受到信任。而司马相如最终不辱使命,兵不血刃地抚平大片少数民族地区,把蜀郡扩大了十多个县的疆域,把诸多蛮荒之地纳入大汉帝国的版图,因此名垂青史。

知识链接——汉赋四大家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和韵律,兼具诗歌与散文的特点。最早的赋体大师是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那时的赋被称为“骚赋”,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屈原的《离骚》。汉朝时的赋又被称为“辞赋”。作为赋体的鼎盛发展时期,汉代出现了很多著名作家,其中成就最高的四个人被称为“汉赋四大家”,他们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责任编辑 赵艳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赋体卓文君辞赋
《文心雕龙·诠赋》“虽合赋体,明而未融”辨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家徒四壁,当垆卖酒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神仙观念在汉代辞赋家书写中的价值体现
向卓文君学习幸福秘诀
卓文君的感人数字诗
“述客主以首引”成因新探
词章与经义
论赋韵批评与写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