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豫东周口地区传统建筑构造

2018-03-09程婧媛

建筑 2018年3期
关键词:土坯木构山墙

文 / 程婧媛

传统建筑的构造形式,是研究传统建筑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将周口地区传统建筑的结构、构造形式以及材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的调研形式,对周口地区传统民居的结构特点、建造技术以及材料的地域性进行总结和分析。

周口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南部,属黄河冲击平原,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处。周口一词源于明代周氏所开设的漕运埠口。周口在当时漕运的影响下逐渐由小村镇发展为南接江淮、北通山陕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也就是现在的川汇区。随着历史的变迁,各地行政区域强化,现在所说的周口即指辖8县1市1区的地级市。

图1 周口叶氏庄园(作者自摄)

传统建筑材料

在建筑材料方面,豫东地区的传统建筑多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周口各地的传统建筑大多采用以青砖、土坯砖、瓦、木材等为主要构件的材料。根据各地区以及各家各户的经济条件有所不同,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也有所不同,较为突出的表现则是在墙体的材料差异上。按材料的不同,外围护墙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青砖墙体、土坯墙体、青砖与土坯相结合的墙体。

土坯在中原传统民居的墙体构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土坯的原材料来自于黏土,是中原地区盛产的材料之一。土坯的制作流程大致为:取土、和泥、装膜、捣实、脱模、晾晒。由于原材料就地取材极为方便,成本低廉,并且制作土坯的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因此,土坯的使用范围量大面广,无论是当地的富人还是一般的平民,都把土坯作为常用的建筑材料。现在在周口淮阳的老城区内,还可以看到以土坯作为墙体材料的民居。

除了砖石和土坯作为建筑材料之外,木材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木材横置,有较好的抗挠曲性能,适合作为建筑的结构材料,而木材竖置则有极好的抗压性能,因此,也可作为建筑的承重材料。中原地区分属于亚热带气候,树木繁盛,盛产木材,其中榆树、柏树、槐树等都可以作为传统民居建筑中常用的优良木材。民居建筑的取材多以就地取材、经济为主,因此,传统民居中也因地域的差异,选择的木材种类也不尽相同。比如周口一代盛产泡桐树,因此周口项城的袁世凯故居中的檩条以及柁梁部分就多以泡桐木为主要材料。

传统建筑承重结构类型

“墙倒屋不塌”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色,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好的抗震性能,就是因为木构架的特殊性质。原始居住建筑的结构体系一般是完全木构架,是指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承重构件全部使用木材。由于传统建筑对木材短缺的反映十分敏感,在清代人口急剧增加,房屋需求量增大,但木材相对贫乏的时期,大部分的普通民居木材使用量有限,木材稀少,就必然价格昂贵,因此之后的民居只在一些富家宅院才保持着需要木材较多的梁柱承重的木构架体系。但普通居民要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而财力有限,就想出了在民居中使用土来作为承重构件的经济实用的方法。自明清以来,砖石在民居建筑中就开始被大量使用,改变了传统民居的承重结构。在建筑承重结构方面,主要有三种结构体系。

梁柱承重的抬梁式木构架体系

梁柱承重的抬梁式木构架体系又称为完全木构架,这种结构形式中,墙体只承担自身重量,并不承担其余的荷载,因此就形成了“墙倒屋不塌”的结构体系。

图2 抬梁式木构架(作者自摄)

砖木混合承重的抬梁式木构架体系

这种承重体系是指柱子和墙体一起承担屋顶荷载的承重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柱子和山墙共同承重,山墙部分的木构梁架和柱子被山墙所替代,以山墙作为承重构件,承担屋顶荷载;二是柱子、山墙和后墙共同承重,这种类型是在第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将后墙的柱子用墙体取代;三是墙体承重。

砖墙承重的抬梁式木构架体系

即房屋无檐廊,前墙和后墙直接承托屋架结构,山墙直接承托檩条,四面墙壁都起到承受荷载的作用。到民国时期,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则不再使用木柱,水平受力仍然使用木材,抬梁式梁架也被简化。

墙体类型与构造

砖墙

砖墙在周口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出现的形式多为实砌砖墙,主要使用在三个部分:其一是板门两侧墙壁,用来提高门框与墙体构造的稳固性;其二是廊心墙;其三是墙体下碱。还有少数的传统建筑中出现了起承重作用的山墙也采用砖墙,由于砖墙的成本相比其他材料的墙体较高,因此,建筑的其他部分则很少使用实砌砖墙。在周口地区,墙体所使用的砖的大小也与其他地区有所区别,袁世凯行宫中出现了两种尺寸的条砖规格,分别是:34cm×17cm×8cm和28cm×14cm×7cm,在叶氏庄园的建筑中出现的条砖尺寸为:31cm×15cm×8cm。

图3 青砖墙体(作者自摄)

图4 土坯墙体(作者自摄)

混合材料墙体

混合材料的墙体大多是指由砖、土坯和石料相混合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墙体材料。目前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周口地区现存的比较多的混合材料的墙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墙的下部分和墙角等重要部分采用砖砌,中间部分采用土坯。另一种则是墙体内部采用土坯,外部采用青砖加固,形成的外熟内生的做法,这种做法是目前周口地区的传统建筑中比较常见的。这种做法的墙体厚度大多在400至600mm之间,坚固耐用,防潮防湿,使屋内冬暖夏凉,保温隔热效果较好,并且材料成本较低,施工方便,经济型好,被当地居民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土坯木构山墙
土坯力学性能及受压本构模型研究
陈沛捷 庄绿妮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木构的味道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1)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3)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4)
乡间土坯
中国早期土坯建筑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