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蒙古手机报》的内容建设
2018-03-08刘霄
刘霄
《內蒙古手机报》(汉文短彩信版)(以下简称《内蒙古手机报》)于2014年8月18日正式开通上线,截止到2018年6月上旬,已经形成了以短彩信版为龙头,微信版、客户端版、微博版多种形态并存的媒体矩阵。此外,《内蒙古手机报》还与部分旗县合作,开通了《内蒙古手机报·察右后旗版》《内蒙古手机报·兴和版》《内蒙古手机报·准格尔版》(也称《察右后旗手机报》《兴和手机报》《准格尔手机报》)。
此外,《内蒙古手机报》还以政府采购的形式代维代建了《内蒙古大学生手机报》(短彩信版)和《内蒙古大学生手机报》(微信版)(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北疆大学生”)。
一、现状
从周一到周五,《内蒙古手机报》每天安排两期内容,分别为《内蒙古手机报》(上午版)和《内蒙古手机报》(下午版);周六和周日各安排一期《内蒙古手机报》(周末版);遇到法定假日,出版《内蒙古手机报》(假日版)。如有突发事件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消息,一般都不定时推发《内蒙古手机报·快讯》。
二、内容建设存在的不足
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营,以及每年的改版工作,从整体上看,《内蒙古手机报》无论是选稿质量,还是栏目设置,都得到了媒体同行和读者的普遍认可。
结合内蒙古日报社与内蒙古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召开座谈会时,大家对《内蒙古手机报》所提的“要让内容再好看一点”的意见,以及2018年上半年旗县版合作方提出的类似建议,同时兼顾在发行推广和广告洽谈中客户的反馈意见,归纳起来,《内蒙古手机报》在内容建设方面,尚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是形式格式化。打开《内蒙古手机报》的版面,版式比较“好看”,各个栏目下的每一条新闻的字数和行数都非常接近,整体感觉“整齐划一”,像是有人专门用一个模具制作出来的一样。这样的“豆腐块”模式,对一些本来可以继续放大的新闻是一种制约,使其无法将读者关心的东西充分展现出来。
二是原创稿件少。虽然《内蒙古手机报》现在有自己的采访团队,但很大一部分稿件依旧来源于新华社、《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等媒体,原创稿件比例较小。
三是时效性差。由于原创稿件少,大部分稿件属于“搬运”而来,这就必然造成时效性的被动,有时候明知有新闻事件发生了,但由于不是自己的原创稿件,只能坐等别的权威媒体刊发后再进行转发。而在转发过程中,又需要层层把关审核,这就又浪费掉了一部分时间,等稿件刊发出去后,其他媒体早已广泛传播开来。
四是没有评论文章。从《内蒙古手机报》的栏目设置看,没有专门的评论版块。有时候会在稿件的下面加一个“小编说”,对稿件所反映的新闻内容进行点评,但由于行文格式和篇幅所限,与真正意义上的评论还不是一回事。
五是缺少监督类稿件。因受手机报这种载体的影响,目前全国的手机报基本没有自己独立的记者证,从业人员有记者证的,要么是其上级单位的记者证,如《重庆手机报》,其采编人员的记者证都是其主管单位华龙网的记者证;要么是从其他平台转过来的人员持有的原平台记者证。由于受记者证的制约,监督类稿件无法正常开展。
六是缺少深度报道。由于《内蒙古手机报》多年形成的版面格局,由众多的小豆腐块稿件组成一期内容,整体版面内容安排,给人的印象就是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能够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深度报道基本没有出现过。
三、在内容建设方面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一)打破字数均等化限制,合理配置每条新闻的篇幅
每一条稿件的信息量和受关注度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根据稿件的特性,打破常规,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不受字数的限制。如一些信息量不大的稿件,完全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如果某一条新闻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像幼儿园老师虐童这样时有发生的事件,完全可以大篇幅展开。一条关注度高的新闻可能远远超过没有可读性的一期内容。
(二)加大原创稿件的刊发力度
鉴于《内蒙古手机报》已经具备了独立采访的能力,就要加强对原创稿件的刊发力度,以“首发”来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关注度,藉此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加大原创稿件刊发力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有效解决时效性的问题。因为你是首发,时效性就掌握在你的手里,只能等你的稿件刊发出去后,别的媒体才能转发。从媒体的运营实践看,不管传播介质怎么变化,内容永远为王,没有好的原创内容,再怎么转发也是别人的东西。
(三)增设评论栏目
评论的功能,是新闻稿件本身所不具备的。紧跟新闻事件,配发评论文章,会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像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各自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一些评论文章,就非常有力度,效果也非常好。有时候,一篇好的评论,远胜一篇新闻报道。《内蒙古手机报》应增设这样的评论栏目,让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特点的评论文章,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将媒体的两个功能——新闻+评论,予以健全。
(四)加大监督报道力度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著名的48字方针,并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提出要求——“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媒体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鉴于《内蒙古手机报》的定位就是“民生与服务”,通俗一点讲就是为老百姓服务。如果老百姓反映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我们的过问、关怀和解决,久而久之,他们会离我们而去,读者就这样流失了。这就需要《内蒙古手机报》的主管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切实从《内蒙古手机报》发展实际的角度出发,借鉴区外手机报的做法,出台相关措施,尽快解决记者证问题,为《内蒙古手机报》的长远发展夯实根基。
(五)做好深度文章
由于版面风格的原因,一些深度稿件在《内蒙古手机报》的版面上无法体现。而随着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渠道的多元化,表面的浅层次阅读,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他们想获得是“丰满圆润”的资讯,或者说,是想获得新闻背后的新闻。考虑到媒体市场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必须对《内蒙古手机报》的版面进行大胆革新,不能再局限于几个固定的栏目,不能再局限于每个栏目固定的几条稿件,如果当期需要刊发一篇深度报道,一期内容只发一篇深度报道是完全可以的。
(六)控制《快讯》的频率
现在的《内蒙古手机报·快讯》是游离于上午版和下午版之外的,随时机动刊发。由于《快讯》的推出,大量有用、可读、关注度高的资讯,适时地传达到了读者手中,是一种较好的传播形式。但根据市场反馈,频繁的《快讯》让一些读者产生逆反心理,感觉一天尽是接收《内蒙古手机报》的东西了——上午固定一期,下午固定一期,《快讯》一期,《快讯》又一期,《快讯》还一期。读者一烦,一个退订信息,就和你“拜拜”了。根据多年的运营实践,除非有特别重要的资讯,否则,一天之内《快讯》不要超过三期,以一期或两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