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云: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路径
2018-03-08李永凤
李永凤
【内容摘要】2012年以来,云计算技术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云计算产业方兴未艾。相比于互联网,云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变革更加深刻。随着云计算越来越专业化,媒体云部署和建设此起彼伏。本文主要从媒体云的概念入手,从云技术的基本特征、云服务的三种模式以及媒体云的发展状况来探讨传统媒体转型的新路径。
【关键词】媒体云 IaaSPaaS SaaS 长江云 津云
新媒介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逐渐式微,影响力日渐衰落。随着大众注意力逐渐转向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纷纷转型以求发展,融合新媒体,拥抱新技术成为必然选择。“融合媒体的发展需要来源于两大技术革命,一是媒体的数字化变革,二是互联网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①连接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逻辑,是新兴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本质特征之一。只有建立连接关系,才能实现传受互动以及受众互动,并借助互动实现内容转发、转载、分享和评论,借助用户传播力,让内容“流转”起来,实现更好的传播价值。传统互联网是机器的连接和内容连接,“移动互联网是人的链接,人的链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②传统媒体失于连接,新媒体以连接为基础,物联网更将网络连接做到极致,实现“万物互联”。媒体智能化趋势可见一斑,智能分发和智能推送更离不开网络连接。没有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就不能实现真正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大互联。③因此,学界和业界纷纷提出并实践,建设媒体云,作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路径。
一、媒体云的概念
说到媒体云,不得不先说“云”。到底“云”为何物?“云”者,无定形也,波云诡谲,变化无穷。“云”与互联网发生关系,许是源于这种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在早期的网络系统设计中,设计师往往画上“云”——随手而作的形状不规则的圈圈——来代表数据或网络之外的一切未知事物。④
随着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云”不再是网络设计师在设计草图上漫不经心画下的未知符号,而有了具体和实质的内容,“云”演变成一种超级计算模式,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一种革命性的全新服务模式。“云是一组计算机或服务器通过网络互联的形式组成的集群”⑤,这个集群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可以让连接的廉价服务器产生超乎寻常的计算能力。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用户借由互联网络使用云端的数据、应用和IT资源。⑥云计算是传统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⑦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就是计算设备和I/0(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离。计算设备在云端,是计算资源所在地(即云基础设施),而I/O设备就在眼前,是用户终端设备,即“云终端”。网络则是连接计算设备和I/O设备的桥梁和纽带,是云计算中不可或缺的计算资源之一。
云的网络架构是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临时组建的动态架构,规模随任务量变化,可随时扩大、缩小,甚至拆除。云计算借助网络连接,引入一种全新的计算资源使用模式。即让人们方便、快捷地使用云端计算资源。为了便于多个用户共享云端资源,云端计算资源需要被池化,以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分配云端的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云终端与云端之间是标准的C/s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通过网络向云端发送请求消息,云端计算处理后返回结果。”⑧对于用户而言,云端资源是无限的,人们可以根据需求免费申请或付费申请任何数量的计算资源,以满足自己的计算要求。云计算产业的精髓就在于将云资源转化为云服务产品,并通过网络允许用户远程使用。
“媒体云”一般指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媒体服务和应用的新兴媒体服务,用户可以在“媒体云”中分布式地存储和处理多媒体应用数据,不需要在计算机或终端设备上安装媒体应用软件,可以像打开网页一样操作制作媒体文件,从而减轻了用户在软硬件设施维护和升级上的负担。⑨如新华三媒体融合平台总体架构包括私有IaaS服务、专有IaaS服务和公有IaaS服务。
二、媒体云技术特征:专业、开放、高效
在新媒介技术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纷纷触网,网络资源自建成本高昂,网络技术迭代快速,技术门槛不断提升。传统媒体自身无法保证技术系统建设、升级和管理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引进技术和人才都需要大量配套资金。这在传统媒体式微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传统媒体的技术投入和建设需要纳入规划轨道,并进行公开招投标,周期长,效率低。网络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互联网应用的升级换代更是频繁,技术转换和更新的周期短,效率高。每一轮技术更新,传统媒体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还要进行相关的技术维护和人员培训投入。而这种投入往往在还没有收到成效的時候,已然过时。云计算服务公司具有完善的资源部署,可以高效完成硬件更新和软件升级。借助云技术的SaaS服务,传统媒体可以将云网络建设和管理,托管给专业的云技术公司,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传统媒体的技术体系是封闭性设计的,各个广播电视台,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自建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采制和发射。实现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尤其是融合互联网的渠道、工具和能力,需要开放性的技术架构来支撑。封闭式的网络架构应付系统内部的互联互通尚可,却无法支持外部资源集成和外部连接。云计算技术开放式的技术架构,可以随时捕获用户反馈,调整或撤销特定的业务模块,提高云平台的市场灵活性和反应效率。
媒体云专业、开放、高效的技术特征,恰好解决了传统媒体的技术和人才短板。传统媒体无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部署和管理媒体云的基础设施,平台层和软件层也可以使用租赁实现,为媒体节省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云计算就像互联网上的“煤水电”,为传统媒体的核心内容生产提供大量的互联网资源,并确保业务的快速迭代,传统媒体只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云服务模式。
三、融合媒体云服务模式:laaS、PaaS和SaaS
IT技术系统是分层设计的,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平台层、软件层和数据层。云服务的服务模式IaaS、PaaS和SaaS就是基于这种技术架构的分层设计而形成的。云服务的基础原则是:云服务提供商只提供出租层及以下各层的建设和管理,上层建设和管理由云服务使用者来完成。媒体云的技术架构往往兼具三种服务模式,如长江云平台包括IaaS、PaaS和SaaS三个层次。
(一)IaaS服务模式
IaaS服务模式下,云服务供应商只提供物理层的建设和管理,即完成基础设施部署和建设。基础设施层是媒体云的底层架构,用户可以在其上部署自己的专业化内容生产平台,自行安装操作系统、运行中间件和平台应用软件,建设和管理资源数据库,从而实现平台层的专业化建设和自主调配。当然这需要具备一定的IT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长远来看,媒体云化是必然趋势,关键问题是以自建还是租赁的方式上云。IaaS服务模式,传统媒体自主权比较大,可以进行混合云架构,实现多种云形态共存。媒体云实践基本采用这种模式,兼容媒体私有云、媒体专业云和公有云。
媒体私有云主要是媒体内部自建的云技术系统,用于完成内部内容生产系统向云生产系统的过渡,也是对媒体内部既有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在过渡时期,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还无法完全在云端实现,私有云主要承载内容生产和内部沟通机制,也可以提升媒体云的系统安全性。专业云租赁公有云的基础设施,并借助其云平台,承担媒体内容的互联网运营,作为媒体与媒体、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平台。专业云可以集成多家媒体机构,建设云上媒体联盟。如津云的融媒模块,融合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天津22个广播电视媒体。任何时间和地点,用户登录津云,即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爱好,自主选择相应的媒体获得信息、知识和娱乐。公有云主要是指阿里、华为、亚马逊等公司提供的云服务平台。媒体根据自身资源和需求情况,选择租赁公有云的相应服务模式。
(二)PaaS服务模式
PaaS服务模式下,云服务提供商负责物理层和平台层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云服务使用者只要在云平台上安装应用软件,即可开展相应业务。开放性是面向媒体的PaaS平台的核心特质,即它同时支持多个用户使用。当然,任何一个用户的流量过载都会影响其它用户的使用体验。平台应用层位于IT系统的中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借助中间件,顶层SaaS只要部署在PaaS上,无需与底层IaaS对接,PaaS也可以同时接人不同的IaaS平台,这对融合媒体云平台的搭建至关重要,也是媒体云能够兼容私有云、专业云和公共云的关键所在。
PaaS服务模式成熟度相对低,早期PaaS提供商会限制开发者的指定平台堆栈和底层基础设施。新型PaaS开放性提高,开发者可以自主选择基础设施,并借助API接人大量第三方解决方案,增强平台的内容处理能力。媒体内容的转码、编辑、渲染、直播、点播等功能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PaaS可借助云存储实现媒体资源的集中管理,从而实现媒体资源的云共享。PaaS的开放性和云存储的海量性,可以确保来自不同媒体、不同部门、不同渠道的信息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协调共享,工作人员登录平台就可以调用权限对应的各种资源。为应对不可控的风险因素,PaaS还可以实现媒体资源的异地存储和多重备份。PaaS借助用户识别系统,对用户进行统一认证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用户权限,开放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对使用者的智能化管理和定制服务。
(三)SaaS服务模式
SaaS,软件即服务,即将云服务系统的应用软件层出租使用。SaaS云的物理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由云服务提供商部署和管理,用户登录云端,就可以直接使用,软件的安装、维护和升级都不用用户操心,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的技术门槛,扩大云平台的普及范围。SaaS非常适合提供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类软件、办公软件及工具类软件,如文档格式转换、视频转码等。随着网络延时不断降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可以云化,SaaS的服务范围和领域也会逐渐扩大。
媒体云的SaaS服务模式有云新闻、信息共享、内容聚合、互动与反馈、大数据分析等。借助云新闻系统,新闻工作者可以快速调用云端资源,包括内部数据库资源和互联网资源,进行融合新闻创作,还可以实现新闻作品的快速审核和签发。信息共享服务主要是借助云端的存储和分发能力,实现资源在媒体之间的快速流转,从而提高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信息流转成本,处在不同空间的新闻工作者也能无障碍地协同作业,有效促进媒体间和区际间新闻合作与交流。内容聚合服务可以抓取特定关键词、特定类型、特定主题或特定媒体的相关内容,并将其重新组合为新的信息列表或网络专题,以供媒体人员和受众使用。内容聚合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追踪社会热点、网络舆情和受众反馈,这些信息对媒体业务改进具有参考价值。互动性差是传统媒体区别于新兴媒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借助云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媒体与媒体、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間的互动,还可以实时抓取这些互动反馈信息,并清晰地展示出来,从而提升媒体内容生产的现实针对性。随着云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协同发展,并不断融合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化分发、智能推送、定制传播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四、从媒体云到综合云:传统媒体的华丽转身
云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相加到相融的过程。首先,将云技术作为内部优化策略引入媒体架构,旨在提升内容生产和管理效率,整合媒体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多屏互动。其次,借助 云技术实现媒体相融,打通媒介类型限制,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将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融于媒体云的技术框架,并与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打造具有高度综合性和智能化的综合云平台。
“长江云”是湖北广播电视台官方门户APP,也是湖北官方政务信息汇聚平台。2016年2月,“长江云”升级为“新闻+政务+服务”的综合云。“长江云”汇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两微一端,打通媒体界限和地域界限,构建省市县三级“移动政务大厅”,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移动政务办理,成为区域性生态级智能化媒体融合平台。目前,“长江云”已汇聚全省各地广播、电视、电子报、网站和“两微一端”产品8112个,各级党政部门有1941家,省直部门74家,打通九大类58小类152项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接口,节省群众时间,提升服务效率。?“长江云”具有“汇聚”——汇聚全国、湖北新闻资讯、“连通”——连通政府与群众,媒体与受众、“服务”——服务百姓生活三大功能,使之成为“智慧湖北”的重要建设成果,未来亦可成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津云”是在天津市委领导下,整合天津主流媒体资源,建立“立足天津、宣传天津、服务天津”的综合云平台。“津云”中央厨房凭借“津云记者”采编系统打通媒体界限,实现统一的新闻采集、生产和调度,建立开放、灵活、高效的新闻协同生产机制。“津云”汇集天津主流媒体、各级政府部门、各高校1752个自媒体资源。?“津云”的“云上”模塊,连接区政府、委办局、国资系统、高校等政府、职能部门和海外媒体平台,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性关注。用户还可以进入政府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移动桌面办理相应业务。在“津云”的“问政”功能区,市民可以向各级市委书记、市长和委办局领导提问、投诉和建议,并随时查看反馈结果,反馈结果对所有“津云”用户开放,接受监督,真正意义上实现“阳光问政”。在民生词典功能模块,用户可以随时查询法律司法、权益保护、文化体育、财务税收、经营许可等民生问题的办事流程。
综上所述,“长江云”和“津云”都是媒体云、政务云和服务云的融合云平台。从“媒体云”到“综合云”的迭代升级,传统媒体融合转型才能真正触及新兴媒体的思维本质,实现运营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发挥媒体的平台功能,实现“新闻+政务+服务”的互通互联。未来媒体云的部署重点在连接用户,再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力量,实现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的质变。
注释:
①远见者赢未来——新奥特云视ONAIR全媒体云平台助力融合媒体新时代[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09):158-159.
②余来文、林晓伟、封智勇、范春风.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1.4.
③余来文、林晓伟、封智勇、范春风.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1.28.
④查尔斯·巴布科克著,丁丹译.云革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1.
⑤杜毅.云计算的概念[J].商,2015(38):211.
⑥唐川.浅谈云计算的概念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0):90-92.
⑦余来文、林晓伟、封智勇、范春风.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1.98.
⑧王良明.云计算通俗讲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6.38.
⑨范晓俊、汪海波.地市广电台“媒体云”技术的应用思考[J].数字传媒研究,2018 (04):77 -80.
⑩唐家鹤.从基础资源层看融合媒体云的发展[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7(06):12-18.
?朱昊.“长江云”:构建区域融合新生态的实践[J].中国广播,2017 (10):17-19.
?梁波.“津云”中央厨房运营探索与实践U].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2):117-119.
参考文献:
[1]余来文、林晓伟、封智勇、范春风.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2017年1月第一版.
[2]查尔斯·巴布科克著,丁丹译.云革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
[3]王良明.云计算通俗讲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6月第二版.
[4]黄凯.云计算系统与人工智能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
[5]王见、赵帅等.物联网之云——云平台搭建与大数据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第一版.
[6][美]Michael J.Kavis著,陈志伟、辛敏译.让云落地——云计算服务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