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宣传报道的4个辩证关系

2018-03-08沈晓莉

新闻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宣传报道自治区

沈晓莉

典型报道,是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的主打新闻体裁。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媒体在做好典型宣传报道中,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力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从近几年新闻阅评工作的角度来看,主要在处理好4个辩证关系上有所突破,值得总结推广。

一、处理好政治高度与民生温度的关系

政治站位是典型宣传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的遵循,是典型宣传的统领,起着总揽全局的作用。要从政治高度做好典型宣传,根源来自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2015年4月22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草原发生火灾。在当地军民扑救这场来势凶猛的草原大火中,西乌旗农牧局局长吉日嘎拉冒着熊熊燃烧的大火,用身体压下网围栏,为逃生的农牧民趟开了一条通道,保护了在场数十名群众安全撤离,自己却被大火吞噬了年仅42岁的生命。这一事迹被地方媒体首次披露后,随即引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区内所有媒体的热切关注。大家一致认为,吉日嘎拉在生死抉择关头能有这样的壮举绝非偶然,日常工作生活中肯定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感人事迹。从这一判断出发,自治区各主流媒体很快将其作为重大典型,组织进行大规模的集体采访。从当年5月11日起,各级各类媒体接连推出大型报道,传统媒体、新媒体一起上阵,特刊、画刊、专题,乃至文学创作连续推出,对英雄形象进行了立体化、精细化的打造。短短10多天的时间,蒙汉文字发稿量即达200多篇(条),形成了舆论覆盖之势。

在形成强声势舆论引导的同时,各媒体在随后的深化宣传报道中,坚持政治引领的高站位姿态,把吉日嘎拉日常工作中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助人为乐的事迹,以小故事的形式连续推出,并与当时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紧密联系,进行深入阐释,取得了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

在坚守政治高度,强声势推出的这一典型的过程中,内蒙古媒体还特别注重整个宣传报道的深度表达。内蒙古日报蒙汉文版摘发吉日嘎拉生前的日记40多篇。这些日记,是吉日嘎拉在基层工作期间,为当地牧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真实记录,接地气、有故事、有情感,质朴浅白,生动感人。媒体以“日记+点评”的形式发布,从而使英雄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戴融合于一体,强化了典型宣传的可信度,典型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满,更加富有民生情怀,有力推进了自治区各行业各个层面学习英雄活动的深入开展,媒体的职责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处理好大局意识与新闻规律的关系

以大局意识做好典型宣传,就是围绕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典型事件的新闻报道。2014年4月,内蒙古媒体在党委宣传部的统筹下,联合策划推出苏和的典型报道。

苏和是阿拉善盟原政协主席,官居正厅。10年前,还不到60岁的他,主动辞官退休,离开条件优越的城市,去到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的不毛之地,在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植树造林,一千就是10年。10年来,老俩口成功植树3500株,种植梭梭29万多株,在沙漠中造出一片绿洲。

这一典型,此前在自治区范围内各媒体都做过零星的报道。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全局发展的地位。内蒙古自治区无论是草原,还是沙地,都是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牵动全局的特殊意义。如何让苏和的事迹在更大范围内有效传播,自治区各媒体根据自治区党委的要求,由党委宣传部作出具体部署,从当年4月25日开始,延时近两个月,重磅推出相关报道。

为了取得全局性传播效果,自治区各媒体在报道苏和事迹的同时,组织社会反响和学习、讨论的报道。尤其是在干部队伍中开展的“学习苏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言论引导与对苏和生活细节的挖掘,诠释先进模范人物的核心价值,引发了上上下下的热议和思考。

为了不断拓展延伸典型人物的影响力,各媒体都开了专栏,制作了专题,如“苏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说苏和”等,以及一些部门举办的苏和现象理论研讨等活动的报道,一直延续到2014年年底,从而使这一典型宣传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链条。

在把握全局、关照全局的基点上,采编人员还特别注重对新闻规律的科学把握。比如,真实性是最重要的新闻规律之一。苏和是领导干部,属公众人物,熟识了解他的人很多。所以,在选取新闻素材中,各媒体坚持用事实说话,坚持故事化、情感化、细节化的表达方式,不贴标签、不无端拔高,力避概念化、鉴定式的语言陈述。在把握时度效方面,坚持时机优先,不抢新闻;坚持对典型人物的评价口径一致、分寸与火候一致;坚持社会效果第一,在宣传报道的针对性上动脑筋下功夫,从而将时、度、效统一起来,体现出导向力与感染力的有机统一。正是因为媒体这些理念的成功实践,在苏和这一典型的报道上,各方面的反响,包括坊间的议论,都一直呈现积极向上的舆情态势。苏和的形象树立起来了,干部队伍学习苏和精神,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精于担当的风气,也在热议和沉思中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重大典型与一般典型的关系

“典型宜多,综合宜少”,是毛泽东总结的一条重要新闻报道经验。典型报道,来自于完成任务过程中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新闻报道也有同理。一个典型报道,其引领示范意义更为突出。因此,典型宣传的概念,不单指重大的影响全局的典型人物,作为新闻事件而言,也包括一般的常见的工作典型,还包括新闻报道中多用典型和实例去阐释印证主题思想的做法。因此,处理好重大典型与一般典型的关系,也是做精做实典型报道的题中应有之意。在这方面,内蒙古各级各类媒体自十八大以来,除了集中优势兵力,策划推出重大典型,并通过理念、内容、形式上的创新,让重大典型产生重大影响外,在日常宣傳报道中,还特别重视一般典型的宣传。比如,2017年2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三周年,以“草原儿女心向党”为总栏题的宣传报道,就是一次以典型为主打内容的大型采访活动。自治区主要媒体在近一个月的活动中,各盟市、各行业的典型报道占到了整个报道的七成以上。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台的广播电视新闻同题播发的系列故事就有10集之多。这些故事涵盖了北疆生态屏障建设、农牧业现代化、民族团结等多个范畴,极富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小故事诠释了大道理,三年来,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使不断进取的整体变化,通过一个个小典型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反映。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回信,赞扬和勉励乌兰牧骑队员们扎根基层,长年累月在草原深处为牧民演出和提供生产生活服务。这一重大主题宣传,内蒙古自治区各媒体统一以“永做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为总栏目,作为全局性重大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在综合宣传报道60年来乌兰牧骑的基本经验、发展历程的同时,各媒体又在全区90多支乌兰牧骑中通过深入采访,用多种体裁、多种形式报道了其中32支乌兰牧骑、100多名队员的典型事迹。在重大典型的统领下,用小典型,用具体的人和事,映衬大典型的辉煌。大小典型的交錯报道,形成各显其长、相得益彰的放射效应,从而让这一重大典型在各族群众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乌兰牧骑的整体形象更加光彩夺目。

四、典型报道与综合报道的关系

作为典型报道,对于提升媒体“四力”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不能因此而贬低和削弱综合报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综合报道起着梳理成果、总结经验、指导全局的重要作用。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央视等央媒,在综合反映国家发展大趋势、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方面,发挥的强力舆论引导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宣传模式。因此,正确运用典型报道与综合报道的新闻体裁,做到适度和互补,是所有媒体应该高水平解决的一个问题。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媒体宣传报道的大考之年。要将自治区70周年的成就和基本经验通过媒体完美呈现,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科学把握精确处理好典型报道与综合报道的关系。为了做活这一条,自治区各媒体在年初策划中,通过拟定选题、筛选典型、分兵把口等举措,一一落实到媒体各部门,落实到承担任务的每名记者。

在综合报道方面,《内蒙古日报》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推出大型政论式通讯7篇,以“塞北屏”的署名发表,总计5万多字。广播电视推出“壮丽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大型直播节目,总时长达3小时。这两组报道全景式展示了自治区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示出强劲的导向力和影响力。

在典型报道方面,从当年5月份开始,有节奏推出英雄模范人物、重大事件回眸、重要先进单位等各类典型50多个,用新闻个例描绘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显示出宣传报道的深度。

综合报道总揽全局,典型报道回应综合报道的主题思想,各显身手,融合发力,共同打造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媒体传播盛宴。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宣传报道自治区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乌兰牧骑进校园
玛奈乌兰牧骑
光荣的乌兰牧骑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11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获批
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宣传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