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日语能力测试对日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以《日语精读》课程为例
2018-03-08杨微
杨 微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3)
引言
日语能力测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于1984年建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于同年开始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实施。该考试从2010年开始改版,每年举办2次,特别是在考试题型和分值比例方面做了较大调整。该考试一直是我国日语专业学生普遍接受、最为重视的考试之一,影响范围广泛。新日语能力测试的新改革必然对日语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分析其对教学的正负反拨作用、如何抵御其负面反拨作用对推进日语教学意义重大。
一、语言测试理论史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正确培养,而语言测试则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正确测量。世界语言测试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科学语言测试或传统语言测试阶段(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教学上多采用传统的语言翻译法,侧重讲解语言知识。相应的测试形式完全以教师和命题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第二阶段: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或现代语言测试阶段。这一时期的语言教学是强调掌握语言技能的听说法,强调掌握语言技能,相应的测试强调的是考点不超过语言自身,强调的是语言现象的分离处理。
第三阶段:交际语言测试阶段。这一时期认为语言教学不能停留于教知识、教技能,而是要教能力。相应的语言测试要测量的是学习者与人的实际交际能力。
二、新日语能力测试
日语能力测试在日本国内由考试实施委员会,决定其方针、实施计划、考试内容及证书的授予标准等。在我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很多学校以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日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结果。
(一)新日语能力测试认定标准
旧日语能力测试要求应试者掌握高级语法、汉字(约2000字),词汇(约10,000词),掌握社会生活必须的综合性日语能力。新日语能力测试对语言知识不作具体数量要求,而是以听、读两方面的具体语言行为为评价对象。要求应试者能够理解广泛题材中涉及的日语。读解部分,要求应试者阅读各种广泛题材的新闻评论等逻辑性较为复杂、抽象的文章后能够理解文章结构及内容;听解部分,要求应试者听取自然语速下各种广泛题材的完整对话、新闻、讲义等之后,能够理解题材的展开逻辑、内容、人物关系、逻辑结构等,把握其大意。
(二)新日语能力测试计分制
旧日语能力测试试题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文字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分值比例各100分。总分400分,合格分数线为一级280分,2级及以下240分。
改革后,四个部分的基本框架基本保留,但各部分的比例以及题型都出现了较大变化。语法与文字、词汇一起并入“语言知识”,分值60分。阅读和听力各60分。总分180分,N1级合格分数线为100分,N2级及以下,合格分数为90分。新日语能力测试在计分制方面同时设置了小分合格线,不仅总分要满足合格线要求,各部分的小分也均需达到要求的合格标准,才视为考试合格。
(三)新日语能力测试的试题内容
新日语能力测试在题型方面也有很大改革。
(1)语法部分新增了句子中的语法和文章中的语法考核题型。句子中的语法即语法排序,需要应试者把握句子意思。文章中的语法是在语篇中考察语法功能。
(2)阅读部分增加了信息对比和信息检索类语篇。信息对比是指围绕某一话题给出两篇观点不同 (完全不同或部分不同)的文章,要求应试者把握各文章观点及比较异同。信息检索类文章是给出广告、海报、说明书等材料。
(3)听力部分增加了即兴问答题型。即新的日语能力测试不仅要求学生能听懂语音材料信息,还要具备语言应对能力。
(4)文字词汇部分减少了对汉字读音的考察比例。
三、新日语能力测试与日语教学
(一)新日语能力测试对日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从新旧日语能力考试各部分值的变化可知,新日语能力测试降低了文字词汇与语法部分的占比,增加了阅读与听力部分的分值比例。可见新旧日语能力测试顺应 “交际语言测试”的趋势要求,测量的是学习者实际交际能力。
从新日语能测试各部分试题内容变化看,语法部分句中语法和文章中语法的考察题型,体现了在实际语用中考察语法功能,符合“交际语言测试”要求。阅读部分信息对比类和信息检索类题型的出现及其文章题材的倾向性,体现了试题对实际应用性的导向。听力部分即兴问答题型的增加也反映出新的日语能力测试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倾向。
由上述分值变化和试题内容变化两个方面来看,新日语能力测试撇弃了“心理计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框架,测试强调的不是语言现象的分离处理,而是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
接下来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专业《日语精读》课程测试题型及分值比例的变化为例,具体分析新日语能力测试对日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日语精读》课程终结性考试测试题仿照新日语能力测试题型,进行了题型改革。具体详见下表:
表1 《日语精读》课程测试题型变化
(二)新日语能力测试对日语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
新旧日语能力测试多年来一直延续了选择题的形式,新日语能力测试虽然在试题内容方面做了很大改革,但对口语水平及写作能力的考察仍是欠缺的。而口语与写作是更直接的、更具实践交际能力的能力。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在各课程自身的考核设计中应填补该空白。
四、抵御负面反拨作用措施
笔者认为要抵御影响力重大的新日语能力测试对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需要改革考试内容及发表项目的实施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改革考核内容
本校日语专业《日语精读》课程在测试内容及分值比例方面的上述变化充分体现了新日语能力测试对日语课程测试的直接影响。为抵御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校日语专业该课程探索了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及内容设定。首先是对课程成绩构成的改革,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比例为6:4。在日常课程形成性考核部分,主要体现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环节。以成绩为导向引导学生对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的重视。具体内容构成如下:
1个三级项目占20%,2个五级项目占20%,期中考试成绩10%,平日作业与测试占10%。以《日语精读(一)》为例,其三级项目题目为“访谈”,要求4-6人一组,选取某一话题仿照“焦点访谈”节目以小组形式展开论坛式讨论。两个五级项目分别以“从照片看时代”和“家乡美”为主题,展开发表会。
这样的课程考核内容设置符合交际语言测试阶段的测量学习者者与人的交际能力的测试要求。是对日语能力测试中无法体现的测试能力的补充,能平衡学生过于重视能力考试而忽略口语交际能力的学习重心。
同时,由3.1中的表1可知,该课程在终结性笔试测试试题的内容构成方面也增加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观题型,即补全句子和日汉互译题型,且占比达20%,能反映对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
(二)改革实施方式与评价标准
本小节以本校日语专业《日语精读(一)》的三级项目为例,探讨发表型项目的实施方式与评价标准。
首先,关于分组。先由构成两组人数的学生派代表从众多论题中抽选一个访谈题目。之后各个成员围绕该论题查找资料并准确相应的备用书面文稿提交。教师予以语言修改。之后具体分组以抽签的形式当场形成两个组进行访谈。这样的分组形式保证了项目模拟的真实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其次,关于评价。教师评价由对文稿的写作能力评价和现场反应的思辨能力及语言现场使用能力评价三部分构成。写作能力又包括语言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对论题理解能力两个方面的评价。思辨能力即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使用能力即真实应用过程中表达自我观点的清晰度。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简述语言测试理论发展史、对比新旧日语能力测试内容及分值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日语能力测试对教学的正反反拨作用。并以本校日语专业 《日语精读(一)》课程为例,从笔试试卷试题构成及发表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评价方法两方面提出了抵御新日语能力测试对教学负面反拨作用的方案。
[1]杨秀娥,王秋华.日语测试与日语教学的相互作用关系—由大学日语四级考试和国际日语能力考试谈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2]王丽芳.国际日语能力测试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日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3]黄莺.中国近十年日语测试研究述评[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4).
[4]张卫.国内日语测试的回顾和现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2).
[5]董杰.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语法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