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活血散中芍药苷的含量
2018-03-08陈丽艳
陈丽艳
(福建省福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福建 福州 350007)
活血散是福州市盘屿中医骨科医院的自制药品,由乳香、没药、赤芍等十几味中药经加工制成,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伤筋及骨折肿痛等。现行质量标准中没有含量测定项。赤芍为活血散的主药,在处方中起祛瘀止痛、凉血消肿之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芍药苷[1]。为了更好地控制该制剂质量,本文参考有关资料[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活血散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紫外检测器,自动进样器,柱温箱)(日本岛津公司);KQ-500WDE三频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公司);Milli-Q-Reference超纯水机(法国密理博公司);BP211D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公司)。
1.2 试药与试剂 芍药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36-201640,含量 96.4%)。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活血散3批(福州市盘屿中医骨科医院,批号:161201、161203、161204)。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ODS柱(250 mm×4.6 mm,5 μm,大连依利特);流动相:乙腈-0.1%磷酸(14∶8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 ℃,进样量:20 μL。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的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20.24 mg,置50 mL棕色量瓶中,加稀乙醇溶解,制成0.39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贮备液。精密吸取该贮备液5 mL置50 mL量瓶中,用稀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混匀,取约1.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250 W,33 kHz)1 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2.2.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根据处方制备不含赤芍的阴性样品,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活血散阴性对照溶液。
2.3 专属性考察 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按“2.1项”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色谱图见图1~图3。结果显示供试品中芍药苷分离度好(分离度大于1.5),阴性溶液无干扰。
2.4 线性范围 精密量取“2.2.1项”下的芍药苷对照品贮备液,用稀乙醇稀释成 3.90、7.80、19.51、39.02、58.53、78.04 μg/mL 梯度浓度溶液,分别进样20 μL。以芍药苷峰面积对溶液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A=2.595×104C-1.006×104,r=0.9996。可见芍药苷溶液浓度在3.90~78.04 μg/mL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
2.5 精密度实验 取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每次 20 μL,记录峰面积,RSD=1.52%,表明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实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每隔2 h进样1次,共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RSD=1.52%,由实验结果可见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是稳定的。
2.7 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批号(批号161201)活血散样品,共6份,按“2.2.2项”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记录峰面积,结果芍药苷的平均含量为1.70 mg/g,RSD=1.85%。
2.8 加样回收实验 取同一批,6份已知含量的活血散0.75 g,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芍药苷对照品,按“2.2.2项”供试品含量测定法依法测定,计算回收率。见表1。
2.9 样品测定 取3批样品,按“2.2.2项”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的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芍药苷含量,见表2。
3 讨 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根据主要成分的紫外吸收光谱,芍药苷在波长230 nm处有最大吸收,在这一波长下测定,样品中其他化学成分未见干扰,故本实验采用230 nm作为测定波长。
注:A芍药苷。
图2 供试品HPLC色谱图
图3 阴性样品HPLC色谱图
表1 芍药苷回收率实验结果
表2 3批活血散样品测定结果(n=3)
3.2 流动相的选择 比较3种不同流动相,A:乙腈-0.1%磷酸(14∶86),B:甲醇-水(15∶85),C:乙腈-水(15∶85),选择流动相 A,芍药苷峰形对称,与其他成分峰分离良好。
3.3 提取方法的选择 比较回流提取与超声波提取,二者差别不大。考虑到超声波提取操作简单,受热温度低,故选择超声波提取;曾以甲醇、稀乙醇及水超声提取,结果表明稀乙醇提取芍药苷含量最高,因此采用稀乙醇提取;考察了不同时间提取效果,发现1 h提取率最高,故选择超声1 h。
[1] 陆小华,马骁,王建,等.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4):595-60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