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启发思维 让物理课堂有声有色

2018-03-08殷胜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热量物体物质

殷胜莉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初级中学,江苏溧阳 213341)

1 问题无价值,思维含量低,学生无须动脑筋

例如学习“内能”概念之后,师: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是吗?

生:是。

师: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吗?

生:是。

如果这样的低级问题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脑疲劳,久而久之还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笔者在同很多已毕业的学生交谈时,一个不变的话题就是问他们中学阶段记忆最深的课是什么样的。他们普遍认可的是“有意思、气氛活跃、思维发散”和“师生互相交流”的课。经过仔细思考,这其实不难理解,课堂互动,交流多,人的思路就会随之打开,学生自然喜欢。布鲁诺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对于一名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有思想含量、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以“四两拨千斤”激发学生的思维。

2 问题一提出,快速地急于让学生回答,没有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应多等待一分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们经过思考而得到答案。切忌问题一提出就叫学生快快回答,或是一两个学生举手就迫不及待地请他们回答。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启发、暗示,然而,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进行多深呢?

对于教师而言,会花许多时间钻研教材,许多问题已经思考得比较清晰,觉得很简单。教师将这种感觉带到课堂上,往往会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回答问题,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是些很简单的题目,然而,学生却难以回答得好。教师便更仔细地启发,直到学生说出他希望的答案,甚至教师直接说出答案。

3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强化为简单的对与错,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拓展、迁移不够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不能简单地以 “不,这不对”,“很好,很正确”来作为应对。持续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对与错的强化,必缩短学生的回答,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教师想要的东西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额外的指导和引导,没有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或推论,更没有体现教学开放式的含义和发展。教师的应对策略可以如“嗯,这是一种想法,还有其他想法吗?”“非常好,我们能把他的想法扩展吗?我们还能不能补充点什么?”“假如我告诉你……”“很好的想法,但是我们如何解释……”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答案的长度增加了,学生被引导的答案数量增多了,推论性思维的数量增加了,通过支持与鼓励,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的继续学习。

4 课堂提出的问题能引导、诱导学生自觉的开动脑筋,展开对问题的思维活动

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引入,还是物理规律的建立,都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进行“提问”,例如12.3物质的比热容的教学,比热容的概念,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理解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教师须深入钻研教材,围绕重点难点启发学生。笔者设计的探究活动“探究物体吸热的影响因素”,问题如下:

师: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

师:以烧水为例,猜想水吸热的影响因素,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较,谁花的时间长?

生:一壶水。

师:把一壶水烧开和把这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较,谁花的时间长?

生:烧开。

师:烧水时间的长短反映了什么?

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生答:水吸收热量(Q)的多少。

师:根据生活经验,哪些因素影响水吸收的热量?

生:质量和温度。

师:什么温度?水的初温?末温?能否深入思考后考虑是什么因素?

生:水升高的温度(△t)/温度的变化(△t)/变化的温度(△t)。(教师对每种回答报以欣赏和赞赏)

师:根据生活经验,物体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物体吸收热量除了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可能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还有要补充的吗?(给学生时间思考)

生: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师:好,那么我们探究一下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的关系,你们利用什么方法来研究问题?

生:控制变量法。

师:如何控制相关变量?

生:控制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师:很好,这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不同方法吗?

生:(思考)并试着回答,控制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物体升高的温度。(生一致肯定其想法)

师:怎样比较物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你利用什么方法呢?

生:相同的加热方式,观察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师支持并赞)

师:接下来根据两种方法,我们分成A、B两组设计实验,探究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升温吸热现象,需要的器材已准备好,还需要什么可以向老师要求。并先设计好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A组:质量相等、升温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热量不同。

B组: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师概括: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吸热升温的本领是不同的。从而引入比热容这个概念。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课程目标和时代要求。

[1]张建祥.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7(9):154.

[2]谢生强.浅析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7):31-32.

[3]华旗.初中物理课堂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索[J].学周刊,2016(31):40-41.

猜你喜欢

热量物体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剧烈运动的热量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热量计算知多少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