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球对话主义对外国文学的影响
2018-03-08王光碧
王光碧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全球对话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识范式,既坚持现代性的主体、理性、普遍、终极,也不否定后现代的差异、他者、身体与过程,而且承认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超越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全球对话主义不仅能够看到在全球化的剧烈浪潮中,看到同一与差异、融合与并存的复杂现象,有了这样的研究视角,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外国文学的创作背景,研究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中,人与人处于“趋零距离”的相处模式,这些变化对于外国文学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1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也如井喷式的发展。通信、交通、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已经是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生存论问题。理论研究者将如何面对这个具有时代性的问题?这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解决。在全球化的对话时代,各种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有了及时性和“趋零距离”的结构特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人们更多、更方便的互换想法。因此,全球共有的条件为全球之间的对话交流提供了条件。全球化,已经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对话,它的对话范围不再仅仅是一个局部范围。它不仅仅是现代性的对话,又不仅是后现代性的对话,全球化的时代又是“全球对话主义”的时代。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问题,而学术界就会针对这个时代问题展开讨论。 “在全球对话主义”的时代,外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向问题。
2 全球对话主义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不可扭转的全球化大趋势。在这种剧烈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中,形成了洲际之间或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流动,并且这样形成了一个多层互动的局面,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探讨这个全新的时代,讨论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交流对话。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通过对话,人类得以存在、发展。作为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一种教育的类型、一种论述策略、一种影响极为深远的独特文体,“对话”是人类不断的探索真理以及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真正的对话是指通过说话者的陈述,敞开自己的心灵,向对方传递自己的想法,是人与人之间敞开心扉的交流,这时,才会出现真正的共同语言。对话理论是一种行为哲学,对话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行为活动。
全球对话主义,本质上是本体论的对话主义。在全球化的对话过程中,它超越或是摒弃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以一种新的对话模式存在,有了“他者”进入了对话体,对话就已经改变了所谓的交流维度。“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哲学,即“全球对话主义”。它既坚持现代性的主体性、理性与普遍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将这一切置于与他者、身体、特殊、过程的质疑中。换一种说法,全球化既不是简单的认同现代主义,也不是那么一味地肯定后现代主义。一切存在着的事物即矛盾体,“全球对话主义”即看到了它们之间这种无穷无尽的矛盾、对抗,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全球化”作为“全球对话主义”,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综合与发展,同时在这基础上有了超越。这种学术的研究,对学术的研究方向来说无疑是一种方向的指引。
3 全球对话主义对外国文学影响的体现
3.1 外国文学研究范式
何谓外国文学?我国的外国文学,包括对国外民族文学的翻译、绍介和评论等,究其本质,只是对中国的翻译文学及其研究。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的许多成果,所依据的常常不是外文原著而是译文,没有意识到只有对外文原作所进行的研究才是真正的“外国文学”研究。由于脱离了原文,这种研究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最后得到的研究成果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习惯了在主题、人物、叙事情节上展开评论与作品分析。所以对外国翻译文学的研究,会让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前景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
3.1.1 翻译
我们在中国文学中看到的外国文学,大多都是从外国文学翻译过来的。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已经包含了翻译者的二次创作,有了另外一种意义的生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国文学的中文译本,也就是在学者们的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其实是属于国别文学中的中国文学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国文学”,实质上也是对外国原著的中文翻译,介绍以及评价。
最近一百多年来,我国的外国文学的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了我国文学的世界化;外国文学的翻译家、评论家以及各个领域的研究学者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随着我国学术事业日新月异的进步,对外国文学的研究也就自然而然的深入了。在研究过程中,我国在外国文学方面的局限性就慢慢显现出来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外国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区分意识,没有很好地将译文与原文进行区分。没有意识到只有对外国文学的原著进行很好的分析才能进行真正的“外国文学”的研究,依据译文做的研究不能算作是对外国文学的研究。二是以主观性的鉴赏评价取代了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凡是被翻译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创作的文本,就属于“翻译文学”。这样一来,“翻译文学”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对文学类型的这种广告划分,对我们今天再来研究、讨论外国文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基点。我们会重新审视翻译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加地确定,对外国文学的研究,需要立足于原著而不是完全的译本进行。在全球视角中,立足于原著的研究,会展现外国文化最真实的意识形态。
3.1.2 绍介
对外国文学的绍介,包括翻译的前言、序以及出版商甚至是教科书,其中以学校的教材最为重要。教材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传统的学科体系逐渐被文学专业所取代。中国大陆的外国文学,究其发展,主要也是以文学史的形式出现。由于教材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于是在教材中提出了外国文学必须反对“盲目崇拜”和“全盘否定”的观点,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作家、学者的文学研究必须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欧美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最黑暗的本质,让读者最真切的感受当时的社会形态,这样维护了一种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在全球对话主义的时代大潮流中,这样具有意识形态的教育作用的教材,必然成了展现不同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3.1.3 评价
从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到,对外国文学的评介虽然数量多,但都没有涉及最根本的问题。大多是应景之作或是当时需要,或者只是外交的需要,这是外国文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对外国文学的评价,更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到文学作品中最真实的东西,确立适当的研究方法,从文学实质入手,全球对话主义从一种理性的角度出发,既求同、又存异,看到区别与联系,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评价方式。
3.2 外国文学的研究观
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对外国文学的研究更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板块,要具有全局观念与整体视角。全球对话主义要求在外国文学的研究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为我所用”的研究观。众所周知,鲁迅对于外国文学的态度是“拿来主义”,鲁迅斥责了排斥外国文学的“整理国故”和“崇拜创作”论。从这些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是采用的一种“实用”的态度。
从外国文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上来看,中国早期的外国文学的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研究态度,外国文学作品仅仅是因为有实用价值而被当作研究对象。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我们的学术研究不能再故步自封,要有全局观念,看到外国文学对于整个文学史的研究价值,从而确定它的研究基调。以前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传统思维观念并不符合全球化时代的现状,因为目前的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个地区之间出现了多元交流。全球对话主义在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可以推动不同文化的平等对话,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从研究模式上可以看到,对外国文学的研究从简单的二维模式转向全球对话主义,这是思维模式顺应时代大发展的潮流。
4 结语
全球对话主义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出发,看到了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利弊,但仍然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尊重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对话,从一个全局角度出发,这样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让全球范围内的沟通理解变得有实际意义。全球对话主义对外国文学的影响已经渐渐渗透在它的各个方面,而对这些影响的深刻、准确的认识,会促进全球对话主义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也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1]张同胜.全球对话主义与外国文学的终结[J].中国比较文学,2016(4):47-59.
[2]王向远.外国文学研究的浅俗化弊病与“译文学”的介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