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2018-03-08李双利
李双利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133002)
在2011年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素养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1]。所以现在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改变数学课堂一人一书一黑板的模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掌握能力。
1 课堂中提高数学素养的示例
1.1 数感与符号意识的培养
数感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1]。在小学一年级会认识数,教师应该利用儿童可以接受的实例来让学生理解数,在讲解数的加法时要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数与数、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小学二年级就会学习估算,在估算过程中老师也应该让学生体会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估算方法。例如应该让孩子感受3与3.2、3.7之间关系。
符号意识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1]。例如在小学学习乘方时,老师最后可以让学生总结任意一个数的平方是多少,可以让学生类比。
1.2 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培养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空间中,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必要的。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1]。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去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不能凭空说立体几何是什么特征,要多与实际进行联系。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1]。小学生正处在直观思维较强的年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问题。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特征之前,让学生自己亲手做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行观察总结其特征。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为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的能力[1]。当今是一个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所以数据分析能力是一个非常符合时代背景且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重视数据分析的步骤方法,更要让同学们有一些亲自去调查的机会。例如给学生留“调查一个月内家里水费的额度”,让学生从过程中体会数据分析的思想。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1]。这个能力是基础能力,也会在生活中经常运用。这就要求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法则。
1.4 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推理和模型思想是较为抽象的概念,那就需要教师将具体思维抽象化[1]。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想让直观思维较强的孩子理解并获得抽象的思维,则需要从简单的事情或是故事中,让孩子体会推理能力。例如可以给孩子推荐侦探柯南这个动画片,然后让学生找出某个事件进行分析,让学生指出柯南是如何将复杂的问题经过一步步推理验证破解的。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让学生理解推理的含义。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1]。也正是具有这种思想才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来解决问题。所以这要求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不要仅仅强调数学知识本身,更应该强调数学知识如何应用。
1.5 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应用意识是指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该时刻强调知识的应用,学完一部分知识后就应该用应用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
创新意识更是重中之重,应该贯穿在全程学习中[2]。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则应该多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于不同于其他同学的问题,老师更应该认真给出分析,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2 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1 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模式已经减少了很多,老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调查发现,还有许多老师只为了考试而讲课,只讲做题的技巧等,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却不让学生做。
现在的家长更是对成绩倍加关注,从来没问过孩子学会了什么能力,仅仅关注这次孩子考多少分。家长对老师的期待也是将孩子的成绩提上去,家长对素养的认识不够,就会传递给学生不重视素养的思想,学生自然而然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注重知识点本身,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2 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是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得到相应的结论,老师引导学生在思考或是操作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思维能力。并且教师应该给学生和家长强调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2)教师和家长沟通,给家长普及数学素养知识。教师应多与家长沟通,给家长传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给不太理解的家长指明该如何引导孩子。学校还可以给学生家长定期开宣传思想的座谈会,让学生、家长、老师共同成长,老师和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师应该在活动前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师会留给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是很好的现象,但是有时教师引导的存在问题时,学生只会完成互动却体会不了其中蕴含的思想。所以在活动之前,教师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
3 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3.1 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为:(1)选题新颖,数学素养为近几年的热门词汇。(2)对每种能力的培养都在文中举例示范。(3)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问题,并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文章思路清晰,采取了依据理论示范—找出现实存在问题—依据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先对理论研究,为后面地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3.2 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
文章是基于对现实课堂的观察和调查得到的结论,具有真实性,给出的解决策略也具有实用性。但是由于调查时间有限,所以可能导致调查结果有些局限性,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以后继续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龙敏.素质教育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读与写,2009,6(2):93.
[3]孙红娟.有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J].小学生,2016(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