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模竞赛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2018-03-08逄立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结构设计竞赛应用型

逄立伟

(长春建筑学院交通学院,吉林长春 130607)

近年来,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全国各高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校内赛发展成省级赛、地区赛和全国赛,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促进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推动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众所周知,民办高校学生具有参差不齐、基础偏低、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开展桥模设计竞赛,能够促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1 桥模设计竞赛对教学内容的补充

以2016年9月交通学院举办的桥模设计竞赛为例:参与人员为大二、大三的学生,桥模设计竞赛的内容是给定材料(白卡纸、白胶和棉线)、给定结构形式(单跨简支桥梁结构);要求结构模型的总重量不超过500g,桥梁的截面类型不限,模型的纵桥向长度要求在区间370~430mm范围内,横桥向宽度要求在110~170mm范围内,桥面纵坡控制在1.5%~3.0%;每个参赛队由5名同学组成。

为了顺利完成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如桥梁工程、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建筑工程材料、工程制图等课程,还要将这些课程融会贯通,熟练地应用到设计中,从而实现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

将桥模设计竞赛融入日常教学中,以桥模设计竞赛的内容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例如,在《建筑材料》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竞赛给定的材料更加丰富的讲解相关材料的性能;在《桥梁工程》的教学中,利用竞赛给定的结构形式,更加生动地讲解各类结构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对将来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甚至是未来工作中桥梁设计方案的比选打下坚实基础;在结构模型的设计中,需要综合利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分析结构的内力,利用《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分析构件的类型(如受弯、受剪、受压、受拉和受扭等构件)及构件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模型的制作相当于实际中的工程施工过程,因此在讲解《桥梁施工》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模型的制作过程,给学生形象的讲解如何选择施工工艺、施工中着重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构件的节点处理情况,稍有疏忽就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

综上所述,将桥模设计竞赛穿插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以及转化和创新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桥模设计竞赛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2.1 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桥模设计竞赛中,所用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很强、知识点分散,需要学生具备对知识的系统归纳能力,并具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桥模竞赛的设计中的能力。益于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学的素质和能力。

在将近十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民办高校的学生基础偏差,对基本概念、定义和原理理解得不透彻,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在解决问题时生搬硬套理论知识。在这种背景下,举办桥模设计竞赛,可以使学生通过竞赛这种实践环节,在实战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一点一滴的重温、理解并用于实际,在这一点一滴的过程中就逐步提高了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2 团队协作能力

桥模设计竞赛的整个过程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必须要团队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参赛队的每个成员,在做好个人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关注本参赛队的整体进度和团队内部的情况,将个人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同团队成员进行分享;同时要求团队成员要主动做事,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随着大学生的主体由泛00后逐渐过渡到准00后,大学生的整体特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如今的大学生喜欢特立独行,有很强的自我独立意识,坚持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在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一大部分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淡化甚至没有。通过举办桥模设计竞赛,可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规则意识,降低功利意识,在竞赛过程中,遇到问题,团队小组成员及时交流,坦诚相待,取长补短,大家不断地分享自己擅长的学科优势,不断地吸取其他组员擅长的学科优势,逐渐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3 实践创新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敏捷,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接受异常快,并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从小娇生惯养,很少参加实践活动,不具备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尤其是在工程类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表现出的创新意识非常弱。

以桥梁结构为对象,组织开展的桥梁模型结构设计竞赛,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竞赛。参赛的学生需要具备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在理解掌握赛题的前提下,利用给定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充分发挥参赛学生敏捷思维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优势,实现竞赛设计成果最优的目标。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专业方面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提升。

3 桥模设计竞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

3.1 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桥模设计竞赛,推进了交通学院课程体系结构优化进度。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被现在的学生接纳,学生很难理解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桥模设计竞赛,我们发现在实践中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将教学的重心由课堂上枯燥的讲授,向实验和实践环节倾斜,降低基础课程的比重,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桥模设计竞赛,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教师队伍建设也应做进一步改进。为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交通学院对师资队伍做了如下的调整。

(1)启动团队建设。启动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的培养工作。

(2)启动教师的工程实训。派青年教师深入施工现场、部门学习最新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帮助青年教师完成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

(3)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校内专业教师通过在生产一线的实践、申报行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开展学科研究、校企合作的等途径成为“双师型”教师。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具有行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4 结语

桥模结构设计竞赛是民办高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手段。通过桥模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专业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徐龙军,李洋,许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分析及建议[J].高等建筑教育,2012(3):148-150.

[2]汪峰,刘鸿琳,刘章军.以学科竞赛促进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78-81.

[3]金伟良.2005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品选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苑苗苗,魏德敏,叶作楷.依托结构模型设计竞赛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16(5):11-13.

猜你喜欢

结构设计竞赛应用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看竞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新思维竞赛(3)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