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影视摄影专业的学产融合探索
2018-03-08宋辰
宋辰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艺术系,河南郑州 450000)
1 地方高校影视摄影专业学产融合的意义
随着现代经济及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新媒体影视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当下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教育部积极推动国内地方普通院校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变,在此背景下,各普通高校积极的探索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及模式。新媒体影视行业的崛起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促使国内地方院校不断的增设影视摄影与制作相关专业,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多数学校盲目的开设课程,照搬部分知名院校的课程体系,加上学校师资、教学设备及生源等方面的不足,存在学校影视摄影专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及人才质量低下等问题。目前,多数院校影视摄影专业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校教学目标模糊、课程体系同质化、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协调等问题,这不利于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实现地方经济与应用型的结合,普遍成为国内地方院校的发展的共识。影视摄影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特征,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地方院校应积极的促进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使其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影视摄影专业学产融合的措施
2.1 树立学产融合的教育理念,调整专业定位及发展目标
国内普通高校在开设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准确的专业定位,多数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北京电影学院为准,学校教学脱离影视产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无法满足地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发展历史悠久,其专业培养目标及发展目标极为准确,各普通院校应从吱声文化积淀、教学设备、办学历史、师资队伍及生源情况等出发,科学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在应用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结合当下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情况,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传媒及文化创意产业部门从事影视制作、创意及传播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树立学产融合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专业发展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应利用教学实践平台、影视公司等为学生参与影视项目制作及创作提供机会,将培养应用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地方院校应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走学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2.2 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地方高校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及实际情况,综合调整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设置产业教学平台,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专业教学平台及产业教学平台,实现实践融合、项目融合及专业融合的发展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利用画室、摄影棚及计算机室等开展学生基础训练实践,利用校企合作工作室完成专业实践及产业实践。在学产融合过程中,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产业及创作实践,制定适应学校发展目标的影视摄影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平台及实践平台,将地方影视产业与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实现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环节,学校应通过设置专业类型课程群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影视摄影的核心知识,然后利用学校自有的影视公司、工作室引导学生参与影视项目的制作。高校应将工作室设置在学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以专业影视公司的要求配置工作室,实行半公司化的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室的负责人由主要的教师担任,学校可依据弹性教学制度,让主要教师根据自身时间指导学生完成影视项目的制作,保证产学结合的实际效果。一般工作室的影视项目主要由学校实训中心及影视公司决定,学生在与影视公司员工合作的过程中,在适应角色转换的同时实现了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实际转换。
2.3 优化学校课程体系设置
随着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提出与发展,地方高校逐步提出了学产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影视摄影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断地推进与优化。为此,各院校应结合专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明确教学环节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界定,依据教学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板块。地方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满足了影视行业及人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了因人设课的弊端。
地方应用型高校可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的方式,为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及实践需求选择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及能力。学校应结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自有影视公司及校企合作单位的特点开展本地影视项目,通过教学实践与项目的结合,为学生参与基础平面摄影、高级故事片创作提供机会,学生参与影视项目制作,不同于虚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参与影视项目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相关专业的跨专业合作,推动了学校产业教学平台与工作室的融合。真实影视项目策划、摄影、编导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间相互合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沟通协作能力,为学生了解并熟悉产业化流程提供了便利。
2.4 建立健全学产融合保障机制
为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影视专业学产深度融合,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及产业资源等多方面的保障。为此,地方高校应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建立定向培养、教产流动的教学机制,聘请地方影视产业中专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学校任教。同时,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影视公司参加影视项目制作,通过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优秀影视公司或学校参与培训学习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组织及能力。在学生成绩考核评价过程中,学校应为学生参与影视项目的制作提供机会,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制度,通过教师与其他项目方共同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学校应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影视摄影专业的发展搭建产业桥梁,通过建设影视合作项目、成立广告公司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及产业平台。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电影产业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由此可见,中国影视文化企业正加速国际化,其世界影响力逐步提升。可以说,影视产业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影视摄影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情况准确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优化学校课程体系设置,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理念,通过学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而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高素质应用型影视人才。
[1]杨浩婕.适应3D电影产业发展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2):64.
[2]金虎,程科.“互联网+”背景下美术院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个案[J].电影评介,2017(15):90-94.
[3]王成,师玉洁.高等院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建设模式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4):159.
[4]马臻宇,温建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创新途径研究——以山西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6):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