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历史意识

2018-03-08王宁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文学史文学意识

王宁宁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可以分解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受外国文学的广泛影响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的语言去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现代小说、当代小说、散文等新的文学体裁。中国现代文学无论从抒情方式上、叙述角度上还是描写手段与结构上都有新的创造,具备现代化特点;中国当代文学,主要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学发展史,从20世纪末期开始,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出现了,使得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所以可以成为文学史,是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演变,而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因此,要想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的质量水平必须将历史意识渗透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去。

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历史意识的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是文科类专业中的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门课,其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类学生学习现当代文学史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没有历史意识融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是呆板的、无味的、机械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与一般的理科类教学不同,文学史不是像理科类单纯的理解公式就可以做题,它需要一种对历史知识的积累,而后才能逐渐形成这种历史意识。形成历史意识以后,能够使自己以后对历史的学习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不仅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人生发展的行动指南。能够让人置身于时间轴之中,并且肩负着各自的历史使命,让人城市地或者。

历史意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灵魂,即使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存在,它都在现实中存在着:或者满足健全的条件,也可能是不健全的残缺历史意识。没有历史意识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仅仅向学生空泛地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知识对于学生真正理解历史、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热情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教师将历史意识引入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加强教师自身对历史意识的理解,从而更加吸引学生们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部分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理解,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历史意识的理解能力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在历史认知的基础上对历史在心理、思维、观念上的升华程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门学科真正的学术效果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产生的影响力在于不断地推进历史意识的产生以及大范围地传播,并且最终要让其成为人们普遍的能够达到的精神境界和观念层次。历史意识相当于是一种跨越时空对历史进行审视方式,并且它能够以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为理论基础,而后相关人员需要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筛选、综合以及最后的抽象处理,同时要把一切的事物看成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主体性、时间性、对话性、观念性、现实性等等是历史意识的几大特性,它们对于历史意识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撇开历史意识而单纯地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方式是失败的、低效的。没有历史意识加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让学生对历史产生错误的理解,不利于今后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学习。

2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历史意识

仅仅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所想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言,强调在教学中的历史意识就很有必要。首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强调历史意识在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一种教学的态度问题。因为不论学习哪段历史,首先要做到对历史的尊重,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扭曲历史、不承认历史的这些做法都是没有历史意识的体现。现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中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掌握第一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的必要性,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仅仅满足于将一些已经研究透了的研究结论直接传达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实际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必然达不到让学生沉浸到文学历史的气氛中去真正地感受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效果。

强调历史意识,需要确立一种正确学习历史的理念。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不是将历史中的文学现象进行简单的堆积,而课程所用的教材更不是将一些文学现象和历史资料进行简单的摘抄和排版,所以就注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师在讲授文学史时不能仅仅将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罗列式的阐述。所以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时,要做到“全史在胸”,把一个个看似无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而不能被一些历史资料所呈现出的假象所迷惑,要能够抽茧剥丝,将历史活学活用,充分地揭示出那些内在的历史根源。换言之,也可以通过探寻那些内在历史根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某些具体现象做出更具历史味道的理论解释。所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把握历史全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全局性掌握的能力。

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白,强调历史意识,并不表明对中国文学史进行研究就要远离当代意识,相反,要将历史上的文学现象与当下的文学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才是强调历史意识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这块领域考虑当代性,还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这是由于现当代文学本身就囊括“当代”的意味,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相互联系。在研究文学史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学史研究的当代性问题,探寻文学的发展规律,为当下的文学下一阶段的发展状况做出预测。

总而言之,要将历史意识当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精华。历史意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作用就决定了它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对历史意识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过程更加的规范,还能够真正让学生去认真地对待历史、尊重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

3 结语

一言以蔽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所以可以成为文学史,是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历史意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灵魂,对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历史意识融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是呆板的、无味的、机械式的、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因此,《浅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历史意识》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值得探究与思考。

[1]郑乃勇,龚奎林.从“语文”到“文学”——论《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J].语文学刊,2012(3):115-116.

[2]李雪华.专本转型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语文教育专业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6,14(4):118-120.

[3]王茂.论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以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5):50-51.

猜你喜欢

文学史文学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们需要文学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