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对行政管理的优化效果
2018-03-08谢燕
谢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29)
1 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
人类社会自形成之日起,社会传媒和新闻舆论就已经出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传媒与新闻舆论也日趋完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闻舆论不仅是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发声平台,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看法和观点。从历史研究学方面来讲,过去历史事件的认定也是以当时社会的新闻舆论作为重要参考的,甚至,新闻舆论能够影响和改变历史的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报纸和杂志等新闻媒介外,电视、广播、互联网也成了大众平台,新闻舆论监督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在今天的社会中,以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形式的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很多学者和专家将新闻舆论比作除了传统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以外的第四权。从这个比喻中可以看出来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影响程度。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由于国家管理机制的不同,我们目前所行使的是民主集中制,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国家事务也呈现出可以了解和参与的态势,当下的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就是一种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权的途径,是民主权力的一种体现方式。
当下的中国正在向一个新的时代迈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巨大的变化。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网络日益兴盛,移动媒体正以强劲的态势扑面而来。而这些媒体正不断成为群众进行监督的手段,特别是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交平台成了大家争相追逐的对象,也通过这样一种手段来实现舆论监督。
1.1 新闻舆论监督的空间广泛性
众所周知,新闻舆论代表了整个社会各阶层的观点和取向,覆盖面广,且传播速度快。它有时候已经超出了某政府机构的管辖范围,甚至通过某些途径流入海外。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相比政府机构内部的监督和约束具有更大的空间性,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仅要考虑行政能力,还要更加注重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对社会的影响。所以,一个完善的新闻舆论监督体制,对于政府行政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 新闻舆论监督的时间深远性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时间深远的影响,得力于其多种媒介的共同传播,造成整个社会的大讨论。政府的行政管理出现了问题,由新闻媒体经过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再经过相关专家和学者的解释和研究,使新闻监督参与者的理解力加深,对此事件的印象更加深刻,造成的社会效应在时间上来说更加深远。即使再经过一段时间,事件得到平息,在新闻报道中一旦出现类似的事件,则又会引起关注。
1.3 新闻舆论监督的无形强制力
新闻舆论监督不同于政府机构的管理制度,也不是政府实行行政权力的明文章程。新闻舆论监督不是有形的强制约束力,它是一种无形的,能够根据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随时产生的约束力量。政府机构在行使公权力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某一政策和观点造成的社会影响,若是出现问题,政府机构不得不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改变或者撤销之前得政治主张甚至还要在公众面前发表致歉声明,挽回由此造成的名誉损失。
1.4 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执行力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强大的渗透能力,政府机构的某些行为,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在经过社会发酵后,会引起一连串的事件。由于政府机构的行事作风和态度的影响,新闻舆论监督造成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讨论,因为对某一政策的关注度过高引起的强大社会效应,人民群众可能会采取有计划有组织的具体行动,以表达自己对于政策的强烈不满。对于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者来说,这种现象是行政权力使用最不当的表现,应该会因为此事受到处分,甚至是降级的风险。所以,新闻舆论具有的强大社会执行力,是对政府机构行政管理能力最重要的力量抗衡,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方式。
2 政府机构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2.1 部分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
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完成,政府机构在社会生产中的责任和权力达到最大。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是有些领导干部却把公权力滥用,形成了严重的官僚作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各种新闻媒体的发展,政府机构的公权力也有所下降。同时,也通过政府纪检部门和社会新闻媒体,受到党内和党外的多重监督。党的十九大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已经步入了正轨,政府机构的公权力也将会进一步得到限制。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一些机构的领导干部依然存在官僚主义办事作风,这与其个人性格和身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2 少数施政者不调查走访,脱离人民群众
政府机构在行使公权力的时候,有时会提出不切合实际的内容和要求。主要原因是有时少数施政者没有经过细致的走访调查,完全凭借臆想或者是简单的会议讨论决定的。这种没有经过严格分析和总结的“拍脑袋政策”出台后,很难在人民群众中实施起来,不仅会使人民群众和政府机构产生了隔阂,而且也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对国家资源造成损失。严重的话,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
2.3 行政权力行使有时缺乏法律约束力
政府机构有时在行使相关行政权力时,缺乏法律约束力。一些行政法规在拟定时候,往往是出于对大多数人的考虑,而会涉及一少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这一小部分人在进行依法维权的时候也会相对困难,没有强大的法律去制约行政的管理。甚至有一些干部是知法而犯法,对于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无限放大已经达到了蔑视法律的程度。
新闻舆论监督对行政管理的优化
2.4 促进政府机构科学管理
政府机构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应该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通过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模式,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然后,由于政府机构系统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且又是管理部门,各种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复杂。政府的行政权力比较理想化,很难得到良好的实施,而政府机构内部组织也通常是束手无策。对于这样的一种现象,利用新闻舆论监督,通过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想法,给相应的政府机构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政府机构的行政权力受到舆论的影响和限制,防止政策出现脱离群众、主观臆想的情况出现。促使政府机构内部进行组织的优化和改革,使其行政能力更加有效,组织机构更加民主,管理机构更加科学。
2.5 摒弃官僚思想,决策民主化
新闻舆论的发生是最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的,是信息化时代全社会民主的集中体现。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对新闻舆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来自社会的监督力。政府机构人员对于舆论监督的良性理解,不仅能够改变领导干部的官僚行事作风,而且能够达到在进行决策时更加民主化,避免了“一言堂”和“想当然”的议事风格。使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某些主张能够得到政府机构的讨论和研究,并且通过一定的程序得到有效的实施。这就成了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
2.6 增加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
我国作为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赋予了所有公民的知情权。人民群众有权利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施政方针和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而目前,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往往对于群众的知情权不屑一顾,在行使行政权力时没有做到透明化,即使是重要步骤的新闻发言也只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新闻舆论的监督能够很有效地将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进行详细的报道,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详细地了解政府机构的办事方针政策。一方面,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新闻舆论获得有效的参与性;另一方面,政府机构能够将行政管理公开透明,尽可能地减少暗箱操作、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的问题产生。
3 结语
在政府机构行政管理中,除了常规的政府内部机构如纪律检查委员会等部门进行公权力的监督和处理以外,来自新闻舆论的监督也尤为重要。两者相互结合,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监督和考察,积极约束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使其能够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同时,随着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也将变得更加符合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也能充分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宗宇彤.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J].出版广角,2015(8):84-85.
[2]余滢.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价值及制度完善论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5):159-161.
[3]蒋慰慧,郑涵.中国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变迁再思考[J].当代传播,2011(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