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

2018-03-08主讲人孙钧

杭州 2018年6期
关键词:交通智慧智能

主讲人 | 孙钧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回顾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成就。这其中,城市的建设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人预测,我们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进入城市的时代,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将由过去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转变为“知识”“信息”和“互联网”,城市将真正意义上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更加具有创新的活力,城市的运行更具有“智慧”的特色。

什么是智慧城市?

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智慧城市成为这些年国内国外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智慧城市的概念非常宽广,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市政、交通、工程技术等各方面内容。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城市管理更加细化、观念更加高效、发展更加科学、人民生活更加美好。随着新一轮信息化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智能城市逐步形成,城市变得更为透彻感知。虽然目前对“智慧城市”还没有明确定义,但存在着一些共同认知。

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重新规划城市的未来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首先,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集中、流动快,交通拥堵严重,城市发展和环境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来缓解压力。其次,智慧城市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只有获取充分的信息,做好广泛且安全的信息传递,科学有效的智能信息处理,才能提高城市管理和运行的效率。最后,智慧城市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庞大综合体,云计算、大数据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是它的平台。三维融合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和先进的通讯技术等,能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准高效的管理条件。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大致可以分成六块:第一是电信同城化,城市区域间不搞“信息孤岛”;第二是交通一体化,也就是智能交通;第三是公共服务统一化,包括民生社保、医疗救助和教育等方面;第四是金融同城化,包括企业信贷和区域信贷工作;第五是环保一体化,包括水系清洁和大气污染的检测等;第六是安全联防化,包括应急指挥、安全监控和联防联治等。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后续的高级形态,过去称“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是工业化4.0进程中城市发展进一步深度融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对老城市的转型改造为努力方向,逐步在智慧城市里开展各个智慧项目的建设,同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精准有序的社会管理。

智慧城市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首先,产业经济发展,城市面貌改观,居民生活条件改善。这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城市产业结构的布局得以优化,城市经济驱动方式创新;二是绿色城市理念得以贯彻,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三是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务得以完善,民生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其次,个性化的消费市场出现,人们市场化生活品质的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培养个性化的消费市场,目前在超市里面买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公共需要,不过要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便需要谈及个性化消费,其中又包括硬件和软件等多个方面。

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城市智慧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首先,传统思想很难脱胎换骨,城市建设没有突出地域特性,做出来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千城一面;其次,城市建设往往更重视立项过程,而规划落实度不高;第三,规划缺乏市场的具体导向;第四,城市与城市之间互相模仿,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最后,城市资源的调度不到位,资源整合难度高。

那么如何改进完善,以推动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呢?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城市在各自定位上的地区差异,发展智慧城市,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反映鲜明的城市特色,这是摆在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要发挥各自的区域特色,挖掘和激发城市发展的潜力,各区市首先要研究和回答好自身的发展潜力问题;三是以实用开发为主,从实际出发,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不能好高骛远,我们要让老百姓看到改革实效。城市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领智慧项目的建设;第四,坚持创新科技,以人才为支撑。人和创新技术,两者是分不开的,有人,才会有技术和创新。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信息战略产业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依托;第五,推进地域间信息资源的智慧型整合,消除由于地域分割而形成的“信息孤岛”;最后,要转变社会治理模式,克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高房价、就业难、就医难和社会治安差等城市病,逐渐改善居民生活的水平。

进一步发展智慧城市,特别要聚焦城市的管理,增强市民对于城市活动的全面感知。我们需要用更加精细、动态的方式来管理好城市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致力于做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环境维护的经常化、生活服务的便捷化、社会管理的智能化,达到城市智能、智慧的理想状态。

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就是要做到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利用信息化来改变过去传统的产业。环境维护要经常化,就是要引入各种智慧因子,全面改进智慧环境保护的手段和方法。自动监控周边的环境,预防生态的污染和破坏,降低智慧、感知、生产和生活中间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和各方面的环境保护。生活服务的便捷化,就是要创造能够跨越时空实现的便捷生活模式,通过远程控制和智能监控,使得家居生活更加安全舒适。社会管理的智能化,就是要整合城市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公共事务处理,参与公共资源分配。城市管理要开放、要透明,实现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满足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前些年我们一直在研究数字化城市,现在觉得过时了,因为我们发现智慧城市不能只搞单一的数字化技术,而需要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云分析服务工程实现智慧的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的运输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交通,一个是运输,均要实现智能化。

国内对智能交通的定义,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到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提出“人车路”三者有机结合的概念,建设成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

交通管理智能化的目标很明确:一是实现车流的控制,另外就是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要求,具有安全性、畅通性、环保性、舒适性。根据测算,智能交通系统得到有效的实施后,交通运输的效益将显著提高,同时,交通拥堵现象会降低20%到65%。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七个方面组成:第一是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出行的人员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在出行以前选择出行方式和路线,提高出行的畅通能力和安全系数;第二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系统综合容纳处理驾驶员信息、旅行服务信息、尾气排放的检测和控制等信息,增强事故处理系统、交通控制系统的处理能力。第三是公共交通系统,就是指公交、地铁和轻轨等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便捷性、安全性、准时性,增强公共交通的信息服务,完善公交调度和绩效监管。第四是车辆的控制和安全,为驾驶员提示各种形式的追尾、擦碰,提高安全保障,改善驾驶员对行车环境的感知和控制。第五是运营车辆的运行管理,以高速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用物流理论进行智能化管理。第六是紧急的救援管理。第七是电子收费系统。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高新技术的进一步采用,智能交通系统后续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智慧交通系统。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更高一层次的发展的接口。因此,我们要加大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的运输工具、努力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的智能化的管理水平以及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等等。

猜你喜欢

交通智慧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图说交通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