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的杭州“玩法”

2018-03-08金盛翔

杭州 2018年6期
关键词:玩法垃圾桶街道

文 金盛翔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又一次成为所有人目光聚焦之处。杭州,垃圾分类怎么“玩”?

湖滨街道:垃圾分类,归根结底在于“人”

上城区湖滨街道辖区面积仅仅1.6平方公里,“大湖滨商圈”的年客流量却达到5000万人次,地铁龙翔桥站日吞吐量最高达22万人次。

一座城市,人流最密集、经济最繁华的区域该如何推行精确有力的垃圾分类措施?或许从湖滨“家庭起步、楼道巩固、商圈共促、智慧物联”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实名制”确保追溯到户

湖滨街道的垃圾分类“实名制”工作早在八年前就已经展开。

自2010年6月起,街道采用“小区试行、循序渐进”的办法,积极推进家庭垃圾分类工作,重点围绕居民垃圾分类观念和基本操作习惯,转变开展平面阵地宣传、网格入户宣传和动态特色宣传“三宣传”活动;对小区指导员、督导员、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青少年进行垃圾分类网格化责任督查和分层培训;特别是以社区以户为单位,创新探索并推行“垃圾分类实名制”,通过建立“一户实名、一袋分类、一日三投、一人监管、一册登记、一栏公示、一纸提示、一月评比”的“八个一”管理工作机制,对家庭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指导、考核,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和投放的准确率。湖滨街道东平巷社区,由此多次获“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杭州市垃圾分类百胜小区”“杭州市美化家园第一名”等荣誉。

湖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伟元说:“八年后,我们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依托云服务平台实现‘一户一码’,通过扫码确定每一袋垃圾源头。借助平台识别反馈垃圾分类正确率,真正实现了智慧化‘溯源’。”

不难发现,通过长期跟踪、分析汇总数据,了解每户垃圾分类情况,对不规范的垃圾投放行为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实名制”切实提高了前端垃圾分类正确率。

这一“全链式”数据分析管理过程中,数据化智慧垃圾分类管理平台的建立功不可没。“将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垃圾分类的有力推手,通过物联网使原本散落于垃圾分类管理各环节中的碎片化数据整合应用。一线分类人员可以实时采集准确率、特殊垃圾、执法等数据;管理人员在后台可以浏览区域内垃圾投放的实时情况,合理安排垃圾收集时间、收集重量、对应收集车辆,科学支配人力物力,提高整体效应。同时,数据分析系统还预留空间和接口,可增加模块,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为后续溯源管理、跨部门、跨平台协作提供数据支撑。”他介绍。

“油水分离”助力商圈升级

在大湖滨商业圈内,产生垃圾量最多的其实是各式各样的商户、商场以及餐饮店。

2017年以来,湖滨街道在上城区要求50%中型餐饮实现油水分离的基础上,主动拉高标杆,推动中型餐饮100%实现油水分离,并将违规排污现象更普遍、整治阻力更大的300余家小型餐饮店也纳入整改之列。

街道对辖区餐饮行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逐个厨房实地查看,督导落实;社区重点对小型餐饮店进行上门宣传动员,发放倡议书500余份,实现了油水分离装置应装尽装、应用尽用、应改尽改;同时,还牵头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已安装餐饮油水分离器的店家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总结。

这突破了原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抓主体只重居民小区(社区)的局限,参与范围涵盖了传统居民生活小区、商圈、楼宇及公共机构,实现了垃圾分类对象的全覆盖。如今,在“大湖滨商圈”,实行的是“垃圾不落地”机制;在湖滨路、学士路等道路沿线,你可以看到一条“垃圾不落地”音乐专线,对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收集。

“通过对油水分离器的安装推行,进行餐饮服务、加工操作的规范化和监管的科学化,能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在周伟元看来,“油水分离”的“好处”还不局限于此,“以‘油水分离’实施餐饮废弃物的分类和回收利用,有利推动了餐饮产业循环经济,有利推动了大湖滨商圈餐厨垃圾‘减量’。”

坚持于对“人”的管理

“垃圾分类工作,无论设备多智慧、多先进,但核心环节应该是始终坚持于对‘人’的管理。”在总结“湖滨经验”的时候,周伟元如此概括。

于是,街道专门组建18人的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检查分类投放质量并将数据上传到智能管理平台,予以相应积分,定期进行统计评比。

针对老小区“熟人社会”的特征,实行垃圾分类“楼道责任制”,评选垃圾分类楼道“红黑榜”,“红榜”楼道内全部家庭实施准物业费或卫生费打折,依靠舆论压力倒逼居民自觉分类。同时,打造“垃圾分类长廊”,动员居民一起开展垃圾桶美化活动,形成以垃圾分类为重要特色的“低碳文化”。

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性地推出基层党员“双联制”,居民党员联系所在楼道,单位党员联系所在楼宇、单位,依靠党建带动垃圾分类,以长促短,补上短板。党员实行“三员三区”制,即辖区党员做好垃圾分类“示范员、宣传员、督导员”三大员,每个党员明确“包干区、责任区、辐射区”责任。首先,党员要确保自己做好垃圾分类示范,同时要完成所在区域“落后生”的宣传和义务督导责任;党员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要实行垃圾分类包干,并对周边一定区域实行责任分管和宣传,以点带面,实现垃圾分类总动员。

“在坚持对‘人’的管理的基础上,再谈继续探索技术手段创新。”周伟元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这一既是关系到每一户人家的民生小事、也是牵动整个社会发展的生态建设大事。

丁兰街道:从私人定制,到智能化分类

从原来只有3.8万人口的农业小镇,一跃成为杭州城北新城的核心区,江干区丁兰街道可以说是杭州城市化建设成果区的一大典型。

自2013年开始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街道联动第三方介入、加强物业等政策指导,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垃圾分类道路,让我们真正看到,在这一智慧小镇里,“智慧化”是如何运用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私人定制”源头上提效率

按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规范,采用四分类法设置分类垃圾桶,其中绿色和黄色垃圾桶基本每个楼道出口均有配置,红色和蓝色垃圾桶则集中配置。所谓“私人定制”,便是从这四种垃圾桶着手。

“我们在每个小区的楼道口放置了绿色和黄色的垃圾桶,但居民在投放垃圾时,经常因垃圾桶盖子脏、手持多件物品不方便等原因,将垃圾放在垃圾桶旁边,或者随意将生活垃圾投入黄色垃圾桶内,有时投完垃圾后未将桶盖合上,下雨天雨水直接灌入垃圾桶内,还增加了垃圾量。”丁兰街道城建科副科长黄茜岚提起以往的工作,显得颇为无奈,“为此街道私人定制了可以自动盒盖的垃圾桶,在垃圾桶中间增加一台机器,这个机器通过结构杠杆控制垃圾分类桶,居民们在投放前选择开启餐厨垃圾桶或其它垃圾桶,让居民在投放前多一道选择,在投放的时候了解、知道、懂得‘垃圾是分类的’,是需要通过自身去做分类这件事的,从而养成他们垃圾分类的习惯。”

她同时介绍,为了配套开展定时定点积分奖励的工作,机器也设置了实名功能。投放垃圾前,居民们先要在机器上刷一下在小区里实名登记好的家庭智能ID卡,刷过卡后,居民就可以自助选择投放垃圾的种类,随后投放时间和投放的垃圾种类便会被管理后台记录下来。

如果垃圾分类有错误,指导人员便会上门对家庭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确保下次不再犯错;如果投放正确,居民便会为自己挣得一些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小区物业处或积分兑换机换取部分生活用品奖励。

另一方面,街道专门定制了一批“红柜子”和“蓝柜子”分类柜。“蓝柜子”分为纸张、玻璃、塑料、金属四类;“红柜子”里囊括了电池、灯管、药品、杀虫剂和化妆品的五种投放口。将有害物和可回收物进一步细化,分类投放。如此,便避免了以往因居民不注意桶的颜色就将垃圾投入桶内,减少了错误的投放性,在使用这些柜子后,居民主动分类的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也比原来回收的有增加,也增加了可回收的资源化利用率。

智能化+第三方服务企业

丁兰智慧小镇是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杭州市9个重点建设特色小镇之一,也是目前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唯一镇级试点单位。“智能化”这一丁兰最为显著的标签,充分地表现在了推广垃圾分类智能设备、二维码智能投放、智能领取垃圾袋、自助兑换积分礼品和投放准确率的追溯等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

2016年,丁兰街道长虹社区阳光逸城小区被评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在这里,以颜色识别垃圾袋进行智能化分类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小区内改造了6个垃圾房,成为全市首个垃圾袋颜色识别的智慧垃圾房,当绿色垃圾袋靠近识别器,绿色桶的箱盖门开启;其它颜色的垃圾袋则自动开启黄色垃圾桶的盖门。

经过智能化分类,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增效明显。“首先小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干净,原来小区放在露天有108个黄绿桶,现在全部投放在6个智慧垃圾房和1个智慧投放箱内,垃圾桶满溢和垃圾乱丢弃现象大为减少;其次垃圾减量的效果明显,原来每天小区清运垃圾量有120桶左右,目前每天清运量在80桶左右,减少了三分之一;第三是居民投放准确率增强,通过3个月的早晚高峰单元楼道和投放点站人指导,居民垃圾分类了解率大幅提高,自主分类愿意增强。”黄茜岚如此介绍。

此外,街道同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6个智能垃圾分类项目,引进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二维码智能分类机、自助积分兑换机、智能回收分类机,对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投放点设定专门人员督导,并以积分兑换鼓励居民源头分类,跟踪居民投放是否正确,并通过短信告知居民投放指南、投放要求、回馈是否投放正确和积分查询等内容,下一步还将更多地推广市场化引导居民分类模式。

“直运拒收”督促物业主动分类

《杭州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中明确,物业公司为小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需要做好监督投放、劝导和分类收集的工作。

之前,物业公司自己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不可能再去引导居民垃圾分类;有部分物业公司还因建筑垃圾和园林垃圾处理成本较高等原因,违规操作将其投入生活垃圾桶,未尽到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尽的义务。

黄茜岚说:“对于物业公司的执法,街道联合执法部门做过多次处罚,有些物业公司处罚不改,或者拒不接受处罚,并没有真正促使他们履行管理职责。”

如今,这一现象不复存在。丁兰街道与直运公司对接,通过生活垃圾直运拒收的方式,每天凌晨3点开始,由10名街道工作人员随同直运车辆对各小区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进行督查,对督查结果每日通报反馈。

对有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衣物棉被的混装桶,选择直接拒收;对拒收两次以上的小区,则进行垃圾停运处理,由执法中队开处罚整改单,敦促物业缴纳罚金并及时整改。

“从去年11月开始跟踪检查24天,对辖区内小区、企事业单位136家全覆盖督查,拒收不合格的混装垃圾600余桶,开处整改单7张,行政处罚5起。”现在要想在生活垃圾桶里看到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几乎是不可能了,这就是丁兰执行“拒收”后的明显成效。

也许正因如此,除去阳光逸城小区,丁兰街道辖区内还有另外三个小区在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上榜上有名。丁兰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顶着“智慧小镇”的光环,确实不负众望。

↓智能回收分类机、自助积分兑换机

临安、建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因地制宜”

2014年,临安区、建德市分别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比较于杭州市主城区,这项工作开展得稍显迟缓。可谁都无法否认,经过数年的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颇具亮点。

“阳光房”实现资源化利用

“手拿竹板敲得响,垃圾分类来推广;科学处理明方向,源头分类是总纲;生活垃圾有多样,可否回收弄清爽;垃圾桶分绿和黄,分门别类来投放……”这是临安区於潜镇逸逸村村民中所传唱的一段顺口溜。

上到老、下到小,村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垃圾分类这件事,也都在做这件事。村里有个80多岁的陈阿婆,一开始总是分错,村干部灵机一动告诉她“烂”“蓝”谐音,把容易“烂”的投到蓝色桶里就对了。陈阿婆一下子就记住了,后来再没有分错过。

为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逸逸村不仅自编自唱顺口溜,还在村里拉起了横幅、设置了标识牌,上了电视滚动字幕……可以说,耳目所及之处,都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

事实上,关于农村垃圾分类,临安区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力求做到有机垃圾不出户、不出村。逸逸村选择的便是建设“阳光房”,以用于垃圾发酵堆肥。可堆肥垃圾倒入“阳光房”后,通过太阳能采光板加温、添加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和管道通风,不仅可以快速制成有机腐透肥料,还能减少里面的蚊蝇,实现了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相较于机械化处理,“阳光房”节约了成本还更加节能;同时,村里按照公园标准,在“阳光房”旁进行美化绿化,并落实每日巡查机制,确保“阳光房”垃圾不外露、臭气不外泄。

逸逸村村党总支书记吴国文这样说道:“任何工作嘴上说说没用,关键在落实。垃圾分类也一样,选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把村里的垃圾消化掉,也算是有自己的特色。”

目前,逸逸村正在完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外来人员保洁管理、“五星级”农户评定、“分类银行”积分奖励等制度;垃圾房技术改造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当中。

村级片长制VS村级物业化管理

在建德市寿昌镇桂花村,你经常能看到两张“红黑榜”。这是桂花村实施垃圾分类“村级片长制”以来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

“村级片长制”,具体是指将全村划分为12个片区,各片设正、副片长一名,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每个片区内农户保洁范围由片长与农户协商划定,公共活动场所保洁由相关单位或者个人认领。而村两委干部及在家的党员志愿者每人都分到相应的户数,不定期对村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

经过评选,做得比较到位的,让他们上“红榜”,获得“红榜”的家庭,村两委会用洗衣粉、洗洁精之类的生活用品给予奖励;做得不到位的,就让他们上“黑榜”进行曝光,给予鞭策。

桂花村“科学划片、片长牵头、骨干监督、家家管护、人人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就此形成,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临安区则是倡导“谁污染、谁负责、谁付费”理念,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思路,在村级一层推行以“物业费众筹、专业化运行”为核心的生活垃圾分类物业化管理机制,从而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临安区农办农村建设科科长章志刚介绍,目前在临安区天目山镇月亮桥村、太湖源镇指南村、白沙村等先行村,已经全部引入了专业保洁公司承揽村庄卫生保洁和垃圾分类,采取智能化分类收集垃圾技术。

“各村还自创了一套适用本村的物业费筹资标准:户籍人口年人均36元,外来户与小产权房每户每年200元,农家乐每床每年20元,饭店经营户每年800元,村域内企业每年3000元。”关于未来的工作,他信心满满,“在先行村的示范带动下,全区已有20多个村跟进实施村级垃圾分类物业化管理制度。”

“积分超市”+奖惩结合

每天早上6~8点(按季节调整),建德市杨村桥镇每一个村选拔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会按时到岗到位,对前来投放垃圾的村民做现场讲解并现场打分:对分类到位的农户一日记5分;按照要求分类不到位的,能在现场督导员指导下重新分类到位同样记5分,由督导员代分类的记3分。这些记分用处不小,它能在村设立的积分兑换超市里,按每记5分可兑换0.5元~1元的奖品,每月兑换一次。

如果说,采用积分兑换制度,是为了在短期内转变居民垃圾投放的思想,那么等级分明的奖惩机制,则更能让垃圾分类的观念长期深入人心。

“我们每月会进行明查暗访,每季度则进行一次大的检查评比,实行百分制考核。年终排名前5位的乡镇为‘清洁乡镇(街道)’,保洁经费补助提高5元/人•年;后5位保洁经费补助相应扣减5元/人•年。”建德市清洁乡村长效管理办公室综合组组长王卫红表示。

↑建德市大同镇垃圾资源化处理溪口中心站

据她介绍,杨村桥镇每季评选“清洁乡村先进村”前3名,分别给予5000、3000、2000元的奖励,“垃圾分类先进村”前3名,分别给予3000、2000、1000元奖励;每年评比“清洁乡村先进村”前6名,设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50000、30000、20000元奖励;而对于落后村,则责令进行整改,并实行村主要领导约谈制,年底适当扣除环境卫生补助资金。

此外,建德市坚持分类清运。如厨余垃圾由镇按区域统一配备人员和车辆,以桶换桶清运方式单独运输送至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处理;可回收垃圾立足保洁员联系废品收购点自行处理,作为保洁员的福利;有毒有害垃圾由镇统一回收运到市级固废处理厂处理等等。

可以想象,随着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继续推进,各地值得推广借鉴的经验也会愈加丰富。无论如何,只要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便能招招出彩。

猜你喜欢

玩法垃圾桶街道
垃圾桶等
热闹的街道
飞进垃圾桶
街道生活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风居住的街道
向时尚ICON借衣之“花”式新玩法
街道等
可拆分的分类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