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2018-03-07许菁
许菁
摘 要:我国长期的应试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追求学生的分数,轻视了化学课堂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化学新课程的概念就是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重点,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实验
现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一种脱离了生活实践的教学和认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同时阻碍学生化学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化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自然学科,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而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一大特点,也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将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一、分子不断运动
在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Ⅰ”一课中讲到了分子运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都是运用呈碱性的浓氨水和酚酞溶液进行分子运动的实验,实验是将两杯分别盛有酚酞溶液和浓氨水溶液的烧杯,放在一个密闭系统中,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浓氨水挥发后溶于酚酞溶液,由此来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思维和認知还较为有限,对感知抽象的分子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掌握。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仪器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化学的思维解释问题。最简单的实验就是用两杯水,一杯凉水一杯热水,分别在两杯水中加入两滴墨水或颜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很快会发现墨水在水中慢慢扩散了,这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分子的不断运动。同时两杯水中墨水扩散速度的对比,学生能够感受到分子运动快慢的宏观现象,明白: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这是最简单也最便捷的实验,在实验的设计方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十分常见,实验操作用时短、安全有效、现象明显。实验中基本不存在失败的现象,不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而在“常见的酸和碱”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多是使用石蕊溶液的变色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一般使用食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四种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虽很直观,却无法拓展学生思维,不利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利用生活资源设计化学实验和验证化学原理。
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可改用黑枸杞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实验中让学生掌握黑枸杞可作指示剂的本质原因,黑枸杞中含有花青素。将花青素与石蕊溶液做对比试验,发现:在酸性条件下,花青素显红色,中性环境下显紫色,而碱性条件下花青素则呈现蓝色。实验时可让学生提前准备各种饮料或水等。在实验中利用黑枸杞汁液,对学生所带液体进行酸碱测定。实验后得出结论:雪碧、米醋、啤酒等饮料呈酸性,呈现粉色;农夫山泉、苏打水、百岁山等饮品呈弱碱性,显蓝紫色;而茶水、小苏打则为较强的碱性,呈现出蓝色和绿色。
通过黑枸杞汁液做酸碱指示剂实验,生活化的实验教学,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还为学生树立起生活联系化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物质和仪器,结合科学知识,利用更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反应的快慢
对于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直观有趣的生活化实验,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在“生活中常见的盐”一课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快慢常被作为中考考点。而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式上较为相似,与盐酸的反应物又均为氯化钠,所以二者的反应方程式经常会被学生混淆。
在进行这个实验的学习时,可采用注射器、输液器、大头针、棉花等,重新进行设计。取少量棉花堵住1号注射器的针孔,在讲2g碳酸钠粉末导入注射器中待用;之后将1号注射器与2号注射器用输液管相连;用大头针将1号注射器的助推器固定在距离针孔5mL的位置,并将3号注射器中盛有2mL 1mol/L的盐酸,再插入1号注射器中;装置完成后,将盐酸注入1号注射器中与碳酸钠发生反应,待反应结束后读出1号注射器的示数。将碳酸氢钠按照上述步骤同样进行测定。学生观察发现,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后,前者的反应快,而后者读出的注射器的示数要比前者大。由此现象可得出结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放出二氧化碳,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量则比较多。
实验中,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对教材中实验进行生活化改进,加强实验的探究性,也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同时学生亲身完成实验,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促进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与学生的困惑。
总而言之,将化学实验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在学生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一凡.以新理念为引领,着力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9):26.
[2]孟宪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27.